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娜拉与子君的反抗形象之比较

2016-11-26郭丽丽

长江丛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娜拉子君

郭丽丽



娜拉与子君的反抗形象之比较

郭丽丽

【摘 要】《玩偶之家》和《伤逝》塑造了两位追求平等爱情的进步女性形象——娜拉和子君。她们都是为了爱情,勇敢地反抗自身的“玩偶”地位。但因为种种原因,二人在反抗程度上却有着很大的区别。本文对娜拉和子君的反抗形象进行比较分析,并就其反抗的悲剧性结局进行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娜拉 子君 反抗形象

1879年,“近代欧洲的戏剧大师”易卜生在其创作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中成功塑造了一位敢爱敢恨、果决勇敢、充满旺盛生命力的女主人公——娜拉,其鲜活的形象犹如戏剧结尾处那响亮的关门声一般,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随着五四运动在中国大地上的爆发,追求自我个性独立与解放的新思想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娜拉的形象迅速在中国形成一股“娜拉热”。于是,1925年,和娜拉处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之中但又有许多相似之处的子君在文学巨匠鲁迅的笔下诞生了。作为《伤逝》的女主人公,子君同娜拉一样以坚毅追求自由与幸福的反抗形象深深打动了中国读者。

一、反抗以追求爱情

娜拉和子君的“出走”反抗都是为了成就真正的爱情。

娜拉原本以为自己生活一个无比幸福的家庭之中:有爱她的丈夫,有懂事的孩子。娜拉天真地以为在自己身处险境之时,丈夫能够用肩膀为他的“小鸟儿”遮挡风雨。冒名借款事件败露之时,海尔茂却没有像娜拉想象的那样,而是一反常态地指责娜拉。而当一切风波平息之后,海尔茂又恢复了往日的甜言蜜语。这一事件使娜拉意识到自己在丈夫心中只不过是一个“玩偶”:在风平浪静的日子,自然可以捧在手心里赏玩,一旦“玩偶”的错误威胁到了自身的利益,那脉脉的柔情当然变成了无情的指责,毫不犹豫地抛弃“玩偶”以自保。娜拉随即毅然决定出走,力求摆脱这种从属地位,获得独立的人格。

娜拉的出走看似是舍弃虚伪的婚姻,实则是对正常婚姻生活与真正爱情的希冀。娜拉即将出走之时,丈夫海尔茂后悔万分极力挽留,娜拉回其一句话:“要等奇迹中的奇迹发生。”就是指两个人都得改变,丈夫能够尊重自己,自己也能够在拥有独立自我的基础上,爱着丈夫。只有拥有这种期待,并用一种激烈的方式予以表现出来,才可能得到关注,才有可能将希冀转化为现实。娜拉的出走就是这一期待的强烈表达。

同样地,《伤逝》中子君的出走,则更加直接地表达对真正爱情的希冀。子君是接受新思想的进步女性,她意识到自己不是任何人的附庸包括家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也就是说,爱情同样是自己的,无论是家人还是舆论同样没有干涉自己的权利。子君依据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爱情的对象,选择爱情的方式,当封建家庭阻碍了爱情的发展之时,子君毅然冲破了家庭的桎梏,选择“出走”成就自己的爱情。

二、反抗彻底性上的不同

娜拉和子君都是被男权社会置于从属地位,没有自主权的“第二性”,都是在自我意识觉醒之后对“非人”的地位进行了反抗,但就反抗的程度而言,子君远远不如娜拉来得彻底。

娜拉的反抗意识的根基在于整个挪威社会中蔓延的女权主义思想,娜拉的生活从幸福到遭遇波澜,之后恢复平静,最后才出现“娜拉出走”这一高潮点。这一完整的戏剧情节不仅使故事更加饱满,更使娜拉的觉醒与“出走”经历了足够长的酝酿成熟的过程。生活中突发的遭遇让娜拉不得不思考自己的爱情与婚姻,丈夫对自己截然相反的态度充分展露了海尔茂的自私与虚伪。娜拉在发现了这些之后才逐渐地产生了自我意识,逐渐觉察自己的“玩偶”地位,进而对其反抗。

而子君的反抗更多地体现在对自由爱情的追求之上。子君将所有的自我意识的觉醒都提炼为爱情观念的更新,因而她关于人格上的独立自由观念全部为她所遇到的“真爱”让位。如此说来,子君与涓生生活在一起后,完全地投身婚姻生活的琐事之中,渐渐丢失了之前“新女性”光彩的凄惨结果也是不足为奇的。

三、“回来”宣告反抗失败

正如鲁迅所说,最可怕的是梦醒了但无路可走。娜拉生活在自己编织的爱情美梦之中,而由于梦中的男性角色的表现令其大失所望,娜拉从梦中惊醒,进而“出走”。而“出走”并不意味着今后的道路就是一片坦途。整个社会对女性劳动者的偏见使娜拉很难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娜拉出走后将依靠什么来生存,会有怎样的际遇,易卜生没有给我们回答,当然这也不是一部戏剧需要交代的情节。但对此鲁迅给了我们理智的回答:“不是堕落,就是回来”。作为娜拉形象演变的子君恰恰印证了这一观点,“出走”之后子君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只能回归于封建家庭,和柴米油盐打交道,成为家庭主妇,失去爱情后无奈而归,最后竟悲惨死去。无论是娜拉的前途渺茫还是子君的“回来”都宣告二人反抗“玩偶”地位的失败。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娜拉和子君反抗的成功不仅需要个人意识的觉醒,更加需要经济条件的支撑。这一点,也是当今女性值得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易卜生.玩偶之家[M].潘家洵,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2]鲁迅.鲁迅全集.娜拉走后怎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作者简介:郭丽丽,女,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2014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在读。

猜你喜欢

娜拉子君
对《伤逝》人物关系破裂的分析
勇敢出走的娜拉
新老读者与《商界》的故事
我的前半生
当不了女巫当仙女
我眼中的希林娜拉
子君的错
子君的恨
爱一条狗需要理由吗?
小心韩流毁在韩星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