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农村妇女脱贫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2016-11-26石梅静

长江丛刊 2016年36期
关键词:农村妇女技能培训

石梅静

推进农村妇女脱贫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石梅静

社会分层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加速推进。各个社会群体之间和各个社会群体内部分化加剧,农村妇女这个群体也未能置身世外,农村妇女内部也产生了不同的分层和群体。虽然国家有专项扶贫,但单纯的救助不仅解决不了其长期贫困问题,同时也不利于贫困农村妇女更有尊严、更有自信、更有意义的生活在社会中。唯有劳动,能同时实现治标与治本两个目标。

农村妇女 脱贫

一、建立农业产业链条,追求“大农+中农+小农”三维一体的链条放大效益

(一)引导大农拓展农产品深加工领域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讲,第二、三产业比第一产业效率高。如果农业只能停留在第一产业这个领域,则很难获得第二、三产业带来的高效率、高附加值和高效益。从农业自身来看,如果农业只是局限于第一产业这个领域,则农产品的易腐烂、储藏难问题,农产品的销售不畅、产品局部性过剩问题等将永远是农业发展的瓶颈,这些瓶颈不解决,农业致富、农民增收就是空谈,带动广大农村妇女致富增收自然更谈不上。因此,农村妇女脱贫工作应当注重通过税收优惠、专项配套资金支持、专项贷款支持、专项技术支持、专项信息支持等方式引导有实力的农村妇女积极拓展深加工领域。

(二)支持中农建立农产品规模化种养基地

中农实力不特别强但也不弱小,适合担当一部分社会责任,通过创建女带头人种养基地,带动部分“40、50”到基地就业,可以分流部分农村妇女就业问题。少数农村妇女可以通过在女带头人基地学到的技术自己创业。

(三)鼓励小农发展庭院经济

可以说,少数农村妇女已经步入了小康生活;多数农村妇女生活依然有些许紧张,一场大病足以令家庭生活水平迅速下滑,甚至大病返贫;还有极少数农村妇女终日在贫困线以下度日。因此,多数农村妇女的致富增收问题依然是一个重要议题,单纯依靠农业深加工领域就业和规模化种养基地就业并不能解决多数农村妇女的就业问题,报酬为每小时5—8元的不稳定就业也只能解决农村妇女基本的温饱问题。如此,则应当鼓励“科技进家庭、庭院创新业”,实行“项目进家、整村推进”,最终形成“一镇一品”的规模化局面。即使无法形成“一镇一品”的规模化态势,庭院经济所独特的占地少、投资小、流转快、风险小、收益大、的特点也足以令多数农村妇女踏上致富之路,同时农村妇女在家就业也更容易减少不必要的消费支出。

只有建立起集“上游+中游+下游”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链条,才能有效促进“大农+中农+小农”的错位配合发展,才能更好地将处于各个社会阶层的农村妇女发动起来、带动起来,切实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落到实处,切实推动广大农村女踏上共富之路。

二、建立“行业+科技+服务+文娱”四维社会组织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农村妇女行业性社会组织,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提升农村妇女的组织化程度,在自愿的基础上,坚持整村推进,整镇推进,形成 “一镇一品”的产业格局。大力发展农村妇女科技性、服务性、文娱性社会组织。

三、构筑“金融+信息+就业服务+教育培训+人才开发”五维农村妇女脱贫服务网络

(一)建设农村妇女金融服务网络

贷款难一向是农村女带头人反映强烈的问题。由于农业靠天吃饭,风险大,但又收益小,而且额度比较低,所以银行开展涉农金融服务的意愿和积极性也相对不高,这就需要农村妇女脱贫工作小组积极推进该项服务。一是推进新兴农村金融机构的试点,建立村镇银行,有效突破因对农村妇女信用度不了解而无法开展贷款服务的瓶颈。二是充分发挥涉农银行的主力军作用,如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商行等。这些银行大部分的网点也都在农村的郊县,他们应该继续发挥在农村金融服务方面的一个主导作用。建议这些银行设立农村妇女专项金融服务项目和专项资金,设置对农村妇女的专项贷款额度占总贷款额度的比例,简化申请手续,提高农村妇女小额贷款额度。三是是要推动和鼓励其他的商业银行多到农村地区去设网点,多到郊县去设网点,多把信贷投放到三农领域。四是继续探索组建小额涉农贷款公司,直接将利息等补贴按额度转入贷款者的银行卡内,同时探索“以奖代补”。

(二)拓展农村妇女信息服务网络

当前的涉农科技服务体系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即使是开展面对面的培训,也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同时,农业发展比较分散,很难获得相对正确的市场信息,这就容易产生农产品相对过剩等一系列问题。建议从以下两方面拓展农村妇女信息服务网络:一是科技信息服务。强化涉农服务体系内人员开展实地指导次数;发展科技性社会组织,使得农村妇女能够就地通过互助获得方便快捷、实用有效的技术技能;开展基地培训,在基地开展技术技能培训;与高校相关专业联合建立实习基地,实现双赢。二是市场信息服务。建立相关网络体系,通过网站、手机短信等实时发布各类市场信息,包括农资市场信息、销售市场信息、储藏市场信息、运输市场信息等。

(三)完善农村妇女就业服务网络

扩展农村妇女就业渠道,一是全方位扩展农村妇女就业领域,不仅要着眼于第一产业,同时要着力于第二、三产业;不仅着眼于当地,同时着力于劳动力异地转移就业;二是多渠道帮助农村妇女就业,充分发挥会员单位人保局等单位的力量,建立农村妇女就业需求信息和各单位招聘农村妇女的信息发布网络,通过手机短信、网站、告示等方式及时告知,建立家政服务等各级各类对口培训,有效引导农村妇女向一产提升、向二产转移、向三产跨越,为广大农村妇女建功立业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四)推进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网络提高农村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重大事业,关系到农村妇女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后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一是要提高农村妇女文化素质。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妇女总体受教育水平还较低。农村妇女发展的困境与其教育水平偏低密切相关。因此,要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提高农村妇女和农村女童的受教育水平。要发挥好各类社区学校、开放大学、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等的作用,共享学习资源,鼓励农村妇女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文化科技下乡、农村妇女读书竞赛等活动,既要满足农村妇女求知、求富、求发展的现实要求,也要注意满足她们求美、求乐、求健康、求发展的潜在需求,提高农村妇女的文化素质。巩固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确保农村女童,尤其是“外来农民工子女”,接受9年义务教育比例达100%,不断提高农村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农村女孩接受高等教育、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的比率,不让一个农村女孩因为家庭困难和性别歧视而辍学,不让今天农村妇女因受教育水平低而面临发展困境的悲剧重演。二是加强对农村妇女的技能培训。进一步多层次、多形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对农村妇女的农业科技培训,对有外出意愿的妇女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技能的培训,并开展创业技能培训。

(五)探索农村妇女人才开发网络

政治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必须有优良的妇孺,才会造就优良的城邦。”这句话无不深刻地揭示了女性和国家命运的关系。同样,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妇女的支持和参与,只有把广大农村妇女这支人才资源充分发掘、发挥好了,农村的经济社会事业才会充满旺盛的生机与活力。目前,农村妇女在各级各类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的比例相当低,农村妇女脱贫工作小组应当把推荐优秀农村妇女人才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建立相应的人才推荐和选拔机制,定期将相应比例的优秀农村妇女人才充实到相关的管理和技术岗位中。

提高综合素质并提供发展平台对广大农村妇女来说是打基础、增后劲、管长远的重要举措。曾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决定人类前途的并不是空间、土地和自然资源,而是人的素质、技能和水平。作为农村和国家发展的“半边天”,农村妇女素质素养的提升和能力技能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而能力技能,尤其是素质素养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可成就之事,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过程。可以说,农村妇女脱贫工作任重道远。

(作者单位:上海金山区委党校)

石梅静(1980-),女,河南人,硕士,上海金山区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

猜你喜欢

农村妇女技能培训
两癌筛查技术在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防治中的效果分析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扶贫车间+儿童之家 助力农村妇女本地就业增收
培训通知
谢翠菊 营造农村妇女“幸福站”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2007:义务教育学杂费也免了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