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2016-11-26张楠
张 楠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张 楠
从当前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高职大学语文教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从大学语文地位、学科教材、师资队伍等影响因素来看,高职大学语文教学还应改革。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
大学语文课程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说到人才培养,当然而且一定要学习传统文学,也就是从大学语文当中汲取知识。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是一门基础性公共学科,我认为,不管什么专业,大学语文都是必学课程,这对学生学习其他专业有重要作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其他学科。然而现实是,作为高等院校公共课的大学语文正日渐走向“边缘化”。现在很多院校去掉了大学语文。想想为什么有学校去掉大学语文,这也是有原因的,我认为,目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大学语文地位不高;二是大学语文现行教材五花八门;三是师资队伍建设严重缺位,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等。
(一)学科地位不高
在高职学校,大学语文虽然被设定为基础性公共课,但处境很是尴尬:学校不重视,再加上很多院系对大学语文的课时进行缩减,甚至某些专业觉得该课程对他们没有任何意义,进而取消了大学语文课程;学生不重视,由于忙于专业课的学习、再加上大学期间同学们还要拿到一些相关证书,比如教师资格证,英语等级证等,因而对大学语文的学习就相对减少甚至直接放弃不学。另外,现在的招聘单位也对大学语文有所忽视。这样也会使学生产生语文不重要,因而也就不必多学的思想。
(二)课程教材参差不齐
当前高职大学语文教材五花八门,例如我们学院的大学语文教材就是校本教材,所选篇目以文言文居多,不适应理、工、农、医等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忽视了它工具性的一面,我认为,教材选择上应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篇目,例如文科生应以欣赏为主,而理科生应以写作为主。
(三)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
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良莠不齐,学历高低不等,因而造成对大学语文课的认知不同。再加上学院在语文教师队伍中抽取大量人才转向行政工作,更让本已良莠不齐的队伍雪上加霜,没有几个教师能挑起大梁。因而要使大学语文的教师队伍德才兼备,在以后选用教师上应严格录用。另一方面应从教师自身找原因,不断提高他们对语文教学的认识,不断提高,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以此提升教师队伍。
二、大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作为大学语文教师的我,面临现在的这种局面,我认为必须对大学语文的教学进行思考:
(一)明确高职大学语文的学科地位
从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大学语文课程设置目的阐述,我们认为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以人文性为核心,同时发挥工具性。大学语文应该在中学语文教育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系统的中国语言文学知识;在素质培养上应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发挥语文多种教育功能。同时我们应努力提高大学语文在学生培养计划中的地位。要与现实需要相结合,突显学科的工具性,虽然我们反对实用主义至上的功利性思想,但也不能回避大学语文的实用性,在教学中必须兼顾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这门课的“工具性”作用突显出来。这既是对中学语文课程的一种提升,同时也考虑到大学生将来发展的实际需要。所以,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请示、报告、会议记录、通知、假条、合同、总结、评论、读后感等学生今后实际工作、生活中应用到的实用文体写作知识。
(二)选择合适的大学语文教材
目前大学语文教材数目繁多质量参差不齐,我认为,大学语文教材应适应学院所开设的专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革新教学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在外培训以及校企合作的方式来提高教师的素养。鼓励老师提升自己,不断扩充自己,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并且努力提高大学语文教师的地位,从而建立一支合理的、稳定的师资队伍。
其次,我们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语文欣赏能力。大学语文课程本身就是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为目标的,所以必须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环境,多采用灵活的课堂教学,学与练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课堂上正确引导学生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更好的综合型人才。
作者单位:陕西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 712000
张楠,女,陕西咸阳人,助教,本科(2004级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