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水文化的魅力
——郭沫若先生以诗话桂林

2016-11-26text曾宪瑞

南方文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郭老榕树桂林

text_曾宪瑞

山水文化的魅力
——郭沫若先生以诗话桂林

text_曾宪瑞

桂林,奇山秀水,无山不诗,无水不画。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造访游历,流连忘返。我因曾任《桂林日报》记者、编辑,有机会与当代来访的不少文化名人接触和访谈。他们对桂林的点赞,赞不绝口,令我记忆犹新。这里说说郭沫若先生迷恋山水文化,以诗赞美桂林,也别有一番情趣。

郭沫若先生是我崇敬的著名诗人。1963年3月22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偕夫人于立群女士一同来桂林参观访问,游览了桂林山水名胜,参观了桂林文物古迹。郭老喜诗,诗兴大发,每到一处都要赋诗,在桂林短短七天时间,就写了34首诗词。我的任务是除了采访报道郭老在桂的活动外,每天要向他索取诗词在报上刊载。因此,每天都有机会与他接触,我称他郭老,他叫我小曾。开始那两天,面对这样的大家我很拘谨,由于他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很快我就无拘无束了。他的创作热情,令所有陪同者敬佩,他的认真和谦逊,令所有接近他的人感动。26日那天,他冒雨去游漓江,在船上写了四首诗,题为《游阳朔舟中偶成》,其中一首是写九马画山。我向他取诗时,他拿着用圆珠笔写的手稿给我看,指着“马入龙宫自化龙”的诗句问我:“小曾,你看这样写行不行?”他解释说:“在船上听陪同的同志说,将来要在漓江上建一座水库,九马画山一半要被淹没在水中,如果真是这样,那画山的马不就变成龙了吗?”片刻,他以怀疑的口气问我:“是不是真有其事?”我对郭老说,是有这个规划,准备在漓江的下游昭平建个水库,既发电又灌溉,经过测量,建成后,随着漓江水位的上升,许多景点将被淹没,也包括九马画山。他对我说:“那就太可惜了,这个水库还是不建为好,如果不建,画山的马也就成不了龙啦。”然后,他又征求我的意见,这首诗你看可不可以发?作为编辑我当然希望他写的诗都发表,于是毫不犹豫地说:“完全可以发,即便将来不建水库,也说明有过这个设想。”我建议他加个注释,他欣然同意。随即伏案在诗后写道:“注:拟建中之昭平水库如落成时,闻九马画山有一部分将被淹没。”我发现其中的“如”字很巧妙的表达了他的疑虑心情。

郭老在桂林写了那么多诗词,可谓诗如泉涌。连他的夫人于立群也对时任桂林市委书记黄云说:“黄书记,还是你们有办法,桂林山水有魅力,郭老在苏州时也看了一个星期的园林,却一个字也没有写,可见,郭老对桂林是情有独钟啊。”的确如此,有一天,我向郭老取诗时说:“郭老,你在桂林每到一处都有诗,谢谢你留下了你对桂林的深情和厚爱。”郭老马上笑着说:“是桂林山水和文化给了我丰富的创作源泉,每到一处都有历代文人的诗词和摩崖石刻,桂林是山水名城,也是文化名城,到桂林不诗难返啊!”在他看来,桂林一山一水、一花一木都是诗。桂林的历史文化和山水文化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和创作灵感,成为他无处不诗的重要因素。当然,值得一提的是,黄云书记的巧妙安排,给他留下了创作时间和空间,也功不可没。他要求《桂林日报》要及时发表郭老的诗词,次日必须见报。后来他在《满路诗题不用寻》的文章中写道“郭老来访期间,报社记者全程跟踪,郭老一有诗作,报纸很快就发表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郭老的创作热情。

郭老的诗词很多都与文化相关。他在参观月牙楼后,便即兴吟诗一首:

题月牙楼

月牙楼是画廊楼,八面奇峰豁远眸。

毋怪楼中无一画,画图难及自然优。

郭老吟诗时,最后一句是“画家难及自然优”,看了秘书的记录后,他说,改成“画图难及自然优”吧,以免刺激人啦。所以我拿到诗稿发表时,诗中的“画家”就改成 “画图”了。

郭老这首诗的诗意很巧妙,他没有批评坐落在风光如画的七星公园内的月牙楼,竟无一画图,缺少文化氛围。随后聪明的领导从中悟出了一些道理,便马上请画家绘画,装饰在楼中。

那天郭老从月牙楼回来,途经榕湖边便登上榕树楼,仔细看了桂林市部分出土文物和摩崖石刻拓本,并用桂林清代名画家罗辰的端砚发墨,为拟建的桂林博物馆、桂林图书馆题写了馆名,重写了音乐家张曙同志之墓碑文,还为文管会等单位题了词。在返回榕湖饭店的路上,郭老漫步湖畔,寻章琢句,到达榕湖饭店时,又成诗一首:

榕 树 楼

榕树楼头四壁琛,梅公瘴说警人心。

高临唐代南门古,遥望杉湖春水深。

山谷系舟犹有树,半塘余韵缈如琴。

风和日暮群峰静,地上乐园信可寻。

诗中的“梅公瘴说”是指宋刻《龙图梅公瘴说》,即梅挚《五瘴说》。北宋名臣梅挚出任昭州(今平乐)知府,当时广西被视为瘴疠之乡,官员多不愿来任职,梅挚却认为,自然之瘴并不可怕,官场之瘴——腐败,才是最可怕的。于是写《五瘴说》以警世人。156年后,南宋广西转运使朱晞颜认为《五瘴说》切中时弊,将它刻在龙隐洞旁。郭老在现场参观时,还亲笔抄录了一些文字,这回又在榕树楼上细细阅读它的摩崖拓片。诗中的山谷系舟指南宋黄庭坚(山谷)过桂林时曾在楼前榕树下泊舟。半塘余韵是晚清大词人、临桂词派王鹏运的手稿。

原计划3月25日游漓江,因大雨未能成行,郭老为读王半塘遗墨,再次登上榕树楼。他在榕树楼兴致勃勃地展阅了半塘的十多阕词稿,随后又为雨中重登榕树楼赋词一阕:

西 江 月

雨中重登榕树楼即事

为读半塘遗墨,

重登榕树楼头。

弥天春雨润于油,

欲往登临难就。

瞥见案头佳纸,

俄然书兴偏遒。

七星芦笛纪曾游。

可见历史文化的魅力竟让这位久负盛名的诗家诗兴大发。

有机会随大师采访交谈是我的荣幸,我当然也不想失去求教的机会。有一天,我趁他难得的一点空隙,将我写的两首桂林山水短诗请他指教,他看完后点点头说:“不错,语言形象,有韵味,有意境,还有音乐感,要多写。”寥寥数语让我热血沸腾,备受鼓舞。在郭老即将离桂的头天晚上,也就是28日晚上,白天他游览了兴安灵渠,晚上又在桂林艺术馆观看演出,演出前还在贵宾室亲切会见广西五位青年诗人,桂林参加会见的青年诗人有欧阳若修、曾有云和我,他亲切地告诫我们:“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新诗虽然不像旧体诗那样讲究格律、平仄,但也要有韵味、有意境,既要含蓄又要让人读得懂,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热情歌颂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他的话让我终身受益,无论写诗还是写词,我都没有忘记他的教诲。

郭老在桂林期间,每天都很忙,白天参观访问,晚上还要为各级领导和单位题词写字,留下墨宝。对获得墨宝者,我这小字辈羡慕不已,但不敢有此奢望。郭老的夫人于立群女士也写得一手好字,是一位很善解人意的人,她一边为人写字一边悄悄对我说:“小曾,我知道你很喜欢郭老的书法,回北京后让他给你写一幅捎来。”我连忙道谢。她见我目不转睛地看她写字,又问:“你喜欢我的行楷还是隶书?”我说:“我喜欢你的隶书。”(其实她的行楷和隶书我都喜欢,要她的隶书连行楷也都有了,因为她落款写的是行楷。)她马上说:“那好,回北京我给你写一幅隶书,一起给你捎来。”作为桂林日报的年轻记者,听到这番和蔼亲切的话,真是受宠若惊,简直不敢相信,就像做梦一样。但,这不是梦,过了不久,我果真收到了郭老和夫人托人捎来两幅亲笔书法。郭老给我写了一幅潇洒的草书,是他游兴安灵渠写的一首七律:“秦皇毕竟是雄才,北筑长城南岭开,铧嘴劈湘分半璧,灵渠通粤上三台,江山一统泯畛域,工匠三人是主裁,传说猪龙深作孽,英雄伟业费疑猜。”于立群女士给我的隶书写的是毛泽东主席的浣溪沙词。我如获至宝,兴奋不已。更让我感动的是,过了几天,我又收到于立群女士一封来信,说她为我写的那幅隶书,郭老说“乐奏”两个字没写好,她又重新写了这两个字,嘱我在装裱时将这两个字挖补上去。捧读她的来信和重写的两个字,我激动得热泪盈眶。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使我感慨万千,感激之情无法用语言表达。这件事使我对郭沫若先生和于立群女士留下了更加难以磨灭的记忆。

追踪郭老采访的一周,让我对历史文化和山水文加深了认识。文化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让山水也有了灵魂。全国著名的山水旅游城市不少,但拥有这么多古代和现代山水诗文的城市却不多,这是桂林文化底蕴深厚之所在,也是桂林有别其他地方,独树一帜的文化魅力。

曾宪瑞,诗人、词作家、评论家、编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主席团荣誉委员、广西音乐文学学会主席、《词海》杂志主编。系中国作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蓓蕾集》,歌诗集《南方三月天》等12部,代表作有《桂林,桂花的故乡》[彭丽媛演唱]、《说中国》[蒋大为演唱]、《烟雨桂林》[宋祖英演唱]等。其作品荣获五个一工程奖 、金钟奖、铜鼓奖、鲁迅文艺奖、中国音乐电视金奖等多项奖励。)

猜你喜欢

郭老榕树桂林
信仰是历史洪流中闪光的金子
桂林行
一棵榕树能成林吗
榕树的美髯
75年的党龄 一生的信仰
榕树
乐!乘动车,看桂林
桂林师范大学与桂林王城、雁山园
忆郭启儒
我的忘年之交郭布罗·润麒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