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隔离到融合: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区与城市融合问题研究——基于失地农民微观层面

2016-11-26屈晓娟

长江丛刊 2016年29期
关键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群体

屈晓娟

从隔离到融合: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区与城市融合问题研究——基于失地农民微观层面

屈晓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大量的失地农民群体,他们进入城市中能否与城市社会融合,其所生活的社区能否有效融入城市,与城市社区共同形成城市社会网络的一个节点,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融合理论的系统梳理,寻找出影响失地农民社区有效融入城市的经济与社会方面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融合论 失地农民社区 经济资源 社会资源

一、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用,世代生活在这些土地的人们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成为一群不同于传统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的边缘群体,他们被称为失地农民,这一数量庞大的群体被强大的社会机制从传统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中、从原来的社会网络中剥离出来,来到相对陌生的城市,面临着从农村与城市、从农民到市民的矛盾冲突,经历着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阵痛。在政府主导下,失去土地的农民被集中安置在新建社区中,户籍和身份也随之发生改变,成为城市居民,他们集中居住的社区被称为失地农民社区,它对失地农民的再社会化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失地农民社区治理的好坏,关系着失地农民能否有效融入城市。失地农民拥有的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不同,在与城市融合的过程、速度与结果并不相同。社会融入不是单维度概念,而是动态的、渐进式的、多维度以及互动的过程,经济整合、文化接纳、行为适应、身份认同是失地农民社区融入的基本内涵,上述几个过程相互依存、互为因果。

二、从隔离到融合理论的演进规律

任远、邬民乐(2006)提出社会融合个体、群体以及文化之间相互配合与适应的过程[1]。张文宏、雷开春(2008)、杨菊华(2009)等指出社会融合不仅是一个维度或者仅表达一种意义,而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多维度、互动的以及渐近式的概念[2-3]。对于失地农民社区融合,目前还没有系统的研究,但是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得出失地农民在与城市融入过程中,首先由于其文化、习俗与价值观念与城市人群的差异,城乡二元制度障碍以及来自于城市人群的主观歧视,大多都会经历一个隔离过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出现一个特殊的失地农民群体,他们进入到城市,从户籍身份上成了城市市民。但是他们进入到城市后,原来的熟人社会关系网络逐渐瓦解、社会资资本消失,而新的社会网络还未建立起来,同时,进入城市后他们的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等与城市主流社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会产生被边缘化现象(即隔离现象),导致他们在城市无所归依的心理,使他们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由此感到孤寂、不安、忧伤,甚至是愤怒,影响社会和谐,不利于我国城市化的顺利进行。

融合理论源自西方,其产生的背景是20世纪20年代,大量的移民移入到以最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当这些移民移入到这些国家时由于语言文化、经济成就、行为适应等方面的不同,会影响到他们在流入地的融入过程。因此,需要一些理论用来解释移民在西方社会的经济成就、行为适应、文化融合、身份认同的过程与结果,在这个背景下,“融合论”、“多元文化论”、“区隔融合论”是几个影响比较大的理论流派就应运而生了(Park,1928;Gordon,1981;Hirschman,1983;Alba与Nee,2003;Portes等,1993;Boyd,2002;Perlman与Waldinger,1997)。随着国外社会融合理论的发展,国内诸多学者也将上述理论运用到城市移民群体的社会融合方面,他们认为城市新移民群体与城市的融合实质是他们的一个再社会化过程,这些群体如果要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就必须具备经济资源与社会资源,从经济资源来看,他们应该有相对稳定的职业,并且其收入与社会地位能够使新移民群体能够具备参与城市生活并与城市居民进行交往的条件;从社会资源来看,他们应该在身份认同、社会福利、公共政策方面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从而使新移民群体接受并形成新的、与当地人相同的价值观,从而构建出他们新的城市社交网络。使新移民群体与城市社区的“二元关系”发生改变,从之前的相互隔离、相互排斥转向同质认同、理性兼容。无论是新移民群体的经济资源的获取,还是社会资源的保障,都需要政府、社区与新移民群体共同做出努力。

三、影响失地农民社区与城市融合的微观因素

失地农民原来所拥有的社会网络是乡土社会网络,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在这样一种社会网络结构中,每个成员在精神上具有共同性,即文化的认同性和信仰的同一性。而失地农民进入城市后,这种熟人社会面临着文化认同的困境与信仰危机,当他们进入到与城市社区类似的社区生活时,面临着经济资源、社会资源的重重矛盾。

(一)失地农民生活遭受冲击,部分生活水平呈下降趋势

在中国,土地对农民来说必不可少,在土地上依附农民生活保障、养老等众多功能,农民在失去土地后,也失去了依附于土地的种种保障,通过征地补偿金来弥补由于征地而带给他们的损失,缺乏可持续性,使他们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土地被征用后,农民的生活成本增加,在过去水稻、蔬菜等其他生活必需品,基本是不用自己花钱购买的,现在却必须通过购买才能获得,无形中增加了失地农民的日常开支。

伴随征地出现的是农民失地面临失业的困境。因为失地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和工作能力普遍较低,在城市的非农就业市场缺少竞争力,阻碍了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部分人面临失业问题,部分人只能从事服务员、清洁工、建筑工等对劳动技能要求低且辛苦的工作,以赚取微薄的收入。首先,这种就业形式主要都是些非正规就业,具有临时性不可能长期可持续发展。其次,这些职业决定了失地农民的就业流动性很大,而这些都造成了失地农民在工作岗位上得不到长期发展的机会,与此同时一些较低技能的工作也限制了失地农民的就业发展潜力。

(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存在严重的问题

正如张正河《农业国的城市化》中所述:在从贫困向温饱阶段过渡时,土地是农民的生存手段,达到小康之后,农民视土地为增值手段。所以,在失去土地之后,农民与土地的相关保障也相应丧失,政府所给社会保障也存在缺陷,致使农民的保障水平降低,对今后生活充满担忧,从而拒绝城市化。

四、从隔离到融合:重塑失地农民经济资源与社会资源

(一)重塑失地农民经济资源

(1)提高失地农民人力资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人力资本即对人本身的投资。人力资本的投资形式很多,教育起主要的决定的作用传统的学校教育和现代的继续教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除了教育投资,失地农民在劳动力市场的流动也会促进人力资本的增加。从大量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发现,就业机会比较大,工资高的流动劳动力人群,大多文化素质高,劳动技能强,这就促使了一部分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以提升自身素质,增加自己的社会竞争力。此外,促使农民自己投资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失地农民中低素质较低的转移比例明显低于他们中具有较高人力资本的人。

(2)加强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增强就业竞争力。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的重视度,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方法,增强失地农民的再就业能力。农民培训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广泛开展订单培训、协议培训、使用生产技术培训以及工业生产和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培训等,再根据失地农民不同的年龄阶段文化层次和意愿,组织开展多层次的有目的的培训,同时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培训成效。我们应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就业培训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劳动保障机构,以及社会上一些技术培训学校的参与热情,从而增强他们的劳动技能,找到满意的工作。与此同时,政府也应该鼓励农民自主创业,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在资金支持、优惠贷款、政策扶持等环节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失地农民通过创业来推动就业。

(二)重塑失地农民社会资源

(1)打破城乡二元化,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打破城乡二元化,尽快解决失地农民的身份以及相应的社会保障问题,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基本空缺,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的情况下,国家必须尽快将他们的系统与城市的社会保障系统对接,把失地农民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在医疗方面,政府应当建立失地农民医疗保障制度,政府从经营土地收益中拿出一部分,条件好的集体经济组织补贴一部分,再引导失地农民从土地补偿资金中拿出一部分,购买基本医疗保险,在养老方面也是如此,创建专门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

(2)完善失地农民保障机制,保障措施多元化。政府应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多管齐下解决失地农民保障难问题。根据发达国家的成功实践,设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专项基金是实现失地农民可持续性社会保障的有效做法。在土地征用时,征用主体应预留用于农民失去田地后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的部分土地收益,并且进行专户储存、委托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失地农民若就业,企业待他们必须与城市职工一视同仁,按劳动法规为其购买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其次,国家也要加速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试点工作,研究完善有关政策,镇、村、社区等组织要辅助他们在心理认同上和生活技能上向城市居民过渡。

[1]任远,邬民乐.城市人口的社会融合:文献述评[J].人口研究,2006(3):87~94.

[2]张文宏,雷开春.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合的结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8(5):117~245.

[3]杨菊华.从隔离、选择融入到融合: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的理论思考[J].2009,33(1):17~29.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管理学院)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专项基金项目:渭南市失地农民社区与城市共融问题研究(14JK1243)。

猜你喜欢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群体
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召开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关爱地球,学生成主流群体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山东省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山东淄博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及对策
论失地农民职业化的问题
失地农民体育参与现状调查——以甘肃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