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瓶梅学术之旅——王汝梅先生35年研究历程扫描

2016-11-26

华夏文化论坛 2016年1期
关键词:金瓶梅学术教授

王 昊 张 羽

金瓶梅学术之旅——王汝梅先生35年研究历程扫描

王 昊 张 羽

【内容提要】本文回顾了当代中国金学老一辈金学家的杰出代表王汝梅教授 35年的金学研究历程,梳理了王汝梅教授在原著校注、资料汇录、崇祯本研究、源流研究、张竹坡研究等多方面的建树。指出,以《王汝梅解读金瓶梅》、《金瓶梅版本史》为代表的创获,不但是王汝梅教授金学研究的“双璧”,而且是当代金学学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王汝梅教授的很多重要金学研究成果,完成于退休之后;尤其新近出版的《金瓶梅版本史》,是其30余年积累和心血的结晶,标志着王汝梅教授的研究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从整个学术史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值得深入剖析与总结的学术个案。

金瓶梅;王汝梅;金学;研究历程;学术史

一、有巨大潜在效应的起点

王汝梅教授走上《金瓶梅》探索、研究之路,至今已35个年头。“金学”之旅的起点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1980年。

1980年春,王汝梅先生入徐中玉先生担任班主任、郭绍虞先生为导师的华东师大中国文学批评史师训班。当年在徐中玉先生支持和指导下,通过华东师大图书馆借阅到张竹坡评点本《金瓶梅》(乾隆丁卯刻“奇书第四种”本),深入研究张竹坡评语后,撰写了《评张竹坡的金瓶梅评论》,提交给在武汉东湖宾馆召开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初步考证了张竹坡生平,肯定了张竹坡在小说理论上的贡献,会上即引起学界师友们的关注,会后刊载于《文艺理论研究》1981年第二期,被誉为“中国大陆第一篇张竹坡研究专题论文”。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该论文给当时同会的吴敢老师以启发,直接促成其在 1984年发现存世的《张氏族谱》(族谱内有张道渊撰《仲兄竹坡传》,具体记叙了张竹坡评点《金瓶梅》的宗旨)。

1985年12月,经过一年搜集整理,《金瓶梅资料汇编》(与侯忠义合作)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汇编”广泛搜集了明清金瓶梅研究资料,辑录张竹坡评点金瓶梅的总评、读法、回评及生平资料,成为全书的主体;还据北大藏本辑录了崇祯本评语。

1987年1月,王汝梅教授校点的《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经国家新闻出版局(86)456号档批准,由山东齐鲁书社出版。张评本在大陆排印出版,在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校点本以吉林大学图书馆藏书本为底本,参校了其他第一奇书十几种。在各地图书馆大力支持下,王汝梅教授查阅了国内馆藏张评本各种版本,经过分析,基本上厘清了张评本各版本之间关系。

1988年11月,《金瓶梅词典》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金瓶梅词典》对词话本《金瓶梅》中读者不易弄懂原意的 4588条词语予以释义。王汝梅与刘辉、吴敢、张远芬等 23位学者合作撰稿,王利器先生审定并撰写前言。

《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会校本,经国家新闻出版署(88)602号档批准,由山东齐鲁书社1989年6月出版。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1990年 2月重印(海外发行)。此番整理会校,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崇祯本为底本,以日本内阁文库藏本、首都图书馆藏本、天津图书馆藏本、上海图书馆藏崇祯本甲乙两种、吴晓铃藏抄本等海内外现存10种版本进行校勘,每回回末出校记。通过此一部会校本即可了解各崇祯本的特征。这是金瓶梅问世以来,在大陆第一次繁体直排出版的崇祯本足本,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引起国际汉学界关注。美国哈佛大学田晓菲认为:“《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会校本,这个本子校点精细,并附校记,没有删节,对于绣像本《金瓶梅》的研究十分重要”(《秋水堂论金瓶梅前言》)。

1991年8月,在王汝梅教授筹办下,吉林大学召开“中华全国第五次金瓶梅学术研讨会”,促进了“金学”的研究。1994年 10月,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王汝梅教授的《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校注本。大连图藏本是一部完整的张评康熙原刊本,总评中不缺《第一奇书非淫书论》和《凡例》两篇。1993年10月,王汝梅教授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系米列娜教授共同考察大连图藏本时,发现《寓意说》最后227字为其他张评本所无,这部张评本使我们得见张评原刊的完璧,是继《张氏族谱》之后,《金瓶梅》研究史上令人兴奋的可喜发现。

王汝梅教授还走出书斋,热心向大众传播金学知识和自己最新的学术见解。他先后在大连图书馆等地演讲《金瓶梅:晚明世情的斑斓画卷》、《〈金瓶梅〉〈红楼梦〉合璧阅读》,演讲稿后刊载于《光明日报·光明讲坛》2011年5月9日、2013年1月7日。王汝梅教授在演讲中总论《金瓶梅》对女性形象的新塑造,对小说艺术的新开拓;分析晚明社会转型期的富商西门庆形象;认为《红楼梦》与《金瓶梅》不但有继承关系还是互补的,应当“合璧阅读”;论证崇祯本评改者是谢肇淛等,都是王汝梅教授多年研究而形成的新论断,对我们阅读、理解《金瓶梅》的艺术成就与价值都有新启发。

2015年10月在吉林大学举办了“金瓶梅文化高端论坛与版本文献展览”。会上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做了主题发言,为金学史书写了光彩一笔。版本文献展览,重点展示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版本整理成果。会议上还举办了王汝梅教授新著《金瓶梅版本史》首发式。中国金瓶梅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敢教授在闭幕辞中对王汝梅先生的 35年金学研究做了如下评价:“王汝梅的《金瓶梅》研究,涉及金学诸多课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金学全能’,尤其在原著校注、资料汇录、绣像本研究、源流研究、张竹坡研究等方面,卓有成效。王汝梅与宁宗一可为当今中国金学老一辈金学家的杰出代表,他们不但笔耕不辍,老当益壮,而且奖掖后进,关心金学发展。”

王汝梅教授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说:“从论张竹坡金瓶梅评点论文发表,到张评原刊本发现,再到张评《金瓶梅》校注本出版、《金瓶梅版本史》出版,经历了三十五年。这是一个值得深入剖析与总结的学术个案。这一课题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个人来说,它影响了个人人生志趣,决定了研究方向。对个人来说,这一课题的起点与新文献的发现,其潜在效应又是巨大的。”

二、“金学”双璧

王汝梅教授认为,《金瓶梅》是一部十分耐读的经典著作,要走进《金瓶梅》,爱上《金瓶梅》,需把一百回当一回读,从整体形象和内涵上把握。粗读、略读,是不可能爱上,甚至还可能有错觉、误解。

专著《王汝梅解读金瓶梅》2007年出版,受到读者的欢迎,2015年出版增订精华版。此著是王汝梅教授金学研究三十多年研究成果的结晶。黄霖先生在序文中说,这部论著有“独特的滋味”,意在说有著者自己的阅读体会感受。全书分十个专题,从文本、文化内、外部系统地解读《金瓶梅》,涉及读法介绍、题旨探索、价值认定、形象分析、版本评介、作者考索、词语解说、源流探溯、续书评说、合璧阅读、绘画赏析、文化思考等诸多方面。

王汝梅教授经过35年的积累,取得国内外几十家图书馆大力支持,于2015年10月又推出《金瓶梅版本史》这一专著,评述了近百种《金瓶梅》版本,全面记录了《金瓶梅》的传播历史。该著集《金瓶梅》版本之大成,图与文相辅相成,使文献价值、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完美统一;既有可读性,又有永久珍藏价值。

《王汝梅解读金瓶梅》与《金瓶梅版本史》是王汝梅教授金学研究的双璧。

三、保持学术青春,壮心不已

王汝梅先生是当代“金学”大家,他的《金瓶梅》研究,是当代“金学”学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需指出的,王汝梅教授的很多重要金学研究成果,是于其退休之后完成的。他把退休以后的岁月视为人生旅程继续发展、成长、创造的新阶段,始终保持童心、好奇心,保持学术青春。

对自己35年的金学研究历程,王汝梅先生无怨无悔。上个世纪90年代他曾感慨地说:“所做的学术研究和形成的学术观点均应完成在青年或中年时期,然而由于历史的延缓与失误,却不得不完成在不惑之年以后,深感人生‘补课’(很难找回失去的时间)所带来的不完满不深刻不丰厚。”(《走上探索之路》,载《我的学术思想》,吉林大学建校50周年纪念集)老一辈学者能工作到95岁,创造生命奇迹、学术奇迹,显示青春再现,实现人生的成熟之美。正是老一辈学者的榜样,启示王汝梅教授树立新型的老年观,在退休之后,又信心满怀地踏上新的学术征程。

透过《金瓶梅版本史》的撰写这一“窗口”,可以了解到他近10余年来的工作进程:

2005年6月18日—20日,西北大学文学院主办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他参加此次学术会,提前到西安,在西北大学原党委书记董丁诚教授大力支持下,到西北大学图书馆珍藏部,查阅了馆藏古佚小说刊行会影印北平图书馆购藏本《新刻金瓶梅词话》。

2010年8月,到韩国首尔参加学术会议。趁此时机,由宋真荣教授做向导,到她的母校梨花女子大学图书馆考察了张竹坡评点本的原刊本(《寓意说》不缺227字)。

2011年4月,应邀到中央民族大学作学术讲座。在讲演之后,由傅承洲教授做向导到校图书馆考察了镇馆之宝满文译本《金瓶梅》康熙四十七年(1708)序刻本。

2012年8月,参加在台北召开的《金瓶梅》国际学术研讨会。会间抽出时间,由陈益源教授陪同到台北故宫博物院考察北平图书馆购藏本《新刻金瓶梅词话》。

2013年6月,应邀到大连图书馆白云书院作《金瓶梅红楼梦合璧阅读》演讲。趁此机会,得到馆长批准,考察馆藏《翻译世态炎凉》(抄本满文译本《金瓶梅》)。

2014年11月,参加兰陵《金瓶梅》研讨会后,自枣庄到南京。在萧相恺、苗怀明两位教授陪同下,到南京图书馆借阅馆藏孤本、崇祯本评改者谢肇淛在东昌任职时的文集《居东集》。

2014年12月,到北京大学,在潘建国教授帮助下,在图书馆古籍部借阅《金瓶梅》抄本。

如果再往前回溯,最繁忙该是1989年春。为在较短时间合作完成崇祯本会校工作,王汝梅教授在大年除夕乘火车到济南,入住铁路公寓。正月初二即到齐鲁书社进行会校工作。初稿完成后,又身背书稿乘火车到上海,在上海图书馆查阅馆藏崇祯本两种。之后,北上天津,在南开大学朱一玄先生亲自陪同下,到天津图书馆借阅崇祯本。

可见,《金瓶梅版本史》一书从积累到撰写,从20世纪80年代研究张竹坡小说评点、整理校注张评本、崇祯本开始,经过了跨世纪的研究历程。王汝梅教授能葆有学术青春,保持浓厚学术兴趣,在学术阵地上持续战斗,达到了一种新境界。

如何评价《金瓶梅》中的性描写,也是“金学”诸多难题之一。《金瓶梅》中性描写文字约有一万两千字,分散在二十五个回目之中。为了科学地评价,退休后的王汝梅先生用了五年时间学习性科学知识,了解与研究中国传统性文化。2004年10月,在人民大会堂出席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层论坛,聆听了吴阶平院士《普及性教育关注性健康》讲话。2008年10月,参加亚洲大洋洲性学研讨会。

王汝梅教授学习中外性科学专家的论著,开阔了视野,补充了知识结构的欠缺,促进了对《金瓶梅》性描写的科学评价,提升了对《金瓶梅》的研究水平。他把中国传统性文化的优秀部分概括为三点:阴阳合和;乐而有节;精神与肉体并重。他认为,应以严肃的态度、高尚的心理,以现代性科学知识为指导,阅读理解《金瓶梅》的性描写。他认为,《金瓶梅》不是单纯孤立地写性,描写欲望和生命的真实,批判虚伪,批判纵欲,探索人性,把性描写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刻画人物性格、探索人性相联系。另一方面,《金瓶梅》中的两性不是互爱与平等的,更不是和谐与美好的。性爱生活的更新、美化,是未来社会的一项伟大工程。以写实见长的《金瓶梅》,不可能写出这种理想的性爱。从现在的观点和文学审美角度看,《金瓶梅》中的性描写,多属纯感官的再现,实多虚少,缺少情爱的升华,并浓重地反映了晚明文人的性情趣、性观念与性恐怖,这些都是应加以分析批判的。

读过王汝梅教授的金学论著,会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到:《金瓶梅》与《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两座高峰,可与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相媲美。《金瓶梅》是《红楼梦》之祖,《红楼梦》继承与发展了《金瓶梅》的艺术经验,二书不但有继承关系,还是互补的。《金瓶梅》像《红楼梦》一样,不但属于我们民族,更是属于全人类的瑰宝。

回顾王汝梅教授35年的“金学”之旅,正是:风光无限,迈向高峰。

王昊,男,1967年生,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张羽,女,1972年生,历史学博士,吉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长春130012)。

猜你喜欢

金瓶梅学术教授
《金瓶梅》里的水产:餐桌上的游龙戏凤(下)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刘排教授简介
学术动态
中国实践的学术在场
从“影写法”看《红楼梦》对《金瓶梅》的继承与超越
明清小说从欲到情的动态演变*——从《金瓶梅》到《红楼梦》
简析《金瓶梅》的思想及时代特征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