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希腊悲剧对古希腊哲学的影响
2016-11-26黄龙飞
张 奥 黄龙飞
浅析古希腊悲剧对古希腊哲学的影响
张奥黄龙飞
古希腊悲剧的精髓不在于命运的不可抗拒性,而在于它所表现出的英雄人物在命运两难境地中进行选择的理性和勇气。本文从两个方面分析古希腊悲剧对古希腊哲学的影响: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促成了古希腊哲学的产生,成为一些哲学观点的立足点;古希腊悲剧为古希腊哲学提供了研究素材。
古希腊悲剧 古希腊哲学 命运 俄狄浦斯王
在古希腊世界里,按照根源和目标来说,日神的造型艺术和酒神的非造型的音乐艺术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对立。直到最后,由于希腊“意志”的一个形而上的奇迹行为,它们才彼此结合起来,而这种结合,产生了阿提卡悲剧这种既是酒神的又是日神的艺术作品。
一、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对希腊哲学的影响
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颂歌队领队的即兴口诵,大多取材于神话与传说,以古代的英雄故事作为主要内容。《俄狄浦斯王》作为希腊悲剧的经典之作,突出体现了希腊悲剧的主题意涵——命运。
伊俄卡斯特和拉伊俄斯为了反抗“弑父娶母”的神谕,命令牧羊人在他们出生三天的儿子脚上钉上脚钉,并把他弃之于荒山之中。俄狄浦斯成年后得知了神谕,为了反抗神谕中的命定,离开了养父母的国度,而命运的安排让他回到了特拜城。原本与命运抗争的过程成了“弑父娶母”的实现过程,他一步步地向命运的轨道靠近。
尼采曾说:“我从俄狄浦斯那可怕的三重厄运中洞悉了这个道理,他解破了自然这双重性质的斯芬克斯之谜,必须还作为弑父的凶手和娶母的奸夫打破最神圣的自然秩序。的确,这个神话好像要悄声告诉我们:智慧,特别是酒神的智慧,乃是反自然的恶德,谁用知识把自然推向毁灭的深渊,他必深受自然的解体。”①也就是说,命运被赋予了神性,是冥冥之中就注定的,试图违抗这种自然之命只会酿成悲剧。
当时,雅典处于新旧制度的变更时期,人们在客观世界面前面临着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与冲突,悲剧作家只能把遏制人的自由意志的客观障碍看作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名之为“命运”。于是,有一些人开始力图从纷纭复杂的现象背后去把握某种本质性和根源性的原则或原因,试图为变幻无常的现实生活寻找某种恒定性和统一性的尺度或规范,最终形成了希腊人的思辨性格。
黑格尔认为,希腊的精神就是“尺度”和“限制”,就是将规定性给予那些不可度量的东西。②而命运就是最不可揣度、不可度量的东西,人们想要从它的不确定中寻找到确定的东西。在希腊语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而探寻事物的一般原理、原因,理清“命运”之中的模糊因素是真正“爱智慧”的表现。因此,古希腊哲学探求万物本原的动机一部分是来源于对古希腊悲剧中“命运”的好奇。
除此之外,希腊哲学家的一些观点也受到了希腊悲剧的影响。例如,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万物的本原是“数”。在他们看来,“无定形的东西”不可能成为万物的本原,因为它们自己都没有规定性,如何定义他物?他们认为万物共有的定形的东西就是“数”,“1”作为一切数之根本是第一本原。在这里,“1”的确立深刻地体现了希腊悲剧“命运”观对其的影响,所有事物的本原都是“1”,按照“1”进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是对古希腊悲剧的一种哲学诠释。
二、希腊悲剧为希腊哲学提供了研究素材——以亚里士多德《诗学》为例
希腊悲剧为希腊哲学提供了研究对象。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一书中对《俄狄浦斯王》予以高度评价,认为它是“最佳的发现与突转的同时发生”的作品。在《俄狄浦斯王》中,信使的到来本想使俄狄浦斯感到高兴并消除他对“娶母为妻”这一心理的害怕,不料,信使在道出他的身世后却引发了相反的结果,这是一种“突转”。而在剧情的铺垫下,这一突转与发现几乎同时发生,俄狄浦斯发现自己距离“弑父娶母者”的身份只有一步之遥,这时,“命运”的强烈控制感跃然于心。
亚里士多德给悲剧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经过“装饰”的语言,以不同的形式分别被用于剧的不同部分,它的模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③索福克勒斯充满诗意、寓意的语言,合唱队以旁白的方式唱出了集体意识引领下的“道德箴言”,俄狄浦斯得知真相后毅然刺瞎了自己的双眼,被放逐境外,这些,共同构成了《俄狄浦斯王》宏大的悲壮感。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由六个成分构成:情节、性格、言语、思想、戏景和唱段。在这里,笔者主要分析情节在悲剧中的作用,情节是悲剧的根本,用形象的话来说,是悲剧的灵魂。④因为悲剧模仿的不是人,而是行动和生活。所以,人物不是为了表现性格才行动,而是为了行动才需要性格的配合。⑤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事件、行动或者说情节是悲剧的目的,是悲剧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情节勾连故事的起因、发展和结果,它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的,没有它,故事是无法进行的。
我们看《俄狄浦斯王》,拉伊俄斯曾诱拐佩洛浦斯之子克律西波斯,这个孩子在离家后不久就自杀了。佩洛浦斯为了替克律西波斯报仇,给拉伊俄斯一家下了咒,而这“弑父娶母”的毒咒成为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主线。在俄狄浦斯和克瑞昂论辩之时,俄狄浦斯理直气壮,竭力维护着自己的清白,他说道:“你这人,你来干什么?你的脸皮这样厚?你分明是想谋害我,夺取我的王位,还有脸到我家来吗?”⑥他是特拜城的英雄,拯救了全城人的性命,现在却被当成嫌犯对待,他的高傲受到了挫败,他的权威受到了挑衅。整个故事的情节于平静中暗藏汹涌,在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之中,作者一环一环地逐步将其解开,最终导致俄狄浦斯的“毁灭”。然而,故事中没有大起大落的剧情,没有至善至恶的性格,只有一种“明智的乐天气氛弥漫全剧”,却给人一种深刻的悲恸感。
因为有了希腊神话,人们于一片混沌之中找到了情感的慰藉,灵魂的守卫。因为有了希腊悲剧,希腊神话中的众神和众多英雄被赋予了凄美、悲怆的“命运”。而这“命运”,成为人们追求智慧的原初,融在了希腊哲学的体系之中。再后来,随着希腊哲学的发展,哲学家把希腊悲剧当作对象来研究,这种课题式的研究方式,无疑让后世对古希腊悲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注释:
①弗里德里希·尼采著,周国平译.悲剧的诞生[M].译林出版社,2011(42).
②黑格尔著,贺麟,王太庆译.哲学讲演录(第一卷)[M].商务印书馆,1959(161).
③亚里士多德著,陈中梅译.诗学[M].商务印书馆,1996(63).
④亚里士多德著,陈中梅译.诗学[M].商务印书馆,1996(65).
⑤亚里士多德著,陈中梅译.诗学[M].商务印书馆1996(64).
⑥埃斯库罗斯等著,罗念生等译.古希腊戏剧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68).
[1]弗里德里希·尼采著.周国平译.悲剧的诞生[M].译林出版社,2011.
[2]埃斯库罗斯等著.罗念生等译.古希腊戏剧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3]亚里士多德著,陈中梅译.诗学[M].商务印书馆,1996.
[4]赵林.西方文化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邓晓芒,赵林.西方哲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