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语言调查的方法论问题
2016-11-26戴庆厦
戴庆厦
汉语言文字研究
跨境语言调查的方法论问题
戴庆厦
【内容提要】本文根据作者近十年做跨境语言田野调查的经验,谈谈做跨境语言调查的六点体会。要认识跨境语言研究的地位和意义;要把握好跨境语言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要遵循跨境语言调查的几个阶段;要掌握跨境语言调查的几个强调点;要掌握跨境语言调查的个性;必须明确跨境语言的类型。
跨境语言;调查;理论方法
跨境语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课题,近十年来,我参加了7个跨境语言个案的田野调查,主编出版了5部跨境语言研究专著,在跨境语言调查方法上有一些体会。本文根据自己的体会谈谈跨境语言调查的方法论问题。主要谈六个问题。
一、要认识跨境语言研究的地位和价值
跨境语言是一种因国界因素而形成的语言模式,是分布在不同国家中的同一语言的不同变体,其变异是因不同国家的社会、历史、地理的因素造成的,不同于别的语言变异。
我们知道,造成语言的变异有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的因素。纵向是指同一语言由于历史演变而形成的变异,称历史变异;横向是指同一语言由于地域、社会、国界等因素造成的变异,称横向变异。横向变异有多种:一种是因地域差异形成的语言变异,称方言变异。方言变异是“一个语言的地域性变体,是相对于共同语或标准语而言的。”①《语言学名词》,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另一种是因社会变异即职业、年龄的差异而形成的变异,称社会方言。三是跨境变异,或称跨国变异,即因国界阻隔而引起的语言变异。可见,跨境变异是语言变异中的一种,不同于历史变异、方言变异和社会方言变异。构成跨境语言的核心因素是“国家因素”,不同于由纯粹“地域因素”(山川、河流、地域的阻隔)而引起的方言差异。这是“跨境语言”与“方言”的主要区别。当然,跨境语言的差异,也含有地域因素,即不同地区引起的语言变异也会出现在跨境差异之中,这就是说,跨境语言与方言存在部分叠合点。
跨境语言研究的应用价值在于,它能够为解决跨境语言的使用提供借鉴。其中主要有:一是有助于跨境国家的交流、和谐和边境安宁;二是能为制定本国的语言规划(又称“语言工程”包括语言方针、语言政策、语言规范、语言保护等)提供借鉴;三是能为提高跨境两侧民族的语言能力提供帮助;四是能为解决跨境两侧民族的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信息化提供借鉴;五是能为构建跨境民族、跨境语言的和谐提供咨询;六是跨境语言研究还有其重要的方法论价值。
跨境语言研究能为语言关系的研究增添新内容。跨境语言调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跨境语言的状况及两侧语言的关系,其方法论核心是寻找两地的共性和个性。具体是,必须回答两国的跨境语言的共性如何,表现在哪些方面,其成因是什么;之间又有何不同,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在方法论上,跨境语言研究能为语言“综合性”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因为跨境语言的形成是由社会的变迁引起的,所以跨境语言的调查研究必须重视语言背后的社会因素,包括与语言相关的历史、民族、人文、地理等状况,联系这些社会因素来认识语言的现状及其历史演变。在跨境语言调查研究中应该如何探索历史迁徙的过程,如何根据民间传说、家谱记载、语言对比等方法发现线索,如何理出其迁徙过程的时间、路线、原因等,都值得通过实践认真总结。
除了跨境少数民族语言外,跨境汉语方言的研究对汉语方言、汉语史的研究能够提供新的语料和视角,还会为语言演变提供新的规律。因为跨境汉语方言中会保留一些汉语的古代成分,还会有自己的一些演变特点。这是一个尚未被开垦的、大有作为的领域。
二、要把握好跨境语言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
跨境语言调查研究主要是要了解跨境两侧国家的语言文字情况,此外还要了解与语言有关的社会文化情况。具体是:
1.调查跨境国的语言使用情况。对跨境国的语言生活要有个系统的了解。包括:有哪些民族,使用哪些语言;各语言的人口及其分布;语言系属;不同语言的语言关系;语言兼用状况;通用语(国语、官方语言)的使用状况。调查中必须注意观察不同语言的活力,及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还要调查文字使用情况,包括文字的活力,文字的优缺点,民众识字状况等。
2.跨境语言功能定位的核心是母语和通用语的关系。跨境民族在另一国有的是主体民族(如泰国的泰族,不丹的藏族);但大多是少数民族。是少数民族的,其语言生活都包括母语和兼用语两个方面。母语和兼用语的相互消长是跨境民族语言生活的常态,这些民族的语言是在相互消长中获得发展和变化的。我们在调查跨境语言的语言生活时,必须把母语和兼用语的关系当做一个系统来观察和分析,在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提炼其演变规律。
3.调查该国的语言规划(又称“语言工程”),包括语言方针、语言政策、语言规范、语言保护等内容。研究跨境国家的语言政策,能为各国制定科学的语言政策提供参考或借鉴。例如,老挝和中国都是多民族国家,但老挝不分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不管人口多少都视为不同的民族;而中国则严格区分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享有特殊的照顾政策,这已成为每个公民所关心和必遵守的观念。两国不同的认识,各有自己的理论和国情依据。对此应当怎么评价为好,分有什么好处,不分有什么好处,是值得研究的一个理论问题。
4.在了解语言状况的同时,还要了解跨境国家的社会人文情况。包括:国家的人口数、行政区划、民族分布、地理位置特征、政治制度、民族关系、经济形态、文化教育、宗教信仰、婚姻制度、民居服饰、民俗村规等。有支系区分的民族,还要了解支系的划分情况。
5.调查跨境民族的历史变迁。跨境民族及其语言的现状都与它的历史变迁有关。所以要掌握某一跨境民族及其语言的特点,需要探索其历史的变迁。历史变迁弄清楚了,就能理解它的现状为什么是这样一种状态。比如说:泰国勉语与中国勉语有严整的规律,其差异也能找到变异条件,这与泰国优勉族迁移时间不长,而且与他们保留群居的方式有关。又如:泰国优勉族具有强烈的兼语意识,在短短半个世纪内实现了全民兼用国家通用语泰语,这与历史上优勉族在中国兼用汉语的历史传统有关。
6.调查跨境两国的语言关系。分布于跨境国两侧的跨境语言,由于地理上、来源上的密切关系必然存在某种语言关系。从理论上弄清跨境语言的语言关系,有助于认识跨境语言的演变规律,有利于制定解决跨境语言应用的对策。跨境语言的语言关系是复杂的,多层次的,既有和谐又有冲突或矛盾,调查中要进行分析和记录,并要寻找其历史成因。
7.分析跨境两国语言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的关系。认识谁影响谁、影响幅度大小、影响的规律、发展趋势如何等问题。
8.预测跨境语言使用演变的趋势。语言使用演变的趋势预测,有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两种。泰国优勉族是一个全民双语型的民族。这是一个比较完美的语言生活类型,因为它有利于优勉族的发展,有助于与其他民族的和谐互助。根据现有的信息分析,优勉族的母语勉语在今后三代人中仍会保持强劲的活力。
三、要遵循跨境语言调查的几个阶段
跨境语言调查通常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筹备阶段:包括确定项目的目标、要求、完成日期;选择参加课题组的成员及确定人数;预算费用;选择好合作国的合作单位。
2.考察选点:出国调查前必须选好点。如我们去泰国调查阿卡语时,出发前就派泰方课题组的成员到阿卡族分布区摸底,考察阿卡人的聚居程度、支系分布状况、语言保留情况,并根据考察结果确定了以清莱万尾乡为重点调查对象。先行者在目的地还跟各村村长接了头,讲明了来意,为我们大队人马进入实地后的调查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3.实地调查:实地调查主要是进入村寨和城镇按计划调查。这当中有三个问题要注意:一是如何让群众了解你的来意,愿意帮助你调查,防止出现误解。见了村长或长老等有威信的人物,先要说明来意,然后再由他们带领入户调查。二是进寨后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善对待群众。三是调查对象的人名、所在村名、年龄、家庭成员、语言使用情况都要记录清楚。不要忘记记下联系电话,还要留个照片。
4.书稿撰写:调查材料大部收集并做了整理之后,课题组就应立即转入书稿编写。若发现某些方面材料不足,必须及时安排人力下寨补充调查。书稿要在离调查点之前修改完毕,有了定稿本才能离开调查点。这个规定事先就要跟课题组每个成员说清楚。
5.书稿加工定稿:回国后,应不失时机地按出版社的编辑要求对书稿加工润色。一鼓作气,是提高质量、缩短时间的有效办法。加工定稿主要工作有:核对语料、文字加工、体例检查,设计封面、目录,加上附录、作者如何署名等。
四、要掌握跨境语言调查的几个强调点
1.把握好以语言学为主的多学科综合调查研究方法
跨境语言研究虽然研究的对象是语言,但要真正认识语言的属性和变化规律,除了使用语言学方法外,还要有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研究方法的配合。比如,我们在揭示境外的克木语如何形成时,就注意研究克木族历史上的三次大迁徙,从中认识各国克木人定居的时间和特点。
2.必须明确跨境语言研究应当获取哪些核心语料
跨境语言调查的目的,是认识境内外跨境语言的面貌,为解决语言使用、语言关系等问题提供依据,还可为描写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的建设提供新的认识。为此,大量记录跨境语言的语料是第一重要的。语料包括语言本体调查和语言功能调查两大方面。语言本体方面的有:调查点的音位系统、3000个词汇、基本的语法特点例句、长篇话语材料等。根据多年的经验,要做一些各种代表人物的访谈,记录整理后作为访谈记入书。因为被访谈者在访谈中容易用简短的话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所以书中加入访谈记,会增加调查语料的可信度和生动性。访谈对象应包括各种人物:有威望的民族领袖或村寨的长者、原领导和有关方面的知情领导、文化宗教界人士、教师和学生等。调查中要注意拍摄一些有价值的照片。包括:村寨景观、民居、服饰、饮食、宗教以及调查工作照、作者合照等。这些照片在将来都会具有文物价值。
3.根据国情制定语言能力测试标准
调查跨境语言,一项重要内容是获取使用者的语言能力,并以此判定该语言在邻国的活力。为此,我们根据户口本分头进入村寨逐户逐人进行语言能力的调查。调查前要制定两个标准:一是语言能力等级的划分标准,二是年龄段的划分标准。
语言能力的划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会有不同。我们调查老挝克木人的语言能力时,分为熟练、略懂、不会等三个等级,并制定三个等级的具体划定标准。年龄段划分为:少年段(6~19岁);青壮年段(20~39岁);中年段(40~59岁);老年段(60岁以上)。
除了对选定的村寨点进行普遍调查外,我们还从不同年龄段中抽选一定数量的人进行词汇测试。因为一个人词汇掌握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语言水平,可以作为重要参考。我们几次调查都根据该国、该民族的语言特点分别设计了“四百词测试表”,用于调查中对不同层次的人进行语言能力的测试。实践已经证明,用少量有代表性的词进行测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测出说话人的实际语言能力。四百词测试的结果与村寨语言能力的普查结果是一致的。
五、要掌握跨境语言调查的个性
跨境语言调查有不同于国内语言调查的个性。但个性是什么,不易一下就认识清楚,要靠实践中逐渐观察、积累。
1.跨境语言调查具有时间短的特点,不可能在国外停留太长的时间,所以在时间安排上不能计划太长,在计划的时间内要抓紧时间做,而且要提高效率。形成的观点和材料,都必须在离调查点之前完成。
2.语言障碍是跨境语言调查的一个难点,所以要把落实翻译人员作为重要工作来考虑。在国内做语言调查,一般都能找到既懂母语又懂本国通用语的人,不需要翻译。但在他国做跨境语言研究,很难找到既懂自己母语又懂汉语的发音合作人,这就需要懂该国通用语和汉语的人员来做翻译。但这样的翻译人员很难找到。我们每次调查,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3.如何付报酬的问题也不同于国内。不同国家由于国情不同、民俗不同,对报酬有不同的理念。报酬给得不合适也会引起矛盾,影响调查工作。
4.由于课题组成员来自不同的国度,知识背景、文化背景以及工作方式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面对统一目标的工作中,必须协调好不同成员的各种关系,我们的体会是:首先,不同国家的成员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不能以自己的意见代替别人的意见。其次,要重视感情的沟通。有了感情,许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再次,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面临的问题调整人员安排,把人员安排到最适合他的工作上,使课题组成员都能各尽其能。
六、必须明确跨境语言的类型
跨境两侧语言的差异受跨境语言类型的制约,所以调查中要逐渐明确所调查的对象属于哪个类型。跨境语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不同的划分。
如:可以从跨境两国地理特点分为“相连型”和“非相连型”两种类型。相连型和非相连型的跨境民族,在语言特点、语言关系等方面都会有差异。相连型的跨境国家由于两地居民来往方便、密切接触,因而在语言影响、语言兼用的力度、广度、深度,以及相互的民族认同、语言认同上,都会比非相连型的跨境国家突出。
还可以从人口分布特点分为“内多外少型”、“内少外多型”两种类型。跨境两侧语言的相互影响,往往是人口多的一侧有较强的影响力。比如,中国的维吾尔族有10069346人(2010年),而哈萨克斯坦族只有231400人(2012年),哈萨克斯坦的维吾尔族很重视学习、借鉴中国维吾尔族语言的使用和发展的经验。朝鲜族主要分布在朝鲜、韩国、中国三国,中国的朝鲜族人口比较少,只有1830929人(2010年),所以中国朝鲜族重视学习朝鲜、韩国的朝鲜语文研究成果,还重视从朝鲜、韩国中汲取语言文字的规范以及语文现代化手段的经验。
还可以从民族源头的角度分为“源头国型”和“非源头国型”两种类型。跨境国家两侧的同一民族,都有共同的来源。但源头不同,有的源头在这一国。有的源头在另一国。源头的不同,在跨境语言的关系上往往会形成不同的特点。如:中国的瑶族有 2796003人(2010年),而泰国的瑶族(“优勉”)只有45571人(2012年),人口数相差很大。中国、泰国的瑶族由于有共同的来源,使得两国的瑶族有着强烈的认同感,长期存在密切的同宗、同族的感情。泰国的瑶族,除了热爱自己的国家——泰国外,还热爱自己民族的源头国——中国。他们有三种意识——国家意识、源头国意识、现代化意识。这三种意识成为他们对待现实语言生活的指南。此外,跨境语言的类型还可以从跨境国的制度、文化传承、国家关系等角度进行划分。不同时期跨境语言的类型特点会随着国家制度、国家关系而发生变化。
跨境语言研究有不断升温的趋势。跨境语言研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研究的一个方面。国家“一带一路”方针的提出,为跨境语言研究提供了契机,相信跨境语言的研究今后会不断发展。
戴庆厦,男,1935年生,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