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迷失与探寻
——浅析《喜福会》中的身份迷失与重构

2016-11-26程元元

长江丛刊 2016年34期
关键词:福会喜福会华裔

程元元

迷失与探寻
——浅析《喜福会》中的身份迷失与重构

程元元

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叙事角度,虽然故事中的“我”所指不同,但是所有的“我”都有一个共同的疑问就是——我是谁?小说中人物的多重身份为叙事角度提供了丰富的层次,也充分揭示了小说的主题之一——身份的迷失与探寻。本文从“我”的叙事角度出发,分析小说中人物身份的迷失与重构。

叙事角度 身份 迷失 重构 “我”

一、前言

《喜福会》是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作。小说讲述了19世纪50年代移民美国的四位中国女性,成立了一个名为“喜福会”的俱乐部。她们经常在喜福会里面聚会、打麻将。她们渴望在新的环境中,建立新的自我,但由于文化冲突而屡屡受挫,内心感到无奈与迷惘。她们的女儿们在美国出生、长大,从小接受美国社会主流文化的熏陶,同时也深受来自母亲的中国文化的影响,经历着中美两种文化的冲突与碰撞,倍感迷惑与痛苦。小说深刻地反映了中美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以及主人公们在文化碰撞中对自我身份的探寻。

二、母亲们的身份认同

四位母亲故事中的“我”各不相同,有着不同的性格和人生经历。在她们的内心世界里,她们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但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不得不屈从于美国的文化。她们同为中国移民,都有着悲惨的过去,都渴望成功,都向往美好的生活。她们之所以不远万里来到美国追寻梦想,一是因为她们无法在战火纷飞的中国实现自己的梦想;二是在男权主义社会的中国,女性根本毫无地位和尊严。然而,当她们移民到了美国去追寻梦想的同时,她们也在迷失身份的路上渐行渐远。

她们希望像地道的美国人一样生活,刻意模仿美国的生活方式,说着支离破碎的英语,并追寻所谓的“美国梦”。然而骨子里,她们是地道的中国人。她们说汉语,打麻将,相信迷信。她们采用中国式的教育方式教育女儿,规划女儿的将来。在她们的心里,中国的传统和文化根深蒂固。因此,她们对自己的身份感到迷茫——“我是谁?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

三、女儿们的身份认同

出生在美国的女儿们深受当地主流社会文化的影响。她们更擅长说英语。语言是文化身份的一个重要体现。然而,来自母亲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时时刻刻在浸染着四个女孩儿。她们也深受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影响,并从母亲的身上获得力量和信心,因为母亲们的经历为她们能够成为出色、坚强的女性树立了榜样。但深受个人主义价值观影响的女儿对此感到无奈与困惑。女儿们的身份迷失在母亲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她们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国主流文化的夹缝中挣扎,她们在极力寻找一个平衡点——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身份。

母亲与女儿之间虽有冲突,但最终都会和解,这就是文化融合和身份统一的象征。文化之间不仅存在差异,也存在共同点,例如男女地位的不平等。母亲与女儿的身份也存在一个共同点——女性。她们都会面临婚姻、家庭危机和社会的不公平对待。在男权社会,女性不应保持沉默,逆来顺受,而应该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为自己争取权利,找到属于女性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四、第一人称——“我”

小说所采用的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是极具创意且意义深远的。“我”这个字在这部小说中具有多重身份和含义,充分体现了小说的多重主题。“我”既是母亲,又是女儿;既是成人,又是孩子;既是中国人,又是美国人;既是外来移民,也是本土公民;既是受压迫的女性,又是敢于反抗的女性。“我”作为当事人,能够更加直接和有力地表达出对自己身份的困惑与探索。而“我”的身份最终被定义为“华裔美国人”。那么,“我”究竟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

一方面,母亲们希望把自己的女人培养成为地地道道的美国人;而另一方面,无论是母亲还是女儿都无法彻底割断自己的中国根。她们一直都在探索和寻求一种和谐的方式将两种文化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最终,她们做到了。她们不再纠结于自己的文化身份,而是乐于接受两种文化的熏陶和碰撞,去理解,去包容,去建立一个新的身份——华裔美国女性。

五、结语

谭恩美利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将文化冲突、母女情感、女权主义等主题反映得淋漓尽致,令《喜福会》成为了一部感人至深的经典之作。小说中所有人物的身份认同则是所有移民共同的困惑。一方面,移民本民族的文化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所处国家的社会主流文化强烈的浸染也令移民深受影响。与其在两种文化的冲突与碰撞中迷惘困惑,不如积极探索和找寻一个全新的身份,进而将两种文化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1]程爱民.美国华裔文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管建明.华裔美国文学中文化身份的认同危机及其文化生存策略[J].广西社会科学,2003(2).

(作者单位: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程元元(1985-),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师,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福会喜福会华裔
多措并举加强和改进华裔新生代工作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陶欣伯:熠熠生辉的华裔实业家
王赣骏:首位华裔太空人
跨文化视阈下的中美文化冲突
浅析《喜福会》的叙事结构
从《喜福会》看华裔家庭的文化困境
电影《喜福会》中母女双重文化境遇中的自我追寻
中英礼貌用语对比及跨文化冲突——以《喜福会》为例
《喜福会》文学评论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