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和谐发展的典范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成立60年一掠
2016-11-26张媛文国韬周国能
□ 文 / 张媛 图 / 文国韬 周国能
民族和谐发展的典范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成立60年一掠
□ 文 / 张媛 图 / 文国韬 周国能
巍山县新区开发建设鸟瞰
“啊哩,巍山,古朴厚重是永不老的容颜,把那悠悠岁月镌刻沉淀。啊哩,巍山,南诏奉圣乐宏伟的乐章,依然回响在你我的心间……”今年是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作为云南省设置郡县最早的地区之一,从1956年11月9日成立至今的巍山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呢?
沿着弯曲的山路,记者来到巍山。这里位于祖国西南边陲,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然风光神奇秀美,民族风情绚丽多姿,民风民俗淳厚古朴,文化遗产丰富厚重。据了解,巍山一直是云南乃至祖国西南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切实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长期保持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繁荣稳定的良好局面。
拱辰楼
新巍山:经济大跨越
巍山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地处哀牢山和无量山上段,以西洱河为界,与大理点苍山、洱海相望。县境北面与大理市相连;东与弥渡县毗邻;南面和南涧彝族自治县接壤,并以漾濞江为界与凤庆县相邻;西面以漾濞江为界与漾濞彝族自治县和昌宁县相邻。
巍山县总面积220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半山区205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3.3%,坝区14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7%。全县有23个民族,其中汉、彝、回、白、苗、傈僳为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5.45%。
千百年来,各民族在巍山休戚与共,创造出灿烂的历史文化。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南诏国的发祥地等名片,无不昭示着这片土地的深厚底蕴。然而,巍山经济发展长期处于缓慢状态。“直到1978年,全县经济社会依然处于贫困之中,全县城乡个人储蓄存款余额仅为50万元,人均2.13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6元,职工工资总额224万元。”《巍山县志》对此有较为详细的阐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巍山县始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点,根据巍山是农业县且山区贫困面大的实际,制定了“打基础,调结构,建支柱,兴科教,脱贫困,求发展”的发展路子,进行产业、产品、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形成了“农业以种植、养殖和林果,地方工业以扎染、制药、采矿、冶炼、化工、粮食制品和副食品加工为主”的产业格局,全县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昔日“资源丰富、经济贫困”的落后面貌逐步得到了改变。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巍山确立了建设富裕、美丽、幸福、和谐、活力“五个巍山”的发展目标。近年来,该县每年对“五个巍山”建设实行挂图作战,层层压实了责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一年接着一年干,形成了一张图、一盘棋的工作格局,确保了“十二五”圆满收官。
2015年,巍山完成生产总值480258万元,完成规划目标的114.3%。财政总收入完成45497万元,完成规划目标的10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0707万元,完成规划目标的113.7%;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5500元、7634元……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巍山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经济发展,带来产业振兴,一大批事关巍山长远发展的交通、水利、能源、城建等重大项目相继实施和建成。近年来,巍山启动了大临铁路(巍山段)建设,完成了青华公路、五印公路、牛街公路通乡油路建设,实施通畅工程756.02公里,行政村通畅率达100%;主动融入省州航空网建设,完成大仓机场建设项目,积极发展通用航空;完成了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41件、五小水利工程16464件;完成了五子坡、骑马山、清水沟、沙帽山、扁担山风电场建设,县城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即将验收通气,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面推进。
新巍山:幸福在延伸
走进巍山,晨曦里浓香的肉饵丝、一根面、小米糕、稀豆粉,中午的卷粉、油粉、凉虾冰粉、牛打滚,晚上的烧饵块、各色烧烤,让人吃得不亦乐乎……古老的城池,淳朴的民风,多彩的民俗,使得这个小城在今日依旧吸引着南来北往的人们寻古探幽的目光和步履,静静品味简单而悠长的幸福。
近年来,巍山县以提升各民族同胞幸福感为落脚点,着力做好各项工作。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提高扶贫实效,确保2016年巍山国家级贫困县摘帽任务顺利完成。
以红河源、黑潓江集中连片区为脱贫攻坚主战场,抓好扶贫攻坚规划实施,加快片区乡镇扶贫综合开发,增强片区发展能力。制定脱贫攻坚路线图、时间表,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完成永建镇扶贫开发整乡推进、26个省级行政村整村推进、20个州级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项目。
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镇化建设上,巍山建成了南诏博物馆、南诏文化广场,完成了拱辰楼修复工程,全面实施了古街青石板路面改造工程、县城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工程、县垃圾处理场工程,实施了大仓农贸市场改造提升项目和庙街中心集镇建设,高标准建设了县档案馆、县政务服务中心、云烟印象烟庄巍山园,完成了文华山片区征地工作并启动了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文献新区初步建成,文庙片区、等觉寺片区、菜秧河片区开发稳步推进。
围绕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要求,巍山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加大执法力度,保护好红河源流域生态环境;加大对生态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地、生态敏感区保护力度,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等工程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推进污染防治,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绿色巍山”建设稳步推进。
数据显示,仅在“十二五”期间,巍山就累计完成教育项目投资4.8亿元,是“十一五”的4.5倍;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累计659.91万人次享受新农合补偿资金4.7亿元;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和就业累计支出14.64亿元。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2.77亿元;建成保障性住房2012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拆除重建7600户、修缮加固3475户。
新巍山:协力奔小康
巍山古城
“未来五年,我们将努力把巍山建设成全国一流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国民族自治县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成为富裕美丽幸福和谐活力的民族自治县,圆满实现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巍山县委书记常于忠满怀憧憬地说。
常于忠的自信,源于巍山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三大战略定位和对大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巍山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拥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巍山被确定为全省五个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试点县之一,为在项目、资金、政策上争取支持、先行先试、率先突破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与此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昆瑞对外开放经济带和澜沧江流域经济带以及滇西中心城市建设战略的深入推进,巍山在未来较长时期将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发展生机。而脱贫攻坚、“五网”基础设施建设、高原特色产业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等重大决策全面提速推进,使巍山在今后五年有望建成铁路、高速公路、机场大通道,在旅游文化产业、商贸物流发展等方面潜力巨大、机遇难得,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了空间。
未来五年,巍山将结合实际,立足优势,将创新驱动重点放在产业培植中,千方百计挖掘潜力,发挥特色,推进优势产业做精做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地依靠创新来做强做大产业、提升经济实力。特别是整合县内锑生产企业,实现锑原料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大力发展锑产品精深加工,着力打造滇西龙头锑产品生产企业集团。
未来五年,巍山将全力提速旅游产业,切实把发展旅游作为全县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推动巍山科学发展、跨越赶超的主导产业来进行培植。同时,实施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旅游与农业、工业、城镇化、康体养生服务业等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
未来五年,巍山将围绕建设成为全国一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目标,认真实施“151561”计划,将全县10个乡镇全部创建为民族团结示范乡镇,建设5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100个民族团结示范村、50个示范单位、60个“和谐寺观”、10000户示范户,全面深化示范县建设,巩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
未来五年,巍山将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扩大交流合作,强化招商引资,充分借助外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围绕“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长江经济带、昆瑞对外开放经济带及澜沧江流域经济带等战略的实施,立足实际,找准定位,主动融入,拓展发展空间……
六十载风雨兼程,巍山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巍山各族人民必将继往开来、苦干实干,奋力开创富裕美丽幸福和谐活力巍山建设新局面。
(责任编辑 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