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视角下研究隐喻与英汉文化差异
2016-11-26高春岳
高春岳
从认知视角下研究隐喻与英汉文化差异
高春岳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思维的特殊工具,产生于人类的身体体验。人类通过隐喻认知事物的过程,可以归纳“认知-隐喻-认知”的过程。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现象,它对人类思维方式,艺术创造,语言使用等的影响是极其广泛而深刻的。语言是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同时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了解英汉隐喻语言中的不同特点,对于研究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英语“metaphor(隐喻)”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pherein”,“meta”意为“超越”,“pherein”意为“负载”。整个词的意思是指将某种东西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他所描写的是一个事物的动态过程。最早由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修辞学》中提出来,说:“隐喻字是把属于别的事物的字,借来作隐喻,或借属作种,或借种作属,或借种作种,或借用类比字。”莱考夫和约翰逊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是隐喻研究的又一个里程碑。随着隐喻研究的不断深入,领域不断扩大,应用研究也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中广泛展开。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大量的隐喻。英国修辞学家理查兹(I.A.Richards)曾经说过,“我们日常会话中几乎每三句话中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Richards,1936:98)。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对隐喻的常见性也多有论述,钱钟书先生也指出,“理绩义玄,说理陈易者取譬于近,假象于实,以为研几探微之津逮,释氏所谓权益方便也。古今说理,比比皆然。”由此可见,隐喻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隐喻。
一、隐喻的本质
传统修辞学对隐喻本质的认识:传统的隐喻理论将隐喻看做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用于修饰话语的修辞现象。亚氏对隐喻的定义有四个特点:1)把隐喻当做发生在名词身上的一种现象。2)把隐喻作为一种运动。3)把隐喻作为一个偏离的名词的移位。4)定义本身包含了隐喻的分类。现代隐喻理论对隐喻本质的认识: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人类的认知现象。它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文化是凝结在物质文化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都会反应到语言层面上,隐喻又是语言中对民族文化发展最重要的一部分,世界上的语言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隐喻就表现出来了跨文化的差异性,所以,对比英汉文化的不同来研究隐喻的认知功能,既要注意“文化重叠”,也要注意“文化冲突”。
二、英汉隐喻的共性
各个国家的文化虽然千差万别,但是语言是发展的,相互促进的,人类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因此,英汉隐喻在工作机制上是有共同点的,都是从基本认知领域到抽象复杂的认知领域的认知方式,英汉隐喻有共同的认知物质基础,隐喻的物质基础指的是隐喻认知赖以产生的具体的,有形的,客观存在的实体。例如:We are rein the soup.(我们处在水深火热中)英语中,“汤”滚热的,因而在汤锅里是十分危险的。在古汉语中,“汤”指的是热水,现代汉语中的“赴汤蹈火”是个隐喻性成语,意思是不怕艰难险阻,英汉文化对同一事物的感知是相同的,就产生了相同的隐喻概念。
三、英汉领域的个性
英汉文化差异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就产生了同一事物代表着不同的意思。Lakoff等人的经验主义认知观,认识主体的身体经验在认知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抽象概念的形式源于认知主体在环境中的身体经验。在西方,龙是一种巨型爬行动物,身体上有翅,口中喷火的怪物,是邪恶和暴力的象征,圣经的《启示录》中的龙是魔鬼撒旦的化身,看守苹果园中金苹果的凶猛动物。而东方,龙是神秘,祥瑞,繁荣和力量的象征。古代把皇帝的身体称为龙体,把中国人称为龙的传人,全部都显示着龙的美好意义。
四、总结
隐喻不仅是语言内部的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隐喻体系来源于人们的生活经验,萌发于社会文化的发展中,人们认识世界的经验和思维是共性的,但更多的经验和认识因英汉文化差异的不同而不同。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老师应有目的地把文化背景和教学内容相结合,顺利进行跨文化的教学,增强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认知。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130000
高春岳,吉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语言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