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

2016-11-26

长江丛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历史地位影响

何 立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

何 立

【摘 要】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经典作家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的流派,时至今日,其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尤其是国外马克思主义各学术流派的立论和理论阐发,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笔者认为,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原理本身,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以及代表人物对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贡献等三个方面。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 影响 历史地位 社会批判

20世纪初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回避的矛盾。同期,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高峰迭起。然而与马克思恩格斯最初设想的不同,西欧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无一例外都遭遇失败。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在反思革命的背景之下诞生,因此一直致力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探索。认识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

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贡献

恩格斯逝世之后,第二国际内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就出现了严重的分化。理论家们错误的理解了马恩对哲学的态度,割裂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和基础性的作用,把马克思所要终结的“近代哲学”错误的理解为一切哲学。而其后以列宁为代表的第三国际的理论家们,则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显得肤浅和机械,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强制推行苏联模式。他们没有深刻的认识到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是对近代哲学的超越,而是退回到黑格尔之前,继续着主客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的哲学思维模式。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反思西欧革命失败,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敏锐地觉察到第二、三国际所宣称的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缺陷。从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立足对马克思恩格斯文本的研究,倡导“回归马克思”,试图还原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貌。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产生于近代哲学,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却是对近代哲学的超越。马克思主义哲学用辩证法代替了形而上学。他们反对主客二元对立的世界观和本体论,提出了实践本体论的观点。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新解读,似然在很多方面有失偏颇,但是这样一种思维倾向却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起到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不论是第二国际的经济决定论,还是苏联的模式,我们都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某一个时期,僵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忽略了对于作为社会历史的人的关注。对于人的主体性的关注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一大贡献。马克思的所有理论都是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而第二国际之后,对于人的主体性的关注让位给了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片面地强调经济的发展不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坚持,而是一种偏离。人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国际的理论家们把西欧革命的失败归结为社会经济条件的不成熟,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看来是一种谬读。他们认为西欧的社会经济条件已经成熟,失败的关键在于人的主体性并没有觉醒,尤其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缺失。因此在此基础上,他们格外的强调人的主体性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于人主体性作用的高扬,虽然在最后走到了另一个误区内,比如说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但是这种理念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内涵提供了的启示。至少,他鲜明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消极的经济决定论。

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十分丰富和庞杂,但归结起来主要是两个部分:其一是哲学理论;其二是批判理论,即他们从各个角度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1]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当代资本主义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当代资本主义的现状与马克思时代的资本主义的现实状况相去甚远。一定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改变了资本主义原有的发展路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极力地批判资本主义弊端的同时,也给资本主义的喘息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药方。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面对的是发展变化了的资本主义社会,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之所以能够称其为马克思主义者,是因为他们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的精神。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改变了马克思主义宏大叙事的方式,从社会历史的微观角度入手,开辟了许多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全新的领域。这一点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新地界定息息相关。西方马克思主义从以往较多地注重社会经济和客观现实的制约不断转向强调主体;从主义研究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必然性取向逐步走向探索社会现象的各种局部因素和偶然因素。[2]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主要介绍两个人物。

第一个是列斐伏尔。列斐伏尔和很多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一样,从“异化”理论出发解释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张一兵教授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一书中概括了列斐伏尔的理论主题,“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3]问题。在他看来,像日常生活、现代性、都市、空间等“社会关系”问题是整个现代社会的基本问题。他主张通过日常生活的革命来消除现代社会的异化现象,并提出了一整套“日常生活批判”的观念和学说。

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转向,直接反映出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的变化。资产阶级的剥削形式已经从早期赤裸裸的状态转向了日趋隐蔽的方式,并且,资产阶级不仅在经济上一贯的剥削,更是加强了意识形态的控制。尤其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社会福利政策,以及极力宣扬的消费主义的文化,都对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造成了极大地削弱。用列斐伏尔的话来说“多数人,甚至是全部,对他们自己的生活并不很好地了解,或了解得不够”[4]。也就是说,人在自己完全意识不到的情况之下已经被异化了,而且这种异化并不是只发生在生产中,而是发生在生活中,弥漫在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列斐伏尔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日常生活的批判,一定意义上说是把革命由一种政治经济的斗争引向了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斗争。[5]

第二个人物是哈贝马斯。哈贝马斯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领军人物,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批判的一位杰出的理论家。当代资本主义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可以归结为现代性的问题和矛盾。当代资本主义是现代性的现实表现。当代资本主义的危机说到底也是现代性的危机。如何解释和解决现代性出现的危机,是当代理论家们共同面对的问题。由现代性危机引起的后现代主义的批判理论彻底否定了现代性。而哈贝马斯恰恰相反,哈贝马斯对于现代性的 批判是建立在对现代性肯定的基础之上的。哈贝马斯区分了现代性和现代性的现实表现形式——当代资本主义之间的区别。现代性是好的,但是当代资本主义所表现出来的危机是现代性未完成造成的,而不应该归咎于现代性本身。哈贝马斯认为,现代性之所以是“一个未完成的方案”,根本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无法完全释放现代性的理性潜能。真实从这里他引出了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必要性。[6]哈贝马斯批判理论的进步之处在于“重建”二字之上,他试图在对资本主义批判的同时重新依据现代性建立人类社会秩序,重建哲学。

哈贝马斯对于现代社会批判的整体思路是非常具有建设意义的。他不同于消极的后现代主义的批判理论,在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基础上对现代社会的改革和发展做了十分有意义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学明.论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意义[J].南京大学学报,2005(2).

[2]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逻辑[J].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15).

[3]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逻辑[J].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167).

[4]张一兵,胡大平.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逻辑[J].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68).

[5]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逻辑[J].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170).

[6]陈学明.论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意义[J].南京大学学报,2005(2).

猜你喜欢

历史地位影响
美食网红如何影响我们吃什么
影响大师
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民国时期二胡音乐研究
江西豫章书院的历史地位、现状与开发前景
中央苏区医学教育历史地位探析
管道升画作的艺术探索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汉代音乐的艺术特征及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