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法隐喻理论视角下习近平主席讲话的翻译探究

2016-11-26

长江丛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翻译

庞 明



语法隐喻理论视角下习近平主席讲话的翻译探究

庞明

【摘 要】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认为隐喻是一种受语境制约的语义选择和意义表达的变体。习近平主席常常在讲话中使用含有语法隐喻的表达方式阐述思想。本文就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中的语法隐喻理论对习主席这方面的讲话文本进行分析,以期对做好习主席讲话的翻译提供帮助。

【关键词】语法隐喻 习主席讲话 翻译

一、前言

胡壮麟(2004)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能体现某些体裁的文体特征。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作为政治文本的一种有其自身的风格特点,常会运用一些含有隐喻的表达方式传达思想。关于隐喻的研究自古就有,很多语言学家们也都各自提出了对隐喻的观点。韩礼德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隐喻语法理论,这个理论为科学地进行隐喻研究提供了一套全面、系统的研究方法。本文尝试从功能语言学理论中的语法隐喻理论中的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角度对习主席有特色的讲话文本进行分析,期望为更好地翻译习主席关于这方面的讲话提供指导。

二、语法隐喻理论简介

韩礼德(1994)从语言的功能出发,提出隐喻是一种语义选择,一种意义表达的变体。他把语言现象划分为一致式和隐喻式两种。一致式是指典型的、正常的意义表达;隐喻式则是指非典型的、非正常的意义表达。韩礼德认为语言是具有层级性的,可分为语义、词汇语法和语音三个层次。隐喻式是一种体现在词汇语法次面上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杨信章(1998)认为,它主要涉及语法结构的变异,也包含一些词汇变异。胡壮麟(2005)认为,韩礼德提出的语法隐喻包括“元功能”和“层次”两个方面。元功能是指语法隐喻的两种主要类型:人际隐喻和概念隐喻。由于韩礼德对语篇隐喻持保留态度,本文的语料也主要涉及人际隐喻和概念隐喻所以暂不讨论语篇隐喻。

(一)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是在三大语言元功能之一的概念功能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概念功能主要是指讲话者用语言描述其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它主要由及物性系统体现。及物性系统包含三个功能成分:参与者、过程和环境。它把人类的主客观世界的过程分为六个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在概念隐喻中,及物性系统的六个过程之间可以相互隐喻化,即一个过程表达的意义可以用另外一个过程表达。随着过程的隐喻化,与原来过程相关的功能成分也会发生变化,并在词汇语法层面通过另外一个形式体现出来。

概念隐喻的另外一个表现形式是名物化。韩礼德(1994)指出名物化是创造语法隐喻唯一最有力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在一致式中作为过程的动词或是表现特征的形容词被隐喻化为不同词性的名词。

(二)人际隐喻

人际隐喻是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中人际功能的基础上提出的。人际功能是指讲话者用语言表达其意见、态度、评价和他与听话者的相对角色关系的功能。人际功能在语篇中由语气和情态两个系统来体现。人际隐喻也相应地分为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两种。

韩礼德根据交际目的归纳出了四种言语功能:陈述、提问、提供和命令。具体到英语中便形成了三种语气:陈述语气、疑问语气和祈使语气。一般言语功能都有典型的语气来体现,比如:陈述功能由陈述语气体现,提问功能由疑问语气体现,命令功能祈使语气体现。然而它们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种言语功能可以由多种语气来体现。因此就出现了语气隐喻。语气隐喻是指语言交际活动中,被选用的语气不是表达它通常表达的意义,而是表达另外一种意义。

情态系统表达说话者对事物的判断或评判,主要由情态动词、情态副词来表示,但这不是表达情态的唯一方式。情态动词、情态副词所能表达的意义可由其他语法形式进行体现,如名词、形容词等。因此也就出现了情态隐喻。情态隐喻是指在语言交际活动过程中,可用其他词类来表达情态动词或副词表达的意义。

(三)语法隐喻与文体

语法隐喻作为语言表达的特殊形式,其能体现出语篇的文体特征。文体特征的由失衡或失协这两种方式来体现(张德禄 1998)。文体的选择取决于语言运用的情境语境,隐喻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也受到情景语境的制约。情境语境包括语场、语旨、语式三个要素。语场指发生了什么事;语旨指谁参与了交际事件;语式指语篇的符号组织方式。

三、文本分析

下面我们对习主席讲话中运用了语法隐喻的典型例子进行分析,探究如何在隐喻理论的指导下英译习主席这方面的讲话。

(一)情境语境的分析

语场:习主席的讲话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执政理念,解决国家出现的问题。

基调:习主席的听众一般是是各级领导干部或广大人民群众

方式:习主席的讲话一般是经过精心准备过的演讲稿。

(二)概念隐喻分析

习主席在阐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时通过运用含有隐喻的讲话使观点更容易被听众接受和理解。下面就分别从及物性系统隐喻和名物化隐喻两个方面举例进行分析。

1、及物性系统隐喻

习主席在讲话时,会使用及物性系统中的一种过程来表达另外一种过程所能传达的意思。例如:

例1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习主席的这句话涉及及物性系统隐喻。这句话的一般式为:我们的力量来源于人民群众。“来源”这一动词表明一般式为物质过程,“我们的力量”和“人民群众”分别为动作者和目标。习主席将这句话创造性的由一般式中的物质过程变为了隐喻式的关系过程,在这一隐喻化过程中三大功能元素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动词“是”表关系,“人民群众”和“我们力量的源泉”分别为实体和价值。通话这样的变化,习主席将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形象、生动地传达给了听众。英语中同样有将物质过程隐喻为关系过程的用法,同时为了最大程度的忠实习主席讲话的原文,我们可将这句话翻译为:

People are the source of our strength.

2、名物化隐喻

习主席讲话中经常用名词代替动词表达的含义,例如:

例二 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习主席的这句讲话中,将动词词性的“真抓”和“实干”作为名词词性使用。习主席在这句话中使用了名物化隐喻,将克服苦难,实现梦想的途径告诉了我们那就是“真抓”和“实干”。在英语中这两个动词词因为意思相近,因此可翻译为’work hard’。为了向国外读者准确传达习主席讲话精神,我们认为应该保留习主席名物化隐喻的用法。将被隐喻转换为名词的“真抓”和“实干”同样翻译为英语中的名词词性。我们将这句话翻译为:

Hardworking will overcome difficulties and make dreams come true.

(三)人际隐喻

人际隐喻包括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下面我们将从这两方面分别举例进行分析。

1、语气隐喻

习主席会在讲话中也会使用一种语气来表达由另外一种语气传达的意思。下面举例分析:

例三 我们是得罪几千名干部,还是得罪几百万群众?

习主席在这句话中很显然运用了疑问句来表达疑问语气,然而细读的话就会发现其实在这里习主席用疑问句来传达命令语气的功能。这个命令语气本可以通过“我们可以得罪几千名干部,但绝不能得罪几百万群众”这个命令句来体现的。用疑问句来表达命令句的功能,习主席在这里使用了语气隐喻。英语中也有语气隐喻的用法,可以用疑问句表达命令句所传达的命令语气。为了更好地、更准确地向国外读者传达习主席的讲话精神,在翻译这句话时,我们认为应该保留语气隐喻的用法。这句话可翻译为:

Do we want to offend a few hundred officials,or fail millions of people?

2、情态隐喻

习主席在讲话中还会使用其他词性表达情态动词或副词所能表示的含义,例如:

例四 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折不扣执行改进工作作风相关规定,把要求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之中。

在这句话中,习主席是想要用“必须”这个词来表达他对各级领导干部“执行改进工作作风相关规定”的严格要求,但习主席为了避免讲话显得太强硬使用了“要不折不扣”这个表达方式向各级领导干部传达了相同的语气。在翻译这句话时,我们应该要考虑到英语的语法和习惯表达方式。因为在英语中’should fully’ 表达不出讲话者坚决的态度和语气,而只有’must fully’才能传达出习主席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严格要求。因此这句话可翻译为:

All localities and departments must fully implement the relevant regulations on improving Party conduct,and implement these regulations in every aspect and in every link of our life.

四、结语

本文通过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中的语法隐喻理论,从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两个方面对习主席的讲话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我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在进行习主席讲话的翻译时,我们要尽量保留习主席运用语法隐喻的讲话,因为这些讲话充分表现了习主席的讲话风格,和他的人格魅力。只有当保留习主席的语法隐喻的用法影响到准确传达其思想时,我们才考虑在翻译时不保留语法隐喻的用法。通过从语法隐喻角度对习主席的讲话本文进行分析,我们也希望能对习主席的讲话的翻译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M].London: Edward Arnold,1994.

[2]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Grammar (2nd edition)[M].London: Arnold,1994.

[3]范文芳.语法隐喻的文体价值[J].外国语.2000 (4).

[4]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杨信彰.隐喻的两种解释[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10): 4~7.

[7]张德禄.功能文体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

作者简介:庞明(1988-),男,汉族,山东济南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文体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编译局申请委托项目“习近平重要论述的文体翻译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5SQWT22 。

猜你喜欢

翻译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望文生义现象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