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语文视域下的文学作品赏析与评论
2016-11-26刘梅芳
刘梅芳
诗意语文视域下的文学作品赏析与评论
刘梅芳
【摘 要】本文通过论述诗意语文,进而提出其在文学作品赏析与评论中的重要作用,语文中结合诗意,诗意中品鉴语文,以期使诗意的崇高审美得以延续与发展。
【关键词】诗意语文 文学作品 赏析 评论
一、前言
诗意一直是文学作品精髓的呈现,是蕴含作者高尚审美情操的情感体现。最直观的诗意以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中国传统文学中的诗词歌赋无一不是承载诗意的佼佼之作。反复斟酌的字词,千锤百炼的语句,将人文思想美与自然景观美用作者特有的情感美连接起来,才成就了美轮美奂的古典诗歌。新文化运动中反对旧学,提倡新学的理念使得古体诗歌一蹶不振并从此没落,只留下了璀璨的,难以延续的辉煌。近现代诗歌的发展中,也一直秉承着将诗意融入创作中,使作品的人文美与自然美和谐统一。随着诗歌的趋于没落,承载诗意的载体再一次发生了转移,这次的转移是全方位的,蕴藏于各个体裁的文学作品中,而且逐渐开始延伸到审美赏析领域。其实这种转变一直在进行,有诗歌存在的时候,其精练的文体风格是诗意不二的寄托载体,而当诗歌逐渐式微的时候,其在其他文学载体中的体现才会逐渐被人所关注。就文学赏析而言,赏析者的意境决定了诗意的存在度。通俗地说,不能领会诗意的赏析就不是真正的文学作品赏析,因诗意才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所在,才是作者情感的寄托所在,才是文学作品得以传承的根本所在。
二、诗意语文视域下的文学作品赏析与评论
语文作为文学的浅层次表现,其宗旨在于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文学作品赏析。语文用拆分的方式,将文学作品解构为一个个独立的单元,从单个的字词入手,到整个语句的把握,再把字词与语句放到文学作品的主体中,使学生对于文学的认识更为全面。语文教学中,单独将句式构成、文体解构、修辞方式等逐一讲解,其目的是为学生把握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做基础准备工作。一般意义的语文教学只是从文学作品的各单元进行枯燥讲解,诗歌与文学作品的诗意表达被割裂开来。而诗意语文主要指用诗意的情感解读文学作品的诗意,从而快速将自我带入到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中,完成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文学赏析能力大幅提高,使崇高文学审美再现。这只是理想化状态,要达到上述意境,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还要有良师进行引导。用诗意态度进行文学作品赏析具有很高难度,同时也是提升文学修养的最佳途径。
诗意语文模式的构建主要从情感入手,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诗意场景建设、饱含真情的朗读、品味诗歌、诗情升华等。
首先是诗意场景建设。通过人为营造与文学作品相近或相符的环境,有效激发学生情感。在营造出诗意氛围的同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对于诗歌这朵浸润诗人真情的艺术奇葩,教师更应站在诗人的高度,用浪漫主义的激情去引导学生开启情感心智的大门。
其次是饱含真情的朗读。朗读对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帮助作用,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教师对文学作品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应揣摩朗读过程中的抑扬顿挫,感受教师的感情投入,进而用富含情感的方式进行诗歌朗诵,并快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
再次是品味诗歌。通过在诗意情境中朗读文学作品,然后进行仔细的整体感悟与情感体验,重点注意自身与文学作品之间的链接与情感的再度抒发。不同的文学作品需要不同的情境模式,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感悟也会有所不同,诗意语文的作用不是求同,而是兼容并蓄,感悟过程中的任何思想火花都是文学作品赏析的智慧结晶。
最后是诗情升华。诗情升华也是诗意语文所达到的目标。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对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完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诗意场景建设到饱含真情的朗读,再到学习之后的沉淀,其都是为诗情升华而做的前期工作。诗情升华是审美能力的提高,也是综合文学素养提升的表现,文学作品赏析能力的提高也是诗情升华后所必然达到的一种能力。
诗意语境下的文学作品评论,其基础是完成对文学作品的赏析。用富含诗意的感情,解读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在情感的渗透中理解文学作品所要具现的情感表述,并解读出文学作品的衍生价值,结合自身情感特点与时代历史背景,将文学作品的情感思想移植到己身,通过情感交融完成与作者的跨时代共鸣。在此基础上,以自身的感悟为主,完成对文学作品的评论。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诗意语文的要素是以情入境,以自身的情感抒发对文学作品进行诗意解读,进而解读出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在此过程中,实时矫正自身对于情感认知的偏差,使得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得以完善。诗意语文视域下的文学作品赏析,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自身与作品所要表达情感的对接,进而形成共鸣。诗意语文视域下的文学作品评论能够更准确地表达出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也能更好地发掘文学作品所能表达的衍生意义,进而产生独立于文学作品的创造性审美体验,使文学修养有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史婉笛,王崧舟.诗意语文教学思想研究[D].合肥:合肥师范学院,2015.
[2]杨进红.语文阅读教学审美体验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作者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刘梅芳(1987-),女,汉族,陕西宝鸡人,大学本科高校助教,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文学评论、新闻采写与编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