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青山七惠《碎片》的主题

2016-11-26

唐山文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桐子青山文章

刘 昶

分析青山七惠《碎片》的主题

刘 昶

青山七惠是日本新锐女作家,她的第一部作品《窗灯》获得了42届日本文艺奖,第二部作品《一个人的好天气》获得日本文学最高奖项。青山七惠的小说作品往往具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相对复杂的人物关系,故事内容可以带动读者的阅读兴趣。本文将《碎片》作为研究重点,对作品的主题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展现其主旨意图。

青山七惠毕业于筑波大学,2005年凭借《窗灯》获得第42届日本文艺奖,又在2007年,凭借着《一个人的好天气》获得了——芥川龙之介奖,于2009年,以短片小说《碎片》获得了第 35 届川端康成文学奖,同时也成为该奖项中最为年轻的奖项获得者。青山七惠的小说作品,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情景相对复杂,通过其淡雅如水的笔触,可以带动读者阅读情绪,并给读者耐人寻味的阅读感受。文章在研究的过程中,将青山七惠的《碎片》作为研究的重点,对《碎片》的主题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探索青山小说中独特的文学魅力。

一、青山七惠以及《碎片》的概述分析

(一)青山七惠简介

青山七惠出生于1983年,被人们称为“日本新锐小说家”。由于其小说创作的新颖性,创作作品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青山七惠的文学创作才华同时也得到了中国读者的青睐,在短短的五、六年间,她在中国已经出版了六部译作,其中包含了十五篇不同幅度的小说类型。

(二)《碎片》

青山七惠的短篇小说《碎片》,是2012年在内地出版的小说集,《碎片》包含了《碎片》、《榉树的房间》和《山猫》。其中的《碎片》主要讲述了父女二人参加樱桃采摘一日游,整个故事以原本的一家五口出游为基础,而后出现的不同原因为剧情发展,到最后只有女儿陪同父亲出游。《碎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大学生桐子在神奈川县独自生活中,为了完成自己的作品而发生的系列内容。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采用了相对细腻的描绘手法,描述了父女走过的不平坦旅途,如作品中通过“穿着马球衫的爸爸,把扣子一直严严实实地扣到领口,……又像是碰巧路过这儿的人”以及“到现在我还在钻牛角尖,凭什么偏偏让我跟他去”等情节的描写,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无法形容的感觉,同时人们在阅读中也会分析为什么桐子非常讨厌与父亲的旅行,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父女的关系沦落至此,在逐渐深入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会发现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父亲不会与孩子相处,而且又是一个不爱说话以及不爱开玩笑的人,而在这次旅游的过程中,由于发生了系列事件,使桐子认识到父亲的可爱之处。通过这种第一视角下细腻性的心理描写,可以使故事中的人物在面对另一人物出现与往日不同生活状态时,所产生的一系列想法及转变,同时也描写了主人公在面对全新的人物状态时,要去掩饰内心较为真实想法的现象,展现了作者对人与人之间无法坦诚的悲观情感。

二、《碎片》的主题辨析

通过对《碎片》小说集的分析可以发现,虽然在三部作品创作中,并没有一定的关联性,但是都隐含了日本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碎片化的现象。同时讲述了人与人之间不会积极主动的追求人际关系,人们之间的相互认知十分肤浅的现象,在人际交往中,对一个人的判断也只是停留在相对短暂的交流基础上,从而使人们的关系逐渐淡漠。文章将《碎片》中三部作品的主题进行分析,具体内容有以下几点:

第一,《碎片》中的父女二人在出行的过程中,并没有积极了解对方,而且也没有与对方交流的意愿。文章中“爸爸长着一副没有主见以及危害性的平庸相貌”以及“饭后杯盘狼藉的餐桌,凉台椅垫绽开口子的椅子和放在楼梯下面的杂物架融为一体”等内容,都为女儿不愿与父亲一同出行进行了铺垫。在经历了一天的出游,回到大巴上桐子回想起父亲在日常生活中给她留下的零碎记忆,对父亲说,如果再不发表意见就会被家人逐渐忘记,父亲却回答,没关系,父亲也就和不存在是一样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文章中的父亲并不想通过实际行为提高自己在家人心中的地位,而只想维持现在的状态。文章中通过眼神的描写可以清楚体现出不同主人公之间的尴尬状态,这种写作环节也是作品的一大亮点。

第二,《山猫》的故事情节也给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感受,虽然作品中的杏子以及表妹“枝”的相处没有出现较为轰动的情景,但是,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感受到亲情关系的淡漠。由于“枝”是一个不爱说话,而且性格冷淡的女孩,当她独自出门时不会和表姐打招呼,而且在问话的过程中,也只用“嗯”、“是”等词语表达。如,在作品中,某一情节讲述了杏子带着“枝”去登东京塔,由于路途的遥远以及长途跋涉,杏子感到了体力不支,但是,为了让“枝”高兴,杏子仍然选择排队等候,经过了四十多分钟的等候,当电梯开启时,在一旁的“枝”却说自己恐高,不能做电梯,使杏子怒火中烧,但是,在这种氛围下,“枝”也并没有一丝的歉意。通过这一故事的描述,充分彰显了社会发展中人们之间情感的疏远。

第三,阅读《榉树的房间》可以发现,文章主要讲述了男主人公对相恋两年的前女友小麦不舍的情感,但是,他却不对这份感情主动争取。文章中的女主人公小麦是一个不爱说话、惜字如金的人,当和男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也只是看书,所以可以发现,两者缺乏一定交流及沟通,从而导致情感的缺失。

通过对《碎片》三部小说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作品,都展现了同一个主题,那就是人性之间的冷漠以及情感的彷徨,人们在生活过程中恐惧与他人交流。而且,在青山七惠作品创作过程中,会专注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某次采访中,她说过,对于人类之间这种不和谐的情感,无论采用何种描述形式,都会有一种言之不尽的情感,而且,在作品创作过程中,也只是采用了相对简单的手法,从而使作品展现出相对微妙的感觉。通过作品,作者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积极与人沟通,这种沟通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交流,而是应该通过彼此之间的深入交流,逐渐拉近人与人的关系,减少由于沟通少产生的误会。虽然这种交流方式会花费过多的精力,但是通过交流可以使我们获得亲情、友情及爱情。与此同时,通过《碎片》,我们可以发现,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加深理解及信任,拉近人们之间的关系,为社会的稳定以及和谐发展构建良好的渠道。

三、《碎片》中的表述手法分析

在《碎片》中,多次出现了“碎片”一词,它具有丰富的含义。碎片的原意是比喻破碎的物品,同时也是一种无法修复的比喻。“碎片”一词在《碎片》中主要是指人物对生活中的碎片印象,同时也象征了生活中的圆满以及不圆满的生活现象。文章一开始将“碎片”摄影作为文章的引入,融合了父亲对女儿所谓“碎片”的不明原因,将父亲以及女儿对“碎片”的不同理解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通过文章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桐子认为碎片就是路边的罐头以及五金招牌等,而爸爸却认为碎片是我们眼睛中所看见的东西,通过这种不同观点的阐述,也可以引发读者的联想,从而使文章的描述手法得到充分展现。《碎片》中,也对圆满以及不圆满的生活状态进行了系统性阐述,如,文章中旅游中父亲扶起摔倒的老奶奶、在樱桃园中帮助中年妇女摘樱桃等,使桐子发现了父亲不为人知的一面,这些内容的描写也充分展现了《碎片》中较为圆满的生活态度;而通过回忆父亲与上高中的哥哥打架的片段以及未找到的玫瑰花拱门等,也展现了《碎片》中不圆满的生活状态。在这种对比描写的环境下,可以使读者在作品分析过程中发现,人们生活中存在着很多圆满以及不圆满。所以,在看待事物时,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发现别人的长处以及短处、个性以及习惯等,通过全面性的分析,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也是文章创作的核心目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际关系逐渐成为人与人交往中制约性的内容,个人以及他人之间的交流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孤立性状态,这些现象在作品《碎片》中可以得到充分体现。如文章中桐子对父亲的情感,恍惚中有一定的碎片记忆,但是,在照片中却是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通过旅行逐渐产生一种非真实的情感,通过这些情感的描述也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在时代发展中出现的疏离感。这种疏离感是一种不和谐的关系形式,通过这种情感的展现,可以使人们在阅读中,真实地认识到日常生活中抛弃了这种情感。所以,在现阶段人际交往过程中,应该改变固守内心、注重利益以及不肯融合的现状,如果这些现象不能改变,会使人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交流状态,使整个社会形成冷淡、偏激的状态。因此,在生活中,人们应该逐渐舒展身心、丰富情感,将美、爱进行传递,从而为和谐、稳定社会的构建营造良好的空间。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674199

刘昶(1984—),女,汉族,四川三台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及日语教育。

猜你喜欢

桐子青山文章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青山揽胜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桐子树
冻桐子花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小桐子种源试验与选择
蒲公英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