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登窟窿山

2016-11-26王垣波

唐山文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窟窿巨石

王垣波

登窟窿山

王垣波

窟窿山是迁西的一座名山。

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

以前常听喜欢户外活动的朋友提到窟窿山,口气中满是骄傲乃至炫耀的味道。因为他们选择的攀爬、穿越路线或奇或险,是征服也是挑战。迁西县是山区,大大小小的山峰连绵不绝,其中不乏峭拔险峻又极具魅力的山峰,在他们一次又一次的炫耀声里,这些山峰都成了名山,而这些名山我也早已耳熟能详,其中就有窟窿山。每次看到朋友们从窟窿山归来时那兴奋又自豪的模样,忍不住心生向往,打探道:“详细给我们说说呗,这座山咋样?”他们总是若有所思地摇摇头:“没法说。”

是什么样的景色会让人无法言说?

这一天,我终于踏上了前往窟窿山的路途,正是春末夏初时节,抬眼望去,车窗外芳菲落尽,新绿盎然,一片片树叶在明媚的阳光下闪闪烁烁,鲜嫩通透,那干净的色泽仿佛在跳跃、在流动,像一群朝气蓬勃的少年,又像一群带给人无限遐想的梦幻天使,展现给人们的是昂扬的青春和萌动的未来。

窟窿山位于迁西县北部的上营乡,进山新修了平坦的水泥路,沿路民居整洁素朴,风光清新秀美。一串串雪白的槐花如风铃般摇曳,袭来阵阵淡雅的花香。虽然刚进夏天,县城已是30度的气温。而这里空气却是凉爽宜人,使你完全褪去了之前刚刚经历的燥热。

车子沿山路渐行渐深,我们都不由得睁大了一双双好奇的眼睛,但见车子沿山路蜿蜒行进,景色已然不同寻常:山路右侧傍水,有蒹葭掩映着十里清溪。左侧依山,有粉艳艳的山花一路簇拥相随。在干燥寒凉的北方,丰沛的水泽边芦苇都不多见,更不要说在这水源时断时续、时有时枯的深山里。而那些粉艳艳的山花呢,大家纷纷问询着猜测着:“什么花?”“什么花?”“杜鹃吗?”都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外已是落了桃花谢了海棠,所有的姹紫嫣红都偃旗息鼓,成了一场不动声色的潜心修行。而这里却是花团锦簇,热闹非凡,像一群山里的孩子见有远方来客,好奇地追随着、打探着。待我们定眼细看,才发现这在山野间挥洒蔓延的粉色竟然都是锦带花。在别处见惯了大红色的锦带花,这里竟然都是浅浅的粉色。爬过迁西的许多座山峰,如眼前这样苍苍蒹葭灿灿红花的景色却是绝无仅有的。

车子行至路的尽头,正是窟窿山脚下,下了车,但见四周群山环绕,绿树掩映,回头望去,细长幽深的来路只隐约可见,淹没在一片绿色里了。

山风阵阵,鸟鸣声声,空气清爽且带着些凉意。山脚下有两块巨石似山门分列两边,从两块巨石中间穿行而过走进山中,仿佛一脚踏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遮天蔽日的树木将头顶那方湛蓝的天空阻挡于山外,同时被阻挡于山外的还有尘世的纷纷扰扰。这里树高林密,种类繁多,楸子树、榛子树、橡树、五角枫各领风骚,槡葚树上嘀里嘟噜挂满了果实,更有野生葡萄、猕猴桃的枝枝蔓蔓在林中如粘人的孩子般拉扯攀爬、环抱缠绕,不依不饶。脚下小路似有似无,人迹罕至,斑驳的光线如精灵般在新绿的叶片上跳跃舞动。林中寂静,只有高高低低的绿色在无声流转,最神奇的,是在行进的过程中,不时可见各种形状的的巨石突兀矗立,东一个,西一个,大多自成一体,与山体、与其它石头看起来毫无瓜葛,仿佛被谁随意丢弃或遗落至此。这些巨石或立或卧,大多体型周正规矩,边角圆滑整齐。据说很早以前这里曾是采石场,这满山散落的巨石都是花岗岩,这些山石也有三三两两堆叠在一起的,光滑平整的石面可坐可卧,可歇可眠。仰头望去,蓝色的天空在繁密的枝叶外若隐若现,正是“林深不知处”,此时,我只觉得自己在万丈红尘的最低处,喧嚣在高处且与我无关,我心如止水安之若素,眼前澄澈,内心轻盈,沉醉于这方私密的净土。

渐行渐高,偶尔闪现的锦带花已不似山下那么多,在这山林深处稍显阴暗的葱郁的绿色里,愈显得如处子般清丽脱俗,才发现这清浅淡雅的粉色与这里的一切竟是这样的和谐。如果是艳丽的大红色就显得有些闹腾甚至哗众取宠了。间或有稚鸡在稍远处踱步,并不怕人,只睥睨着我们的动向并与我们保持一定的距离。是的,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我们只是冒昧的闯入者,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放轻脚步,压低惊叹,尽量不去打扰它们。

你很难想象,哪怕只有树、石、花、鸟,也能带给你满满的惊异与欣喜,即便你不是一个孤陋寡闻的人,即便树是杂树、石是顽石、花是野花、而鸟只是山鸡,你也会深深地迷恋和陶醉于此并有心满意足之感,你会觉得这就是窟窿山的魅力。不!这还远远不够!带着这些惊异和欣喜,我们终于登上了山顶,不,此刻我们站立的地方也许算不得顶峰,因为东西两侧各有两座由巨石堆垒而成的高峰,西面的植被茂密,巨石结构松散,却有一块石头威严耸立于最高处,任凭山风阵阵松涛滚滚我自岿然不动。细细打量,竟与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片头的那块石头如此相似。而东侧植被低矮稀落,却有无数巨石以惊天动地的姿态相互簇拥堆叠成一座高耸的峰顶,这些巨石砌成的是一处紧密的、稳固的风景,但见危崖耸立,无处攀爬,我们又惊异于那些岩石缝隙间不见丝毫土质,却有坚韧纤巧的植物顽强生长,它们虽然不大,却有经历无数风霜雨雪后的飒飒傲骨,你会觉得每一株植物都不简单。于是想起在上山途中,时常可见一些或粗或细、或长或短的根茎遒劲蜿蜒,绕过一块块形态各异的巨石,从稍远处的土壤中获取水分和营养。有的根茎已经干枯断裂了,细细查看,自有另一些根茎向另外的方向探寻伸展而去。贫瘠艰苦的条件也许无法使它们长成笔直的参天大树,但这些不屈的生命并没有放弃努力,它们所有的尝试和努力以及它们的顽强,是窟窿山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

感叹之余,并没有找到想象中的窟窿,没有窟窿,缘何被称作窟窿山?在朋友电话的引导下,我们翻越山顶继续下行约百余米又斜穿向上,目的是绕过刚才东侧那座巨石堆垒的峭壁。一路走,一路寻找,不知道迎接我们的是怎样一处风景。朋友在电话里说:如果走对了,会直接进入其中的一个窟窿,如果走错了就一个窟窿也见不到。我们寻找着,辨别着,排除着,兜兜绕绕。突然,走在前面的人惊喜地喊着:“这在里!”紧走几步,只见一个硕大的窟窿赫然出现在我们的正上方。底、顶、左右两壁都由巨石搭成,洞底平坦,洞顶高耸,洞壁光滑,狭长高大,别有洞天。洞顶和两侧石壁的岩石间偶有洞隙,似一扇扇窗户引进光线和如画的风光。从洞的另一侧探头望下去,只见壁立万仞,深不见底。这是下洞,从这个窟窿出来下行一段再往东侧上行,以这个窟窿的顶为底另有一洞,是为上洞。这两个由花岗岩堆砌而成的大窟窿就是窟窿山名字的由来。我们兴奋的在两个石洞爬上爬下,钻进钻出,两个洞虽然不小,但是如果不是站在窟窿的正前方,你是绝对发现不了它们的,稍微变换一下角度,你所看到的就只是杂树和乱石。即便像我们已经从朋友口中得知上洞的存在以及上洞与下洞的结构关系,找起来也颇费了一番周折,因为山顶这些石头都太大了,我责怪它们大的没边,似乎成精了,就是较小的石块也有齐胸高,所以它们很容易就挡住了你的视线。但是它们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惊喜,我们在不同的巨石上腾挪移转,登高爬低,从不同的角度欣赏着窟窿山的秀美风光。

传说中,窟窿山是二郎神担山时扁担折断于此处,窟窿山的窟窿就是担山的扁担眼,山腰处的长条石就是当年断裂的扁担。站在窟窿山顶,你发现这座山带给你的喜悦并不是一览众山小,你觉得你所有的喜悦都在此山中。树的倔强、光的灵动、叶的欣然以及石的不朽。那些长在岩石上的树告诉我们,所有的生机都只能来自自己不懈的努力,不依赖,不放弃。那些巨石簇拥堆垒成的顶峰奇观告诉我们,个体的强大不能成为你排斥别人的理由,个体的能力终究有限,团结协作,总会出现你意想不到的奇迹,成就了别人也是成就了你自己。那些叶片,那些密林深处的叶片告诉我们,哪怕低到尘埃里,哪怕脚下土质稀薄。怪石裸露,依然可以以明媚的姿态追逐阳光。

而当我们挥汗如雨跋涉登顶时,我们知道,我们丈量的不是山的高度,而是我们自己的高度,以大自然为镜,以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件事物为尺,在它们面前,我们膨胀的欲望、瘦消的梦想、狭隘的视野、刻薄的心胸以及我们所有的自大或自卑都昭然若揭且不堪一击。每个人的高度和短处都在自己的心里,所以窟窿山带给人们的感受虽然巨大,却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每个人的高度不同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一切尽在不言中,唯有你身临其境!

猜你喜欢

窟窿巨石
溪流到了大海
巨石人像也成堆
世界上最大的巨石建筑
Easter Island
道路上的障碍
亡羊补牢
补“窟窿”
天空的小窟窿
窟窿山
日全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