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符号学视阙下《生死疲劳》言内意义的转换

2016-11-26

长江丛刊 2016年28期
关键词:生死疲劳音韵符号学

陈 勇

社会符号学视阙下《生死疲劳》言内意义的转换

陈 勇

本文以社会符号学翻译理论的“功能相似,意义相符”为标准,通过评析《生死疲劳》葛浩文译本中的言内意义的转换,指出译者正确地理解了原著内容,较成功地在译文中转换再现了原著的言内意义。

社会符号学 《生死疲劳》 言内意义 转换

《生死疲劳》是我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将以社会符号学翻译理论下的“功能相似,意义相符”为标准,评析葛浩文译《生死疲劳》的言内意义的转换。

一、社会符号学的翻译理论简介

(1)语言符号系统是构成世界的符号系统之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翻译既是语言符号的转换,也是社会文化的转换。

(2)翻译即翻译意义。在具体的语境中,对于指称、言内和语用这三维意义,一个语言符号可以具备上述任意一种或两种意义,甚至是全部三种。

(3)根据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语言主要有四种功能:①表情功能,表达言者、作者或信息源的思想感情;②信息功能,反映语言以外的现实世界;③祈使功能,在于使读者或听众做出文本所期望的反应;④美感功能,在于通过真实或假想的声音,或者通过比喻象征等修辞来愉悦感官[1]。

(4)忠实传达语言符号所具备的全部意义和语言功能,在翻译实践中几乎不具可操作性。在具体语境中,译者只能在原文语言符号的三维意义中有所取舍,保证其主要意义的正确传达即可。功能对等也“不能用数学上对等的意义去理解‘对等’,而应该用近似(proximity),即功能对等的近似程度上来加以理解”[2],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尽可能相同的感受。因此,译者应当遵循“功能相似,意义相符”[3]的标准。

二、《生死疲劳》言内意义的转换

言内意义指的不是指称意义或情感意义之类的语言外部的意义,而是存在于语言内部的有意义的关系[4]。本文将从音韵、词汇及句法三个层面评析《生死疲劳》言内意义的转换。

(一)音韵层面

在音韵层面,语言符号的言内意义主要表现为押韵、拟声、谐音等修辞手段。由于在声律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源语言符号和目的语符号几乎不可能在音韵层面存在着完全对应的情况,因此在转换原文音韵层面的言内意义的翻译实践中,相对可行的方法是在译文中构建与原文类似的语音关系,从而产生类似的音韵效果,传达类似的美感功能[5]。

例1.太阳一出照西墙,东墙西边有阴凉。

锅灶里烧火炕头上热,仰着睡觉烫脊梁。

稀粥烫嘴吹吹喝,行善总比为恶强。

俺说这话您若不信,回家去问你的娘……[6]

The sun emerges and lights up the western wall,

The western edge of the eastern wall is chilly as fall.

Flames from the oven heat the bed and the hall,

Sleeping on the back keeps the spine in its thrall.

Blowing on hot porridge reduces the pall,

Shunning evil and doing good makes a man stand tall.

If what I am saying you heed not at all,

Go ask your mother who will respond to my call.[7]

民谣在《生死疲劳》中多次出现,体现了小说强烈的民间地方特色,其特点之一,就是歌词押韵,唱起来朗朗上口,有较强的韵律感和美感。在此例中,原文每两句歌词最后一个字押尾韵ang。而译者则扩大了范围,每句歌词最后一个单词均以字母组合“all”结尾且押韵[ɔ:l]——在歌词意义不变的前提下,译文押韵范围和语音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也产生了类似于原文的音韵效果,保留了原文的美感功能。

例2.老顽固,小顽固,组成一个单干户。

牵着一头蚂蚱牛,推着一辆木轱辘。

最终还要来入社,晚入不如趁早入……[6]

A headstrong man,a headstrong boy,choosing to farm apart.

Pulling an ox the size of an insect,pushing a woodwheeled cart.

Sooner or later you’ll have to join,and sooner is better than later to start…[7]

这首民谣中,第一句歌词中的“固”及每句歌词最后一个字“户”、“辘”和“入”都押u韵。而译者在确保歌词含义不变的前提下,每句歌词最后一个单词均以字母组合“art”结尾且押韵[ɑ:t],营造了类似的音韵效果,保留了原文极具节奏感的美感功能,虽然押韵位置和语音有较大区别。

(二)词汇层面

在词汇层面,语言符号的言内意义主要表现为借代、比喻以及夸张等修辞手段。在原著中,上述修辞手段往往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特色,译者尽可能地确保译文中重现原文修辞手段,传达其言内意义及相应的主要语言功能;而出于文化差异、译文可读性等方面的考虑,原文指称意义及其信息功能则会有所舍弃。

例3.司令不理睬他,对着话筒,怒气冲冲地喊:把牛鬼蛇神押上来![6]

Ignoring the offering,the commander shouted into the microphone: Drag out the ox-demons and snake-spirits![7]

牛鬼蛇神,本指牛、蛇死后的阴魂,常用来比喻邪恶丑陋之物。在此语境中,“牛鬼蛇神”为源自毛泽东讲话的政治术语,在文革时期泛指一切与造反派或当权者不喜欢或认定的应打击的对象。译者通过直译,保留了原文的借代修辞,即使译文的言内意义与原文完全一致;“demons”和“spirits”两个贬义措辞,亦能使西方读者和原文读者一样体会到司令对公审对象的负面感情,从而对等再现了原文的表情功能和祈使功能;当然,译者避免了对原文指称意义中蕴含着的上述历史文化信息进行补充解释,造成了译文信息功能的缺失。

例4.她喊了一声:我来!就像一只红胸脯的小鸟一样飞了过来。[6]

I’ll do it! she said in a loud voice that arrived on the air like a robin redbreast.[7]

在该例中,译者保留了原文的明喻修辞,确保了译文的言内意义与原文完全对应,让西方读者跟原文读者一样能感知到身穿“红格子外套花衬衫”[6]的黄互助靓丽轻盈的身姿,再现了原文的表情功能、祈使功能和美感功能。在指称意义上,译者略作调整,直接将“红胸脯的小鸟”译作了“知更鸟(robin redbreast)”,一种在英美国家广为人知的胸部羽毛呈橘红色的小鸟,使译文相对原文而言,信息功能有所偏差,但是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更强。

(三)句法层面

在句法层面,语言符号的言内意义主要表现为语序、句子结构、语态、时态等,以及重复、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段。出于译文表达简洁,增加可读性方面的考虑,译者适当删减或是完全忽略了上述修辞手段。

例5.“你不要跟我调皮,蓝脸,我代表党,代表政府,代表西门屯的穷爷们儿,给你最后一个机会,再挽救你一次,希望你悬崖勒马,希望你迷途知返,回到我们的阵营里……”[6]

“Don’t get cute with me,Lan Lian.I represent the Party,the government,and the impoverished residents of Ximen Village.This is your last chance to come around.I hope you rein in your horse before you go over the cliff,that you find your way back into our camp…”[7]

原文通过重复与排比的修辞,描述了洪泰岳义正词严地劝说蓝脸停止单干,加入合作社的场景,也体现了洪泰岳作为合作社社长、党支部书记的盛气凌人的气势。译文为达到简化表达,增加译文可读性的目的,并没有单纯直译原文内容,而是打破原文修辞局限,完全舍弃了原文的修辞手段,即合并了三个重复的“代表……”结构,合并了语义重复的排比结构“给你最后一个机会”与“再挽救你一次”,以及“希望你悬崖勒马”与“希望你迷途知返”。因此,不管是指称意义(字面意义),还是言内意义(修辞),译文都有较大调整,但原文表情功能和祈使功能基本得以再现,而重复和排比带来的美感功能则丧失殆尽。

三、结语

通过上文评析《生死疲劳》言内意义的转换,可以发现在已知译例的处理中,译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保留了原文的修辞手段,从而将原文言内意义及其主要语言功能较好地再现于译文当中,尽量让译本读者领略感受到原著的语言技巧,也给中国文学的英译实践带来了一些启示。

[1]Newmark,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Nida,E.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陈宏薇.新实用汉译英教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

[4]Nida,E.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 [M].Leiden: E.J.Brill,1964.

[5]陈勇.从社会符号学视角看杨译《儒林外史》中言内意义的转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187~188.

[6]莫言.生死疲劳[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7]Mo Yan.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 [M].Goldblatt,Howard,译.New York:Arcade Publishing,2012.

(作者单位: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

本文系2015年度许昌学院一般科研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5008。项目名称社会符号学翻译理论视角下莫言《生死疲劳》的英译研究。

陈勇(1980-),男,汉族,四川隆昌人,本科,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生死疲劳音韵符号学
匼河“背冰”民俗活动的文化符号学阐释
基于图像符号学的品牌联名设计研究
全国应用符号学与多模态研究论坛征文通知
翻译符号学的三域问题剖析
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教师的语言如何主宰课堂
《中华大典·音韵分典》与音韵训诂研究
《汉语十四行试验诗集》的音韵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