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一战前后美日在远东的利益争夺

2016-11-26熊爱文

长江丛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霸权主义远东美国

熊爱文



略论一战前后美日在远东的利益争夺

熊爱文

【摘 要】作为两大新兴的资本主义强国,日本和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大约二十年间,围绕其各自的在远东的利益展开了几番空前激烈的较量。本文主要论述美日两国在一战前后在远东夺霸之争的概况以及其背后的原因。

【关键词】远东 美国 日本 门户开放 大陆政策 霸权主义

一、一战前后美日远东利益争夺的概况

19世纪中叶,美国随着国力不断提升社会上开始出现了以威廉·西华德为代表的跨越太平洋向东方扩张的思潮。该思潮表明美国具有同太平洋沿岸同东方文明接触的使命。他明确指出,美国的未来在夏威夷群岛以及日本和中国。特别是对于中国“两国的交往已经大为频繁,其日后的扩展是不可限量的”。[1]可见美国有着向太平洋以东扩展的野心。1899年9月6日到1905年1月,美国前后三次向在华列强发出“门户开放”的照会。这项外交政策表明美国意图分享列强在华的特殊利益,以谋求在远东地区的对外扩张。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使日本开始有了和西方列强争夺海外市场的野心。此外,日本明治维新的过程中,日本下级武士阶层在明治政府中担任重要角色,该阶层浓厚的军国主义精神,以及其在军部的势力日益壮大,使得日本在对外策略上逐渐走向了诉诸武力的道路,其旨在推行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也逐步出台。甲午战争后,日本借助马关条约在中国攫取的各种利益,使其在借助武力实施侵略扩张政策下国力得到了迅猛增长。因此,日本也迅速走上了脱亚入欧、侵略邻国的道路。此时的远东地区,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和日本“大陆政策”发生了碰撞。两国在一战前后的约20年时间里空前激烈的较量也终于拉开了帷幕。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日本带来契机。日本元老井上馨写信给大限首相说,“这次欧洲之大乱,对日本国运之发展,乃大正新时代之天佑,日本国必须立即举国一致,享受此上天之佑。”[2]日本利用列强身陷欧洲战场无力东顾的有利局势开始全力以赴,不择手段地在中国扩张。但是,美国开始对日本独霸中国的侵略政策开始不满,于是美国主持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其迫切希望利用其在战后取得的有利地位来摧毁日本对华独霸的地位。可以说这次会议是美国对日本发起的一次较为凌厉的攻势。

二、美日远东地区利益争夺的原因

(一)美国争夺霸权的需要

一战中,美国通过中立手段同交战双方做生意大发战争财,使战后的美国经济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强国。因此它也就强烈要求按变化了的经济、军事实力重新分割殖民地,夺取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威尔逊说:“我们的国内市场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海外市场”。远东地区,尤其是巨大的中国市场,对美国来说是一个强烈的诱惑。

虽然在一战前后,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实力远不如日本,日本在此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然而塔夫脱出任美国总统后,美国的开始制定新的远东政策,塔夫脱认为,“罗斯福姑息日本,情愿把美国在华利益置于次要地位,以换取日本的好感是一个方向性的错误。”他主张,“任何竞争者”如果敢于“借政治上的优先权来削弱或损害”美国在华利益,美国必将“以一切合法手段”来对付。因此,美国为实现经济扩张、谋求世界霸权也在远东地区开始大展拳脚。也就与日本远东利益发生激烈冲突。

(二)日本推行“大陆政策”的需要

德川幕府末期出现了由本多利明、佐藤信渊和吉田松阴旨等人倡导的“海外雄飞论”,其鼓吹日本欲发展资本主义必须向海外拓展,他们海外拓展的主张奠定了日本大陆政策的思想基础。吉田松阴等人的侵略主义思想在当时影响了一批木户孝允、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明治维新重臣。在19世纪90年代,升任内阁首相的山县有朋,提出了所谓的“捍卫主权线、防卫利益线”的侵略理论,其侵略扩张的野心直指朝鲜和我国东北地区。至此,日本的大陆政策正式被确定为其基本国策。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大步骤:第一步吞并朝鲜、琉球和台湾;第二步以朝鲜为跳板侵占中国东北进而占领全中国;第三步则以中国为基地,北进西伯利亚,南进印度支那半岛及南洋群岛。日本的大陆政策,更是将侵略中国定为其核心内容。明治以后,日本大力推进大陆政策的实施,到一战前,日本已占领了琉球、台湾、朝鲜等地,其对中国东北野心也日益浮于水面。

三、结论

正是在以坚持本国利益至上的对外原则下,日美两国不顾中国的利益,在远东地区争夺冲突不断升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到华盛顿体系确立这段时期内,展开了几番较量。随着华盛顿体制的确立,美日在远东地区针锋相对的局面以日本的协调外交出台开始进入了将近十年的相对缓和阶段。然而,日本的暂时妥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二者之间在远东地区利益争夺的矛盾冲突。一直坚持大陆政策的日本,特别是日本军部是决不会甘愿在华盛顿体制下一直受制于美国,也决不会放弃在远东地区特别是在华利益。正如一些学者在分析国家外交政策时指出:“一国在实现国际关系中所追求的目的以及所采用的手段,随着其相对实力的扩大而增加和强硬,也会随着其相对实力的衰落而减少和软弱。”而这种实力地位“是由本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等多种力量共同构建的,且又受到国际的各种重要因素的制约”的国家外交政策的这一原理。

参考文献:

[1]泰勒·丹涅特.美国人在东亚(中译本)[M].(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228.

[2](日)井上清.日本军国主义[M].(中译本)第3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36.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猜你喜欢

霸权主义远东美国
关于远东宏信广场电梯系统安装的探讨
2Analysis of the Usage of Domestictio and Foreignization in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
柏林墙
“和”的时代实践价值与新型大国关系
“握拳而立”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远东战役中的和平天使
韩国媒体眼中的中国霸权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