APP下载

用诗歌追寻人与世界的救赎——读黄惠波组诗《灯与光》

2016-11-26熊国华

作品 2016年9期
关键词:国华北岛人能

文/熊国华

用诗歌追寻人与世界的救赎——读黄惠波组诗《灯与光》

文/熊国华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欲膨胀、精神流失的消费时代,各种诱惑燃起的欲望如果不能克制,将会导致人类与整个世界的毁灭。充满颠倒梦想的灵魂需要拯救,被过度消费而损伤的地球需要拯救!如果一个人能在眼花缭乱的诱惑中坚守清净的本心,是十分可贵的;如果一个人能把具有悲悯情怀的思考用诗歌艺术地呈现出来,更是值得尊敬的。

广东本土诗人黄惠波的《灯与光》由30首短诗组成,所有诗题均采用“A与B”的二元并列句式,展开了对灯与光、我与我、史与实、哭与笑、冷与暖、生与死、真与幻、来与去、现实与理想、蚂蚁与上帝……诸多关系的全方位思考,内容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命、爱、死亡、宗教等主题。诗人以一种口语化的语调抒情或者叙事,与心灵、与世界对话,在一个缺乏诗意的时代呈现出具有个人面貌的哲理和诗意。

人是从抚摸自身开始,到抚摸其他事物;从自己的感受意识,去推想别人的思想感受。因此,自知之明是至关重要的内省功夫。黄惠波有多首诗作指向自我和内心,“就在神圣的这一刻/我不承认世界是别人的/但承认我不是我”(《我与我》),诗人一方面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一方面又不断否定自我,使人想起弗洛伊德关于“本我、自我、超我”的既否定又包容的人格提升模式。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只好期望神来解决,诗人在《我与佛》中提出了“为何我不停地走/却总是走不完/脚下的路/为何我尽情地受/却总是受不完/人间的苦”的迷惑。经过上下求索,诗人感悟到“莫问何为非禅/所有与我有关者都与我无关/所有与我无关者都与我相连”(《茶与禅》),于功利要超然物外,于苦难要悲悯同情。在自我人格的修炼中,诗人赞美“一株小树/独立山道旁/默默抵抗着/整个冬天”(《小树与春天》),重视独立的精神和内心的强大,闪现出理想主义的光辉。

没有同情心的人,不值得同情;不关注社会的人,不被社会关注。诗人应当是充满爱心的人,即使独自一个人,打雷了,下雨了,也要“在大海边撒播诗篇”,也要“让心声与天籁共鸣”(《爱与爱》)。当土地、空气和水不断被污染,当为了争夺能源和利益而战火不断,当地球上的物种不断减少,“当万物的结局来临/人类的聪明发挥到极致/而无可避免地走向衰亡/……我只是想,此刻/能否用先人柔弱的诗句/那些单纯而善良的诗句/轻轻地把地球唤醒”(《蚂蚁与上帝》)。诗歌不能拯救世界,但诗歌可以唤醒灵魂,使人警惕而奋进。

《黑暗与赞歌》是组诗中最有殉道精神的诗篇。作者引用北岛的诗句“别开灯/黑暗之门引来圣者”作为题记,可见其对北岛的尊敬。他清醒地知道“从凡夫到圣人/中间隔三道坎/磨难奉献死亡”(《凡与圣》),所以,假如他还有一首赞歌,愿意献给黑暗,因为“当黑暗/吞噬了——/魑魅魍魉/我愿在/晨曦中——/拥抱死亡”。这是一种向死而生的奉献精神,如此方可踏上超凡入圣、救赎自我灵魂和世界之路。

(责编:郑小琼)

猜你喜欢

国华北岛人能
我眼中的北岛
甘为艺术付平生
国华印电DEH系统伺服阀故障处理与分析
睡吧,山谷
别让劳动者流汗又流泪
漫画哲理
借钱理由
逃不掉
一颗温润明亮的珍珠
爱情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