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剧与国学热

2016-11-26寿凤玲

唐山文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国学民族传统

寿凤玲

历史剧与国学热

寿凤玲

近些年来,一些历史剧的热播,引发现代人对于历史的兴趣。从剧中所涉历史人物的故事到国学经典热读、语言文字、服装、礼仪等方面知识的热搜,人们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正是在对于历史史实了解过程中,国学热不仅兴起,而且不断升温。当然,国学热的兴起并非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经历很长时间的积累,是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精神追求的需要。尤其在今天多元化的社会文化语境中,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不可能独领风骚,多类型文化的融合是大势所趋。这确实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现象。

最近,《芈月传》热播,每天收视人口达一亿多,新闻媒体不断出现此剧新闻,演员新闻,创作纪录片,演员也通过参加演艺节目来为此剧宣传,朋友圈每天都有关于《芈月传》的讨论,跟帖,更有意思的是围绕剧中出现的字词句展开知识的普及,围绕剧情展开了关于历史史实的考证,剧中涉及的古代典籍也引发了人们阅读讨论的兴趣,如《诗经》、《楚辞》等。在此之前,《甄嬛传》、《楚汉传奇》、《康熙王朝》等剧也曾出现类似的现象。这让我们不得不注意到人们对于本民族历史及其中承载的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情。学者叶奕翔指出:“这次国学热,发生在一个大众文化兴起的时代,借助于发达的大众传媒,在大众文化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按说,社会已经进入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经过百年来的引进与借鉴西方现代文化,它已经在现代中国社会开花结果,年轻人喜吃西餐,喝咖啡,看好莱坞大片,结婚仪式也都穿西式婚纱,圣诞节也成为一个热闹的节日。在这样中西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历史剧热所引发的国学热是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呢?这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文学革命派与甲寅派及《学衡》派就曾展开非常激烈的论争。在当时整个社会积贫积弱,备受帝国列强欺辱的背景下,知识分子们在进行文化反思时,注意到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劣根性对于民族精神的侵蚀和破坏,尤其对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中的封建礼教进行批判,并提出了以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为内涵的启蒙思想,崇尚科学、民主、自由。在文学上,则提出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当然,随之引发了关于传统文化的论争。《甲寅》派表面上是在倡导传统文化的继承,实质是从官方立场维护政治统治的角度反对新文化运动,而当时政府的腐败、没落已使其失掉民心,人们盼望新生力量出现来打破这没落的局面,革命文学派横空出世顺应了民心。《学衡》派本着“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态度调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希望保留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今天看来,很有道理,但在当时狂飙突进的时代背景下,却很难产生较大社会效用。新文化运动虽然像阵风刮过,但是新文化思想却深入人心,持续发酵,在当时及以后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思想解放的声浪中,在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交汇融合中,寻根文学思潮兴起,一些作家和评论家提出了文化寻根的主张,反思传统文化,探索本民族文化中有益于民族发展的精粹。作家韩少功发表了文章《文学的“根”》,指出当代文学创作应该立足于本民族传统文化,根不深,则叶难茂。阿城通过小说《棋王》阐明“国学”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小说中人物王一生正是受到“国学”影响而在乱世中进退自如,洒脱生活,充分说明“国学”对人人格塑造的意义。当然,文学界对于传统文化的借鉴和吸收是以理性态度进行的,也有些作家借助创作实践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劣根性进行反思。如韩少功在《爸爸爸》中通过丙崽这一文化符号阐明传统文化中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及陈规陋习对于民族发展的致命打击。这种批判地吸收传统文化的态度显然有利于“国学”在现代社会更好地发挥作用。因为“批判继承历史文化的遗产,在学术界已形成共识。”显然比五四时期有了很大的进步。因为,自此后,关于国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及至当下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充分利用国学资源,将其与西方文化中之精华相结合,可能才是图谋国家发展的大计。

在新世纪,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改善,文化需求增多。伴随着旅游经济的繁荣,新城镇建设的步伐,人民精神充实的需要,当代西方文化资源虽然满足了人们猎奇、高科技想象的需求,但是西式思维并不能完全契合中国国情,人们对于西方物质生活向往,对西方文化并不能真正理解,因为人无法摆拖本民族文化的影响。今天,在本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升之后,民族自豪感逐渐生发,提高本民族文化素养,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无论在经济建设、社会需要,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显得尤为迫切。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国学热还将升温。

因此,在我们对于二十世纪关于国学讨论的追溯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虽然社会总是在突破传统、勇于创新的道路上前进,但是却从未离开国学的支撑,因为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早已化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存在。一旦有机会,就会形成热潮,即国学热,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和检索本民族传统文化中有益于当代社会发展的因素,使之与当代文化、经济融合,为建设更加富强美好的国家发挥最大价值。

项目编号:15XSYK001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712000

寿凤玲,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咸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国学民族传统
“垂”改成“掉”,好不好?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