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法自然 顺其自然
2016-11-26滑婉容
滑婉容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4)
师法自然 顺其自然
滑婉容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4)
[摘 要]书法是一种艺术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存在。书法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技术或功力的表达,更是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汇集自然万物意象的神奇的艺术创作。以自然为中心,提出两点,浅说书法艺术中的师法自然与顺其自然。师法自然在于,自然万物对作者心灵的触动,从而化为线条艺术,顺去自然在于循序渐进,讲求过程与功夫,一种无意识的过渡与提高。
[关 键 词]书法;美学;自然;过渡
自小学书,也只手握毛笔,对照字帖,谨慎小心一笔一画反复临摹,幼稚的以为书法就是这样,也无非如此,点横竖撇钩折捺,上下左右与包围,随着年岁的增长,习书时间的增多,书法教育的加深,我开始接受更多、更深层次的美学思想,仿佛进入梦中的桃花源境,目不暇接,惊叹不止,开始知道原来自己也是不知秦汉,无论魏晋,这才知道书法不仅可以与篆刻、绘画、汉字有着密切的学科联系,而且与音乐节律、太极气息、阴阳哲学、儒道思想、自然万物等也有联系。我再次怀有儿时的认真态度,一点点深入研究,探索前进。
书法创作既需要身后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内心的经验感受。我们需要有思想的艺术大师,而不是整天只知道一味讲究技术程序的匠人。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拥有眼睛,眼睛本就具有非凡的创造性。感受,提炼,融合,毫无疑问自然是一位高明的老师,启发我们创作与表达。只要留心,自然万物均可用于书法之理。万变不离其宗,书法艺术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才是真艺术、大境界。卫夫人——书圣王羲之的启蒙老师,在一片广袤的大地上对一个小孩子这样教导,“点”是高峰坠石,“一”是千里阵云,“竖”是万岁枯藤,从世间万物中领悟生命和书法,这个长大后的小孩,在自家的池水旁养了一群白鹅,昂扬微曲的鹅头,细长弹性的脖子,高洁曼妙的舞姿,启发着他执笔运笔的要领,将精神贯注于笔端,模仿着鹅的形态,挥毫转腕,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婉含蓄,行云流水,尺幅之间蕴含丰裕的艺术美,极尽巧妙。这大概就是师法自然吧,融入自然,效法自然,胜于自然,天人合一。安然屹立的山岳大川,感受顿笔的凝重浑厚,奔腾不止的瀑布河流,感受扑面而来的强大笔势气息,纷飞的大雁、惊奔的猛兽,感受其特殊姿态,淋漓洒脱的公孙大娘舞剑,亦使张旭草书技艺大增,我愿化作一滴水,一粒沙,一片叶,一颗星星,融入浩渺的宇宙之间,感受万物之态,然后将我的点滴经历,表现于纸墨之上,我静心俯身,小心翼翼,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仅仅黑与白,你亦能看到我所描绘出的山河万物,甚至于远远超过其本身,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书法有法,应当师承,和谐自然,万物之源,师承自然,才能得起道法原则,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这样说:艺术家要模仿自然,并不是真去刻划那自然的表面形象,乃是直接去体会自然的精神,感受那自然凭借物质以表现万相的过程,然后以自己的精神、理想情绪、感觉意志,贯注到意志里面制作万形,使物质而精神化。
顺其自然,简单来说是从自然过渡到自由,追求一种有意与无意之间的状态,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高妙境界。美学课上,书法评论家杨吉平导师看到教室里挂着的隶书作品,指出我们表现出来的对于原碑帖而言变化的为时过早,应当潜移默化,我从老师的教导中领悟出的是顺其自然,不应当直接强调结果,旨在练习的过程中过渡变化。的确,近年来书法专业相对兴盛起来,各大专业院校开始进行相关书法专业的招生,某种程度上必然会促进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发展,但是只注重于短时间内技法理论表象上的提升,而不注重书法认识,内在修养,美学思想这些学书必备的内涵,我不知道这样的发展究竟会有怎样的发展,这是其一由不会到会的突变。其二由会到怪的突变,虽说终不能只继承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要求创新,我不认为这种创新是一种刻意求怪所为,孙过庭云: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勿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想要学书有所成又岂是一朝一夕之功,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顺其自然。王献之的字得到父亲的夸奖,沾沾自喜便问母亲:我是不是再写三年就成了。书圣王羲之指了指院子里的十八缸水,而非直接给儿子指出成功的捷径,点拨技巧上的要领,而是让王献之写完十八缸。十八缸水意味着什么,太多太多,勤奋、坚持、对书法的深入认识,一种靠近、融入、改变,而这种变化岂是当今艺术类考试的一张纸就可以测出来的,岂是一张获奖证书,一个荣誉名号就可以代表了的?我们缺乏的太多。王羲之在《笔论》中指出这样的学书方法:始书之时不可尽其形势,一遍正脚手,二遍少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兼加抽拔。如其生涩,不可便休,两行三行,创临唯须滑健,不得计其遍数也。一遍一遍,反反复复,自然而然,顺其自然,方能得其精髓,得其变化,得书法之妙道。
柏拉图说: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柏拉图探求人生的终极意义,我想探求书法之法,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一种怎样的程度,大概就是师法自然,顺其自然,学无止境了吧。艺术创作中,自然成为艺术的审美表现材料,在自然美上体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既非单纯的自然美,也非单纯的艺术美,合二为一,使艺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其间必经一番磨难,不能急于求成,方能取得真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
参考文献:
王镛.中国书法简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8854(2016)02-00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