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2016-11-26张丽丽
张丽丽
论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张丽丽
随着全球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毋庸置疑,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人们在交际中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对异域文化的敏感度和容忍度。简言之,就是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同样受文化差异的影响,会导致语言表达失误。
文化差异 大学英语 影响
如果想了解一个国家,先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同样如果想学习一门外语,首先应熟悉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脱离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学习是徒劳无功的。但是,目前英语学习的现状往往都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导致中式英文的普遍存在,卷面分数极高,实际语言交流能力欠缺,或者是完全的中式思维模式指导下的英文输出。这恰恰折射了目前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大学英语学习者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对薄弱。学生经常会把自己所熟悉的思维模式习惯性的认为最好且最合理的沟通方式。这种把自己的文化思维模式置于其它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模式之上的行为,必然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妨碍跨文化交际的正常进行。文化深层结构亦称为“文化潜意识”,相对于文化表层结构而言。指一个民族族体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的固定心态,在一种文化中既不产生律动也不产生突变的心理层次。有些学者认为,西方文化的深层结构是“不断地追求变动,渴望不断地超越”;而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则具有静态的目的性,寻求天下太平,维持整个结构的平稳和不变。可见文化差异对语言学习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授。
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跨文化交际并不是一方完全遵守另一方的文化习俗,而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跨文化交际是指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的口语交际。我们不是对母语文化的否定和摈弃,而是对比研究不同文化的差异,加深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培养对母语文化的自信。从生活方式层面中国宣传的价值取向是以集体利益为中心,中国人关心别人在干什么,外国人的价值取向是以自我价值实现为中心。表达个人观点时,外国人喜欢直接明了的沟通方式,中国人喜欢旁征博引,委婉意会。处理和解决问题是外国人通常会选择面对克服,喜欢冒险和挑战。外国人强调众生平等,一视同仁;中国人注重尊卑有序,伦理纲常。外国人爱夸自己;中国人爱夸祖先。对待孩子方面,外国人培养孩子独立自主,中国人处处以孩子为中心,因此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聚会时外国人注重个体交流,中国人则常常搞成圆桌讲话。人际关系方面,西方人注重团队合作。以上所列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中式思维的中式英文屡见不鲜。
一、语言层面
语言层面主要指语言内涵上的差异. 如dragon在西方文化中通常代表罪恶、邪恶,令人感到恐怖,而龙在封建时代是皇帝的象征,汉民族素以“龙的传人”自称。daffodil,象征着春天、欢乐,而它译成汉语是黄水仙,仅仅表示一种花卉,不具有daffodil的联想意义。
二、个人层面
个人层面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宗教信仰、文化心理、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如外国友人热情的邀请来一起吃饭说:“hey man,Eat dinner together”,在我们看来这句话是表示主人的客套用语,而不是真的正式邀请吃饭,但是西方人会很高兴一起用晚餐。
三、社会层面
社会层面包括阶级、民族、风俗习惯、饮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在“Capitalism stresses innovation,competitonand individualism”这句话中,我们的翻译是:“资本主义里注重的是创新、竞争和个人主义”,而在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这种解释似乎违背了我国的传统价值取向,但是在西方国家通常会将“individualism”解释为个人价值,不存在任何贬义倾向。如cowboy是美国社会所特有的,它与美国西部开发有关系,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和冒险传奇色彩。反之,汉语中的有些词汇在英语中也没有对应项,如三伏、三九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学不能只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应强调对异国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并且与本国文化进行对比研究,深化学生对英语国家历史文化背景的理解。语言仅是承载文化的载体。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学习与真正的英语国家文化生活融合,拓展学生的国际视域,始终保持对英语的新鲜感。教师应研究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掌握具体语境、情景模式下词语的地道用法。科学合理的将英语文化渗透到教学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异域文化,提高学生学习英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1]朱建成.培养跨文化交际素质造就全球化高素质人才[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2):79~82.
[2]孙虹.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
[3]武书敬,孟丽华.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怀化学院学报,2008(02).
(作者单位:吉林化工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