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机理论研究及其对外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2016-11-26崔徳贵

长江丛刊 2016年36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学习动机

崔徳贵

动机理论研究及其对外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崔徳贵

教育心理学及第二语言教育实践证明,学习动机是引导、刺激、推动、维持学生进行外语长效学习的重要内部力量之一,将动机理论应用导致外语课堂教学当中,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基于此,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动机理论与外语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学生实际外语学习动机情况,提出了几点关于如何激发学生多元化学习动机以及如何提高动机强度的意见和建议,以供外语课堂教学参考。

动机理论 外语 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

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外语是21世纪新型人才必不可少的技能,而外语课堂教育在培养高端综合性人才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大潮中,外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育心理学之处,学习需要、兴趣等学习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为此,高校外语教师应当将学科特点和学生心理特征有机结合,将学习动机理论应用导致实际的教学活动之中,提高外语教学质量,以更好适应社会对于外语人才的需要。

一、学习动机含义及学习动机理论

(一)学习动机

弗洛伊德认为,一切行为的原因在于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者学习的内在动力,以求知欲和渴求学习的强烈愿望为主要外在表现和,属于人众多行为动机中的一种,按照教育心理学角度,可将学习动机进一步细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即学习者本身对所从事的活动的实践需求,无需外界的刺激与诱导。外部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外,即学习者在外部因素的刺激下而产生的对所从事的活动的实践需求,在一定情况下,外部动机可逐渐转化为内部动机,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此外,学习动机按照其他标准还可分为求知欲、学习兴趣、焦虑等。求知欲是学习动机的基础,源于人类自身对于社会和自然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实际的方法,常表现为对知识的渴望和获取。焦虑是学习动机最主要的驱动因素,通过对学习者的情绪进行刺激产生强化或减弱学习动力的作用。

(二)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有许多,常用的包括以下几类:① 成就目标理论,指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目的以及对学业成就的意义的知觉,是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影响因素,正确把握学习目标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自觉调节学习方法,对于学生勇于进取、敢于钻研的精神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② 强化理论,指能够增强学习者反应发生概率的刺激增强作用,从性质上来看,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激励等正强化增进学习动机,惩罚等负强化削弱学习动机。③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在行动前对于自己是否能完成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学习过程中的维持学习行为以及强化能激发,对于学习者学习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有着重要意义。④ 归因论,指人们对于自我或他人的活动及其原因、结果所做的解释或推论,包括内因和外因两种,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学习者今后的学习行为。

二、 动机与学习

(一)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学习动机能够影响并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反过来,学习又能产生新的学习动机,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应当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度,适当范围内,内驱力的增强可带动学习效率提高,但若超出这一范围,内驱力的继续增强反而可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史称耶基斯—多德森定律也表明,学习任务难度不断增加,动机的适当水平将不断下降,即相较于简单任务,复杂任务的适当动机水平更低。

(二)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1、内部因素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年龄、志向水平、性格特征、焦虑状态等内容,具体如下:① 学习目标,每个人在社会生活和成长过程中都将形成独特的经历和认知方式,表现在学习方面,即学习目标的差异性,拥有明确且完成难度适中目标的学生,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持久性均明显优于目标不明确或目标不切合实际的学生;② 年龄,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动机在个体中的社会性作用将不断加强,即相较于年龄较小的学生,年龄稍大的学生更在意来自于他人的评价,更希望迎合或满足来自教师和家长的期望,相应的,学习动机也更加强烈。③ 志向水平,学生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影响其学习动机形成的直接因素,志向水平高的学生,学习动机明显强于志向水平低的学生。④ 性格特征,个体性格的特征受其生存、成长的环境以及遗传基因等因素的影响,由于经历不同,个体间意志力、兴趣等性格特征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学习动机形成情况参差不齐。一般情况下,零起点学生学习动机更强烈,高起点专业学生学习动机不明显。⑤ 焦虑状态,焦虑状态是指个体在面对陌生任务或不自信的任务时表现出来的紧张、害怕等负面情绪的状态,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重要因素,据报道,焦虑程度与学生学习动机成正比但与学生学习成绩成反比,即焦虑程度高的学生,往往有更强力的学习动机,但在实际学习却很少求助他人,导致学习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2、外部因素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学习条件、家庭三方面,具体如下:① 社会环境,自改革开放以外,我国教育部对于外语学习的重视力度便逐渐加强,如今,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熟练掌握一门或几门外语是对于人才的基本要求,可见我国外语学习的社会环境对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是十分有利的。② 学习条件,外语教材和教师是外语教学活动的主要因素,首先,教材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掌握教学知识的重要媒介,编制合理的教材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刺激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使教学活动事半功倍,但现阶段,我国外语教材编制质量良莠不齐,英语、日语等普及度较高语言的教材编制基本成熟,而西班牙语等部分小语种的教材仍普遍存在内容空泛、不实用、知识结构零散等问题,十分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桥梁,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习学习效果的优劣,教学方法适当、教学内容新颖的教师更能发挥促进学生学习动机形成方面的作用。③ 家庭教育,家庭中父母等长辈对学生外语学习所持的态度对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情况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家长认可度高,学生学习动机强烈,反之,则学习动机弱。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策略

(一)创造轻松的课堂环境

减少学生在课堂上的焦虑有助于提高教学效,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利于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学习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尽量心平气和地对学生进行慢慢引导,避免学生过度紧张,消除学生学习外语的恐惧感。

(二)增加学生兴趣

兴趣是动机的主要来源之一,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产生学习动机,自主学习。如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可根据课本内容巧妙地导入一些设问,引起学生好奇心,进而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除此之外,可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兼具思考性和趣味性的活动,避免学生感到枯燥。

(三)调整练习难易度,控制成就动机

一定量的失败有利于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但同时也应把握度,防止学生学习自信心遭到打击。为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全面准确把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布置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并在学生完成任务时给予其积极的肯定。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灵活地控制任务布置情况,根据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向学生提出难易程度不一的问题,以便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

(四)强化教学内容的交际功能

外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最大的功能在于“用”,为此,外语教学的目标应当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熟练的运用外语进行交流和沟通,强化教学内容的交际功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外语的适用性和魅力对于学生学习动机的促进有着重要作用。为此,教师可补充具有实际交际价值的教学内容,如主题背景、国情知识、民俗风情等。

四、 结束语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教育取得了蓬勃发展,在办学模式、教育理念等方面均获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新形势下更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将学习动机理论应用到外语教学当中,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正确以及外语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赵研.浅谈学习动机理论与外语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8(5):199~154.

[2]郑雨.应用语言学动机理论对英语课程教学的指导作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27):128~128.

[3]迟宝明.奥苏贝尔动机理论对大学英语精度课堂教学的启迪[J].才智,2011,(12):153.

(作者单位:黑河学院通识教育学院)

崔徳贵(1970-),男,汉族,黑龙江黑河人,黑河市黑河学院通识教育学院,教育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学习动机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Washback Studies Used in Practice Teach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