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编义务教育历史教材有哪些新变化?

2016-11-25叶小兵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价值观法治道德

叶小兵

1.新编历史教材的编写理念和指导思想是什么?

新编历史教材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一是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到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二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使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硕成果;三是通过具体史实的叙述,凸显历史课程在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土意识教育、法治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功能;四是依据课程标准,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使学生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掌握历史上重要的、基本的史事;五是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注重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2.新编历史教材在编排上是按照什么样的体例来进行的?

新编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点”是指重要的历史史实,“线”是指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以“线”穿“点”,以“点”连“线”,使学习内容依据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和顺序循序渐进地展开。这样的设计使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更加清晰,中外历史的发展线索更为完整、贯通,有助于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重要史实,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发展演进的历史规律。

在每课的结构设计上,以课文为主体内容,同时配有多种辅助栏目,加强教材的可读性、可学性和可操作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展开多种学习活动。如设计有“课前导语”“相关史事”“人物扫描”“材料研读”“问题思考”“课后活动”“知识拓展”等栏目,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平台。

3.新编历史教材是如何遴选史事的?

新版教材对各阶段的历史都选定了突出的主线,以显示历史发展的主体和关键问题,并围绕各时期的主线遴选史事。如中国古代史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为主线,选择了秦统一中国、汉武帝巩固大一统、隋唐的统一等主要史事;中国近代史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为主线,选择了两次鸦片战争、抗击八国联军、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主要史事,特别是客观讲述了南京大屠杀这段沉痛的历史,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国现代史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为主线,选择了三大改造、改革开放、中国梦等主要史事;世界史则呈现世界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和人类历史进程的总体趋势。教材中尤其是对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领导作用的叙述比较全面系统,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此外,选取了大量的史事,对我国固有的领土和领海主权进行了详细说明,以增强学生的国家主权意识。

4.新编历史教材如何改进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

过去历史学习过多强调死记硬背,学生觉得学习枯燥无味,针对这些积弊,教材在设计上更多强调了学生的思考和体验,如八年级上册第29页的课后活动专门设计了思考题:“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由此改变单纯记忆《马关条约》签署时间、内容的学习方式,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水平。

(来源:教育部官网,作者系教材主要编写专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历史教材强化唯物史观的培养

刘家和 郑谦

历史教材审查专家组由相关专业的教授、研究员、教研员和中学一线教师组成,对初中历史教材进行了多次认真审查。

在审查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历史教材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价值,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二是历史教材必须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实事求是的、史论结合的叙述,运用正确的史观评判历史与现实中的大是大非问题,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历史,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三是历史教材的内容表述要依据确凿的史实和史料,在普及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适当吸收已达成共识的史学研究新成果;四是要适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有助于不同学段的学生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

我们认为新编历史教材的主要特点有:

1.将唯物史观这条红线贯穿教材始终,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到了历史叙述与阐释之中,做到了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2.特别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注重从历史发展演进的角度,通过具体、丰富的史事,使学生认识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及现实意义,感悟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现。

3.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历史6册中有2册集中讲授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内容,涉及中国历史文化名人40多人,科技、文学著作30余部,对传统文化的阐释比较系统全面,所选的人和事也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性。

4.重视革命传统教育,在6册教材中集中2册系统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发展,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史实,涉及老一辈革命家41位,使学生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了解更加系统和深入。

5.注重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特别是国家主权意识教育,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来源:教育部官网,刘家和系历史教材审查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郑谦系历史教材审查专家、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部编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有哪些新变化?

鲁洁 朱小蔓

1.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怎样体现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教材编排设计一是依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认识核心价值观;二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由近及远,结合学生不断增长的年龄和阅历,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核心价值观;三是采取循环往复、螺旋递进的呈现方式,强化教育效果,引导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层层推进;四是设计多种活动形式,促进学思并举、知行合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我们特别注重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相结合,既注重了传统节日、民俗、传统礼仪、积极的民间文化等方面的教育,也注意使用古代诗歌、传统格言及谚语等题材对儿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如《快乐过新年》《团团圆圆过中秋》等,还专门以“骄人祖先、灿烂文化”为单元,集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教材富有中国文化风格和精神气息,帮助学生建立起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的精神链条,在完整的历史文化脉络中涵养当代中国少年儿童的品德。

2.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整体内容是如何安排和设计的?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依据与儿童生活的紧密程度,按照自我—家庭—学校—社区(家乡)—国家—世界的顺序,由近及远地设计了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与公共生活、我们的国家生活、我们共同的世界等六大领域。

同一领域内部,按照学习难度的不同,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如“我的健康成长”,在一年级侧重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三年级侧重学习习惯和安全成长,四年级侧重同伴交往,五年级侧重生活中的新问题等。

在具体安排学习内容时,尽量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如快乐过新年安排在寒假前倒数第二课,国庆节安排在秋季第三课等;涉及自然的主题,采用与教材使用时间一致的季节安排,方便孩子们观察体会。

初中教材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知识领域融合起来,囊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治教育、国家主权意识教育、国情国策教育、国际交往教育等,整体建构教材的内容体系。

道德领域主要是通过同伴交往、师生交往、亲子交往、社会交往等,引导学生形成文明、礼貌、平等、友善、诚信、慎独等基本道德品质。

心理领域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学会自我调节和管理,培育积极情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法律领域主要是帮助初中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作用,培育法治信仰,增强宪法意识,引导学生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

国情领域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的认识与理解,拓展国际视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提高德育实效性一直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新编教材在促进学生“知行合一”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教材力图进一步改变以往学科教学偏于知识传递和记诵、应考的积弊,根据学习内容尽可能设计安排有具体方法技能的学习指导,通过设计开放性的教学过程,引领道德与法治学习方式方法的革新,更多采用调查研究、参观访问、角色扮演、讨论辨析、反思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在生成性的活动中,积极表达、善于思考、习得方法、努力践行。每一课内容的展开都包含着一条引领生活经验的线索:以“运用你的经验”开始,把学生的个体经验作为学习的起点;随后的“探究与分享”等活动设计引导学生个体生活经验得以表达、分享,进而促进个体对自身经验的反思,通过师生经验、生生经验的碰撞、共认等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调整、扩展;最后均以“拓展空间”结束,力图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

4.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在教材编写上是如何落实这一要求的?

首先是系统设计法治教育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遵循,以宪法精神为主线,以增强规则意识、程序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等为重点,明确学习要求。其次是采用专册与分散融入相结合的方式,安排法治教育内容。编写法治教育专册,供六年级和八年级使用,满足不同学段集中开展法治教育的需要。同时,在其他册次教材中分散融入,确保法治教育贯穿始终,全程不断线。第三是有机结合中小学学生生活经验,从现实问题入手,以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学生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如义务教育法保障失学儿童上学的权利,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等。

(来源:教育部官网,鲁洁系教材总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德育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朱小蔓系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道德与法治教材特色

成尚荣

道德与法治教材审查专家组对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进行了严格审查,此前还审查了编写大纲和样章。我们重点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系统思考、整体设计,生动活泼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二是在注重大中小衔接的基础上,怎样进一步加强道德与法治的有机结合,并优化国情和心理教育等内容的融入与表达。

我们认为新编教材能依据课程性质和任务,从小学和初中学生特点出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尤其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体现了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关注儿童的经验,激发学习兴趣,贴近儿童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低年级教材还适当采用儿童绘本的形式,引导儿童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

2.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合理布局,整体安排,在开发教育资源、丰富德育内涵、改进道德与法治融入方式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所采用的“内隐”与“外显”相结合的融入方式,真实自然。

3.研究并遵循儿童道德自主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通过设计,给儿童留下自主思考的学习空间,较好地处理了道德认知必要合理的传授与道德能力自主建构之间的关系,促进儿童在自主学习中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治意识。

4.针对儿童探究精神不足的现实,在全面体现课程核心理念和目标的同时,突出了“乐于探究”的要求,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些较有特色的活动,引导儿童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努力培养儿童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特色是:

1.准确地把握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定位,注意与小学和高中教材的衔接。根据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道德、法治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设计、编写了富有青春气息的内容,引导学生热爱青春、珍惜青春,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等思想道德素养。

2.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整体设计上,做了较为系统的思考和安排。教材既关注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各自特点,又关注两者的关联性,采用生活导入、情境再现、问题讨论、价值辨析、导航引领等方式,在融入和呈现方式上的探索是有益和有效的。

3.根据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对道德、法治进行融合的同时,又注意对心理健康和国情等领域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在结构上不断研究和调整,进一步优化教育内容,较好实现教材的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的特点。

4.选择初中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问题和典型事例作为素材,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将对矛盾冲突的认识、辨析作为道德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必要环节和重要过程。教材既是生动活泼的,又具有一定的深度。

(来源:教育部官网,作者系道德与法治教材审查专家、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地方声音:马鞍山一线教师

《思想品德》更名《道德与法治》,强化学生道德教育和法治精神。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提出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按照这一要求,教育部要求,今年9月份,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体现了国家对国民特别是青少年学生道德和法治精神的要求更高了。品德只是个体的品德,但道德的覆盖面则更广、要求更高。法治也体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精神。

新教材的编写更加符合学生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素材的选择上突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在单元栏目的设置上,也更加突出强调了道德的实践性。正文之前,从“运用你的经验”这个栏目出发,慢慢深入,除了正文之外,“探究与分享”“阅读与感悟”“方法与技能”“相关链接”4个板块,便于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课堂活动,正文后的拓展空间留给了学生很大的发挥余地。此外,在课本的编写上,也避免了很多“高大上”的说教,更加抒情唯美,可以让教材更加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马鞍山市中学政治特级教师、教科院教研员吴望民)

历史删减30多个知识点,突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此次历史课本的修编总体上体现出来的特点是:总量减少了、难度降低了、重点更突出了。

以前的教材是学习主题,现在弱化主题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选择最基本的史实,删除了繁难偏旧的内容,减少了30多个知识点,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了。比如,中国古代史中,元谋人、尧舜禹的传说、禅让制等内容不再学习,增加了文景之治、安史之乱、宋朝重文轻武的内容,同时在课本的编写中也吸收了最新的历史研究成果,比如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放在了世界现代史的学习板块之中,这根据的就是最新研究成果。因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已经基本得到公认。

除此之外,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主权和海洋意识以及与法治教育有密切联系的史实,也都纳入了新版课本之中。

(马鞍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历史教研员 徐灿华)

链接

中小学教材变革历程

1950年1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这是当时唯一一家以研究、编写、出版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教材为中心的出版社。1951年7月,人教社第一套语文教材面世。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教材要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行多样化”“提倡各地编写适应当地农村中小学需要的教材”。同年推广使用的人教版第九套全国通用中小学教材前后使用了十几年。

200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启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通知》,实行课程改革,各出版社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后,各地选择使用。

2011年,最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颁布,本次教育部组织的新编3科教材即据此标准编写。

猜你喜欢

价值观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