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
2016-11-25谢小庆
谢小庆按:这是对我的思想产生重要影响的一次谈话,使我看到了可以丰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督教的精华。真希望每个教师、每个家长都能听到奥登博士的这次谈话。讲座的题目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Culture and Pedagogy:Learner-Centered Teaching)》。讲座是以英语形式进行的,本纪要是我根据记忆翻译整理,未经奥登博士本人审阅。
我今天谈话的主题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我打算从根本上讨论一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的思想基础,讨论一些深层的文化因素,而不仅仅是讨论一些表面现象和教学方法。
在中国,早上妈妈把孩子送到学校门口时常常会说:“努力学习,听老师的话。”在澳大利亚和其他英语国家,妈妈在学校门口吻别孩子时常常会说:“精彩地过上一天。”
在中国,当婴儿蹒跚学步的时候,爸爸妈妈通常会用手扶着婴儿,怕婴儿摔倒受伤。在澳大利亚和其他英语国家,爸爸妈妈通常会鼓励孩子在地毯上尝试自己走,并不太在意孩子会摔几下。当然,也会避免孩子受伤。
这种现象与澳大利亚的基督教、天主教和犹太教文化传统有关。按照基督教的教义,每个人都有做错事的倾向,只有那些努力克服自己做错事的倾向并努力做正确的事的人,才能够进入天堂。否则,就会进入地狱。人生的目的就是进入天堂。
好的人生就是常常做正确的事情,不伤害他人,不欺骗,不偷盗。不仅不能做错事,甚至不能有错误的想法。按照基督教的教义,上帝可以知道你内心的想法。同时,了解自然,努力避免受到自然灾害的伤害。
不论穷富,不论国王还是乞丐,不论教授或是文盲,一个人进天堂或进地狱,完全是由他自己决定的。这里,父母、老师、朋友、情人,甚至牧师的努力都不能代替,任何其他人的努力都不能代替,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你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对行为的后果负责。只有你能把自己送进天堂。这就是基于基督教教义的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
从这种个体主义的观点出发,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人克服做错事的倾向,帮助人避免做错事。第一,使孩子知道,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不能让老师为自己负责,也不能让父母为自己负责。第二,要了解世界上的因果关系,了解事物之间具有因果联系。这是当代“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的宗教、价值和哲学基础,是其思想内核。“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是植根于基督教传统的。
尽管当代许多人可能不再保持对宗教的信仰,但其中的一些核心价值观是符合人性的,仍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目标和生活态度,尤其仍然影响着今天的教育系统和司法系统。
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责任意识,帮助孩子尝试做出一些选择并观察其结果。因此,要不断地要求孩子进行尝试,尝试一些错误的选择,有时可能会因此受到伤害。当然,要避免严重的伤害。因此,需要经常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例如,你要买什么颜色的牙刷?)而不是替孩子做出选择。(例如,蓝的好看,买蓝色的牙刷吧。)正如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所说:“设置一系列的情景,让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甚至发现一些需要靠创造性发挥才能解决的新问题。”
一旦孩子被详细地告知完成任务的方法,他就不会再去努力自己寻找答案。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的主要原则是:
1.教师少做,让学生多做。
2.教师尽量少“告知”,给学生更多“发现”的机会。
3.教师要围绕教学目的设计尽量多的任务。
4.教师要尽量多地建立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模型。
5.教师努力促成学生们之间互相学习。
6.教师努力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氛围,努力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条件。
7.教师尽量提供丰富的反馈信息,包括形成性和总结性的评估与评论。
总之,要以学生而非教师为中心。
教师的主要责任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课堂的主要目标不应是覆盖教学内容(cover the content),而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试错”机会。老实说,我恨“覆盖(cover)”这个词。内容仅仅是使学生形成能力和把握学习策略的载体,掌握特定内容并不是教学的主要目的。
至关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发展自己的优势,改进自己的不足。
在备课时,要注意仅仅讲必须讲的话。可讲可不讲的话要尽量不讲。要注意提供更多的演示而不是讲解。要注意教学的趣味性,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要善于制造悬念。
要尽量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感觉,使他们感到“我能,我能做,我能做好”。
要鼓励学生进行试错,不要担心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走弯路,要善于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如,在外语课上,教师用外语读了这样一段话:“我的邻居每天早上送她8岁的儿子去学校。在学校门口,她吻别她的儿子,对儿子说,希望你精彩地过上一天。”
之后,他问学生们:“这段话讲的是什么?”
一个学生说:“好像是在谈一个小孩。”
在“教师中心”的课堂上,老师会说:“是的,是讲一个妈妈早上送自己的儿子去上学。”
在“学生中心”的课堂上,老师会问全体学生:“是否还有其他同学听出在谈一个小孩?是否有其他同学听到其他的东西?”逐渐,学生们凑出了阅读材料中的大部分内容,但还缺一些内容。老师说:“现在,我再读一遍,你们要注意,那个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那个孩子几岁了?在学校门口,妈妈对孩子说了什么?”
最后,只有当一些新的内容学生不可能自己听懂的时候,教师才向学生讲解新的内容。
课桌、椅子的下面最好能够安上可以滚动的轮。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课堂的进程随时组成不同的活动小组,通过小组活动来共同完成一些任务。
(简·奥登(Jane Orton)博士,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育学院外语教育主任、维多利亚州汉语教师培训中心负责人。本文系谢小庆教授根据录音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