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的“优质、特色、多样化” 仍在路上
2016-11-25
【编者按】2016年9月下旬,全区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推进会在乌兰浩特召开。这是连续三年召开同一主题的会议了。为何如此高密度、高频次的召开普通高中会议?
2010年3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颁布,其中对普通高中教育作出如下表述:“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
2012年,教育部又在《2012年工作要点》中重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保持高中阶段教育普职比大体相当。鼓励普通高中学校办出特色,探索区域高中多样化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的模式和办法。
我区在推进这项工作时,将其表述为“优质、特色、多样化”。倘若从逻辑上讲,这或许是一个有瑕疵的句子——因为这三个词语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包容、交叉关系:“优质”的教育必定是有“特色”的教育,光有“特色”,没有质量,纯属白搭!“特色”又是“多样化”的前提,所有的学校有“特色”了,在一个区域必然是“多样化”的。而“多样化”又有两层含义。一是说一个地区的普通高中教育要多样化(包括办学主体的、学制的、课程等等),不可千校一面;二是一所学校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可供选择的教育,不可万生同模。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说到底就是要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要,适应每个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因此,“优质、特色、多样化”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普通高中追寻的目标。
本期《特别关注》刊发三篇文章,供普通高中校长、教师及行政管理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