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育储用”一体化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机制

2016-11-26古添雄

决策与信息 2016年32期
关键词:兵役军训国防

古添雄

中山大学学生处 广东广州 510080

试论高校“育储用”一体化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机制

古添雄

中山大学学生处 广东广州 510080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支撑国防动员的坚实基础,是促进国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既能提升国防实力,又能促进社会稳定。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应通过国防教育不断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形成体系化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机制,即以学生军训为主线落实国防后备力量的培养,以兵役登记为手段完成国防后备力量的储备,以兵员征集为平台促进国防后备力量的应用。通过培养、储备、应用的有效结合,建立起“育储用”一体化的高校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机制。

高校;国防动员;后备力量;机制

随着世界战略环境的发展和现代国防建设的需要,当今国防实力不仅体现在常备兵力上,而且体现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水平上。全面提升国防实力,必须高度重视“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的现代国防建设思想,在提高常备军队实力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尤其要注重“大学是国防教育的主阵地,大学生是国防后备力量的精英骨干”的理念,依托高校培养国防后备力量,为国家和军队储备、输送高素质的国防后备人才。基于高等教育事业和国防建设事业的紧密联系,高校在当代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上的重要性也日趋明显,学术界相继提出“高校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基地”、“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大势所趋”等观点,亦有学者通过中美高校国防教育的比较研究,认为“依托普通高校提高国防队伍的素质显得非常必要”。由此可见,必须全方位促进高校国防教育发展,推动高校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体系化机制的形成,不仅要在培养上下功夫,更要在储备和应用上动脑筋,以军训落实培养、以兵役登记完成储备、以征兵促进应用,真正建立起“育储用”一体化的高校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机制。

一、以学生军训为主线落实国防后备力量的培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军训是在校大学生履行兵役义务的主要形式,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素养,增强其国防观念和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其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协作精神。通过军训,这批高素质人才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也符合国防后备力量的要求和标准。落实军训培养工作,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营造良好的国防教育氛围

军训是高校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和主要内容,是大学生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同时也是高校必须履行的教育责任。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军训的法律地位和重要意义,依法实施学生军训工作,形成全校上下一致重视、全体师生共同关注军训的良好局面。首先,学校设分管国防教育工作的校领导,成立学生军训工作领导小组,规划好“顶层设计”,宏观引导军训工作的开展;从军训的法律地位和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高度出发,将其纳入本科教学重点工作内容,给予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保障。其次,设立专门机构(如武装部、军事教研室、国防教育办公室等)具体负责学生军训工作的“末端落实”,形成相应的责任机制和联合机制,加强各相关部门、各院系之间的合作,推动军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提高学生自身对军训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通过宣传教育强调参加军训不仅是履行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而且能有效促进自身的成长成才,进而克服学生“军训无用论”的心理,使其由消极被动受训转为积极主动参训。

(二)建立规范化、制度化工作制度

军训工作的开展必须建立在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的基础之上,但这些国家层面的法规和文件往往具有宏观性,需要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各项具体的工作方案和制度,用以指导军训实践,促进军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发展:一是在组织管理方面,以《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为基础,根据学校的自身情况制定具体的军训实施方案,形成相应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落实“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工合作”的领导管理体制和军训管理责任制。二是在师资配置方面,以确保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保障教学为前提,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师资配备方式,并且对技能教官和理论教师的教学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依托学校自身资源的,还应规范本校技能训练教官和军事理论教师的配备和使用,形成相应的选拔办法、培训制度、竞争机制和管理办法。三是在参训学生管理方面,结合军事教育对受教育对象培养过程中本身具有的“自觉性和强制性的辩证统一”的特点[6],建立军训学生管理系统,采用“自觉性”(自我约束)和“强制性”(制度约束)相结合的方式,实行连排长、辅导员“军政”教官双重管理体制,制定学生军训请假管理办法和军事课考评制度。

(三)形成军训长效化培养机制

研究者普遍认为,目前军训的一个主要局限就在于没能建立长效机制,军训成果难以长久保持。为实现国防后备力量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组织者需要从军训的组织实施、后期管理方面下功夫,真正让学生印象深刻、影响深远。一是要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不断创新思维,改变单一、陈旧、乏味的内容安排,在完成大纲规定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实用性的内容(如心理健康教育、灾难医学、公共危机发生时的自救互救知识等)和趣味性活动(如军事定向越野、演讲赛、军事百科知识竞赛、军歌大赛等),增强课程的实效性和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参训热情和积极性,提高课程对学生的影响程度,避免“过则忘”现象,争取从思想上和行为上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并产生持久影响。二是在课程建设与管理上,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与教育,以积极主动参训的心态“享受”国防教育。开训前,以问卷调查、访谈、座谈会等方式征求学生关于军训的想法和意见,内容可涉及训练方式、课程安排、教学内容等方面,全面掌握学生的需要,并结合调查结果开展军训,实现教学民主化。训练过程中,借助网站留言版、公共邮箱、BBS、微博等平台接收学生的反馈信息和建议,以此不断调整工作方法和思路,力求打造一门科学民主、倍受欢迎的军事课程;通过参训学生示范教学、自主举办各项军事相关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度,让他们在军训中得到更广泛的锻炼;组织连排之间进行训练效果、内务卫生情况的互评,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参与感。训练结束后,一方面应结合现代技术手段,以成果展、网页、校园广播电视等形式加强军训成果的宣传,让大家深入了解军训的益处并引以自励,另一方面要做好军训后期管理工作,可创建军训管理系统,跟踪参训学生之后的动向与发展情况,定期组织全校性的军事讲座或者开设相关选修课,持续强化国防教育思想。

二、以兵役登记为手段完成国防后备力量的储备

通过军训,大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提高了国防观念和爱国主义精神,而大学生自身的高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也为他们今后进入国防后备力量队伍夯实了素质基础。高校应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技兴军,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兵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要求,结合部分学生要到部队去服现役(其中有的将成为现役军官,有的退役后将成为兵役人员)的实际情况,采取对参加过军训且考核合格的学生进行兵役登记的制度,挖掘国防潜力、储备国防后备人才,为战时快速动员打下基础。

(一)落实兵役登记

高校通过军训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其国防观念和爱国精神,为国家和军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国防后备人才,凸显了军训的“育人”功能和“国防”功能。在军训这门特殊课程的培养下,部分大学生更加崇尚军营文化,坚定了参军入伍、报效祖国的信念。据此,学校可将登记服兵役作为巩固军训成果的有效途径,把每年参加过军训且考核合格的学生进行兵役登记,将其真正纳为国防后备力量。进行兵役登记时,一方面,要将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讲透彻,让受过军训的学生自愿、主动进行登记;另一方面,要完善大学生兵役登记的相关管理办法,包括登记形式、管理制度、约束机制等等。登记形式可采用类似于“征兵工作管理系统”的软件程序,方便后期数据更新、导出与整理,同时为已登记学生发放兵役登记证;管理制度应包括兵役登记实施方案、奖惩机制、兵役人员管理制度等等,以使各项具体工作有章可依、有据可循;至于约束机制,则可将兵役登记与教学实践和后期征兵工作挂钩,提高登记比率。

(二)完善兵役登记人员后期管理机制

目前全国有招生资格的高等院校达2300余所,各校参加过军训的在读大学生人数从几千到几万不等。面对如此庞大的队伍,需在落实登记的基础上建立兵役人员数据库,方便后期信息检索和查询。数据库一方面应具有信息完整性,能了解登记人员的各项具体信息,另一方面应具有管理动态性,可供随时录入成员的相关发展情况。毫无疑问,若落实了此项兵役登记工作,我国高素质国防后备力量的数量将会非常可观。然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仅要有数量,还要有质量。必须注重登记过服兵役的大学生的后期管理工作,建立相应的强化教育机制和跟踪管理机制。第一,要经常对他们进行中国近代战争史、国际军事形势等国防知识的再教育,通过开设选修课、讲座、军事教育日活动等形式,让他们牢记历史教训、了解现状、展望未来,激发他们树立起“国不可一日无防”的忧患意识和“尚武崇文、报效祖国”的爱国精神,进一步强化他们的军事技能和国防知识,使其符合兵役人员的素质要求。一旦战争爆发,这批高素质人才就能迅速转化合成为充满生机的战争力量,源源不断地为战场补充兵员和军事技术人员,为夺取未来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可靠保障。第二,要及时跟踪了解他们的现状,尤其是对那些热爱军事、入伍意愿比较强烈的学生,在加强军地联系的基础上,多给他们提供一些接受国防教育或者参与国防军事活动的机会,及时传达征兵信息和相关政策。这样,既储备了国防后备力量,又为征集兵员奠定了基础。

三、以兵员征集为平台促进国防后备力量的应用

征集大学生入伍,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大学生履行法律义务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将高校参加过军训、进行了兵役登记且从军愿望强烈的学生经筛选推荐到部队去,实现其报国之志,是将高校培养和储备的国防后备力量转化为现役国防实力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终极目标。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征兵工作,将其纳入学校国防教育体系。根据征兵工作需要,专门成立以学校党政领导为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征兵工作领导小组”和“征兵工作办公室”,全面引导和负责征兵工作的部署和安排,学校武装部或国防教育办公室负责落实征兵工作的各项具体环节,真正实现集“征集、共育、优抚、安置”于一体的管理服务,促进高校征兵工作规范化、体系化发展。

(一)完善征兵工作领导体制

高校征兵工作与地方征兵工作有所不同,除了征集对象的特殊性以外,征集在校大学生兵员所涉及到的领域也十分广泛,包括军队、地方政府、高等院校、属地武装部、公安局等多个单位和部门。这就需要相关单位和部门密切协作,积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有机联合工作机制,共同落实和完成征集任务,为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输送优秀的高素质兵员。当前,高校兵员征集采用“属地征集”的方式进行,主要依靠学校所属地区人民武装部进行领导和协调,但由于高校本身归属级别的不同以及具体工作的复杂性,导致实际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有研究者就提出“应当建立由高等院校教育行政部门参加的领导体制,以提高在校大学生兵员征集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并认为其好处在于“有利于共同制定并下发征集在校大学生兵员工作的实施办法,有利于解决在征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有利于解决退役后复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这不失为一个比较合理的解决办法,但在实际落实和具体操作中必然会存在种种阻碍。笔者以为关键还是要发挥各高校在自身征兵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上级兵役(军事)部门从政策和制度上给予引导,并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撑和优先机制。

(二)加大征兵工作宣传力度

成功的宣传是高校征兵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取得显著成果的关键。高校应大力开展征兵宣传发动工作,注重宣传的广度和深度。首先要把加强兵役法规、相关政策的宣传教育作为征兵乃至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内容既要涉及《兵役法》《国防法》《征兵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精神,也要包括大学生入伍的优待政策和安置办法,让学生全面了解参军入伍的法律地位、助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性以及可享受到的优待条件。在宣传手段上,应采用多种形式齐头并进,除了宣传单、宣传栏、海报、横幅等传统宣传形式外,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手段,在学校主页上专门开设征兵宣传界面,通过学校国防教育网、征兵论坛、微博、QQ群等发布征兵工作相关信息,确保宣传到位。在宣传主体上,除了学校专武干部和国防教育人员外,尤其要重视辅导员的作用,将这批一线学生工作者纳为征兵工作宣传主体,争取将大学生参军入伍的相关优待政策和事项传达给每一位学生。在宣传时机上,则要注重征兵期与平时相结合,征兵期间要进行专题宣传教育,平时要结合军训、国防教育讲座、拥军优属等重大节日、纪念日的活动进行。经过内容系统、形式多样、主体多元、时机广泛的宣传教育,增强青年学生从军入伍、报效祖国的决心和勇气。

(三)加强征兵后续管理工作

经过报名、体检、政审等环节,将一批身体素质过硬、思想表现优秀的大学生送入部队,就完成了国防后备力量到现役国防实力的转化。然而,征集送兵只是征兵工作的一个阶段,高校必须落实征兵后续管理工作。一是要加强军地联系,形成共育机制。将学生送入部队后,高校武装部应与学生所在部队保持联系,做好跟踪教育工作,全面了解及掌握入伍学生在部队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必要的情况下前往部队探望学生兵,给予精神鼓励和思想教育。当然,部队需要在这方面给予支持和配合,让“共育”得以顺利进行。二是要坚持拥军优属,慰问入伍学生家属。一方面定期向家长告知学生在部队的情况,缓解其担忧和挂念之情,另一方面节假日上门慰问家属,给他们送去温暖和关怀,让他们感受到“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荣耀。三是要落实退役学生的安置工作。严格按照《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高等学校在校生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及退役复学后学费资助暂行办法》(财教[2011]510号)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各校实际制定自身的退役优待政策,积极做好退伍学生的复学安置与优待政策落实等工作。

[1]教育部.首届高校领导干部学校国防教育暨学生军事训练工作专题研修班在国防大学成功举办[J].教育部简报,2012,131.

[2]李洪胜.高校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基地[J].理工高教研究,2006,6:67-68.

[3]王海佼.论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J].科教文汇,2009,8:1-4.

[4]张正明,罗静.中美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42-145.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2次会议通过,2011年10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修正.

[6]吴温暖.高校国防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2:43-45.

[7]王发明.对在校大学生征兵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2:136-138.

古添雄(1973—),男,广东五华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高校国防教育领域的研究.

猜你喜欢

兵役军训国防
美国如何“玩转”国防供应与采办
2021年度全国兵役登记工作启动
“妈,我军训完回来了!”哈哈哈哈哈军训的人也太惨了吧
社会版(十一)
军训
春日里的军训体验课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军训是种怎样的体验
中国国防预算增速下降
俄罗斯2009—2011年国防预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