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证“哈佛凌晨四点半图书馆”真相
2016-11-25乐梦然
乐梦然
哈佛学生是怎样学习的?不知从何时起,有一个说法流传甚广——哈佛学生异常刻苦,他们的图书馆哪怕到了凌晨四点半仍然灯火通明、座无虚席,此文言之凿凿,还有图片为证。
你去哈佛,代我看看图书馆真相
几年前,李柘远刚到耶鲁读本科时,第一次从网上看到题为《哈佛凌晨四点半的图书馆》的文章。那是一篇被疯转了10万+的爆款鸡汤文,虽然没有通读全文,但文中那张“灯火通明,座无虚席”的哈佛图书馆照片却让李柘远和很多人一样,有种被打了鸡血的感觉。
最近在微信朋友圈里,李柘远又见到有朋友在转这篇文章,此时,他已成功申请哈佛商学院的MBA。成为哈佛学生后,再打开那篇文章读下来,李柘远不禁吓了一跳。文中罗列了哈佛的“校训”和“箴言”,可惜每句英语都千疮百孔,语法错误连篇,令人不忍直视。这些错句让他对文章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再回想自己在耶鲁读本科时的情况,哈佛和耶鲁同在美国东部,又都是老牌常春藤名校,因此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耶鲁,李柘远没遇到过这么使蛮力读书的同学,他判断哈佛同胞同样不可能这么苦哈哈地读书,看样子这篇鸡汤文极有可能是杜撰的。
2016年8月底,准备启程去哈佛之前,李柘远在微博上向自己的朋友和粉丝征询:关于哈佛他们最想知道些什么,他可代为调查、解答。本以为,大家最关心的理应是哈佛最牛的教授、最受欢迎的课以及这里的学子是如何学习的。没成想,不少同学留言请他“验证”哈佛图书馆凌晨景象的真伪。
粉丝的留言一下激起了李柘远的正义感,他知道国内很多大学生都读过此文,很多人信以为真,甚至以此激励自己。他清楚那篇爆款文的可信度并不高,不能由着假信息继续“猖狂”地流传,更多人被妖魔化的毒鸡汤误导。刚好开学初期不太忙,本着对同学们负责的态度,李柘远决定做一次不含糊的尽职调查。
李柘远百度了一下,搜索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市面上甚至都有以此命名的励志书,还不止一种。他随便打开其中一本书的百度百科,就看到一段雷人的描述:“在哈佛,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正宗100个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哈佛的医院,同样的宁静,不管有多少在候诊也无一人说话,无一人不在阅读或记录。医院仍是图书馆的延伸。哈佛校园里,不见华服,不见化妆,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
李柘远被作者大胆的创作惊呆了。他还看到网上也有一些零星的辟谣贴,但基本都是观光客和短期交换学生写的,他们的结论虽然跟自己一样,认为这些言论是虚假的,但基本都是用一种网络化的、轻松的语调在诉说真相。大致就是“我到此一游了,我跟大家说一下,关于哈佛图书馆凌晨四点半的新闻是假的”。
80家只有一个显示24小时开放
8月28日,李柘远抵达哈佛。办完入学手续后,他开始着手调查。他首先访问了哈佛的官方网站,查询哈佛图书馆的相关资料。原来哈佛竟有大大小小的图书馆80家!以李柘远一人之力,想要跑遍这80家图书馆不是件容易的事。机智的他马上想到了筛选法,既然鸡汤文中提到了凌晨四点多同学们还在图书馆夜读,那么那些午夜十二点前关门的图书馆就可以直接被pass掉了。他登陆哈佛大学图书馆网页,点击查询图书馆开放时间。下拉页面逐一查看,李柘远发现哈佛几乎所有的图书馆都在零点前闭馆,只有勒蒙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显示为“24小时”。
为保证调查足够严谨,李柘远点击了“按周显示图书馆开放时间”这个选项。他这么做是想看看期末考试期间,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是否会为了方便学生复习而有所延长。每年12月初到中旬是哈佛大学各院系的期末考试周。他将时间选择在12月4日~12月10日这个周期后,再次查看各图书馆的开放时间。然而,哈佛校内图书馆的闭馆时间并没有因为考试周这一特殊时期而有丝毫改变。勒蒙仍是列表显示的唯一一间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为避免漏看错看,李柘远又专门在图书馆信息的页面上输入“24hr”这个关键词,结果全页面只有7个“24hr”,均出自勒蒙图书馆, 其他图书馆最晚也只到零点就闭馆了。
从官网显示的时间来看,大多数哈佛图书馆都是“今天开门今天闭馆”,只有勒蒙图书馆一家通宵“灯火通明”。因此若想看到哈佛学子在凌晨四点半的图书馆里发奋苦读的景象,李柘远认为必须去勒蒙一探究竟。
随机采访30位同学,无一如此
想到网上的文字信息可能和实际情况有出入,李柘远在哈佛庭院本科生出没最多的地方,以及图书馆、宿舍区、食堂等其他区域进行了随机采访,他一口气采访了30位哈佛在校生,他们均来自不同的种族、不同的国籍及不同的专业,既有刚入学的大一新生,也有已在哈佛苦读多年的博士生。
李柘远的问题大致为:你经常在哈佛的任意一家图书馆里学习吗?你通常会在里面学多久?是否会在图书馆熬夜到后半夜,比如凌晨四五点钟才离开?
受访的哈佛学生给出的答案出奇的一致,30位受访者表达的中心思想基本都是自己不会在图书馆苦读到后半夜,也没看到或听说身边有同学这么做,更不认为这样做有必要。
比如哈佛本科大二学生Jessica的回答是:我每天都去勒蒙学习,基本学到十一点多就回宿舍了。我每天需要至少六小时睡眠时间,不然大脑会没法工作。十一点多离开时,图书馆里的人通常就很少了。不清楚到后半夜还会有多少人,但估计是寥寥无几。商学院二年级的学生Liz则表示:商学院学生去图书馆学习的相对比较少,因为商学院图书馆每天关门都挺早,绝不可能有学生在那里苦学到后半夜。
Laura是哈佛教育学院硕士一年级学生,她说自己平常都去教育学院旁边的一家咖啡馆学习。相较于安静的图书馆,她更喜欢有点人声甚至嘈杂的环境,那样反而更能集中注意力。咖啡馆11点打烊,她生活很规律,每晚十二点前就得睡,早上七点起床。自己也无法理解习惯学习到凌晨四点的人。
医学院三年级博士生Robert承认医学院的功课很多,所以同学们都比较刻苦,但也不至于学到后半夜。他认为效率很重要,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那间24小时开放的勒蒙图书馆他几乎没有去过,据他所知,身边医学院的同学去那里刷夜的人也非常少。
眼见为实,四家图书馆,实地确认
通过官网查询和随机采访这两种方法调查后,真相基本已经浮出水面了,国内互联网疯传的“哈佛凌晨四点半图书馆的盛景”应该不存在。为确保万无一失,也希望自己的调查做得比较完整,李柘远决定再花一个晚上去实地拜访哈佛校园里的图书馆。
除了勒蒙图书馆,李柘远又选择了三家图书馆一起实地查看。另外三家包括哈佛最大的图书馆——怀德纳图书馆(Widener Library);选择燕京图书馆(Harvard Yen-Ching Library )是因为它与跟中国和东亚相关,位于哈佛东亚研究学系区域内。中国和东亚学生比较刻苦,或许他们会学到最后。至于哈佛商学院校区内的贝尔图书馆(Baker Library),因为李柘远就是商学院的学生,他觉得应该把自己本学院的图书馆包括进去,虽然通过在官网上查询后他已得知,这家图书馆每天很早就关门了。
为了能在一天里跑遍这四家图书馆,在时间的分配上,李柘远也做了调整,商学院的贝尔图书馆下午五点就关门,因此下午四点半前他需要进馆。燕京图书馆10点关门,他第二站就去了那儿,怀德纳图书馆12点关门,他11点半赶到。最后一家勒蒙图书馆,李柘远并没有选择在凌晨四点多前去,而选择在凌晨两点多进行实地探访。在李柘远看来,如果凌晨两点多勒蒙图书馆里在学习的人已经很少了,那么凌晨四点多时绝不可能出现人满为患的场景。
每到一家图书馆,李柘远总会采访该馆的图书管理员,询问他们到底有没有学生会在此熬夜苦学到凌晨四点半以后。在商学院贝尔图书馆,他得到的回复是:商学院学生喜欢在宿舍或咖啡馆学习,啃书到深夜的人不多,因为很多人晚上比白天还要忙,得穿梭于各种社交和招聘活动,这也是商学院图书馆只开到傍晚的原因。
燕京图书管管理员则表示,来他们这的教授和学生不少,但一般都是查书、借书,真正留下来自习的非常少,到了夜晚9点以后就很少有人在此自习了。因此燕京图书馆关门较早。
怀德纳图书馆接受采访的管理员是老员工,他已工作多年,据他回忆,自己在图书馆工作的这些年中,从没碰到过图书馆破例通宵开放。虽然作为哈佛最大的图书馆,每天来这里学习的人很多,但11点以后就走得所剩无几了,因为来学习的每位同学都知道这里12点闭馆。
采访勒蒙图书馆管理员时,李柘远特意拿出那张网络上热传的照片给管理员看,管理员连连表示这肯定不是勒蒙图书馆!他指着照片说,勒蒙根本没有照片上的自修室。平日里到了晚上11、12点时人就很少了,更别提后半夜了。李柘远不甘心又追问到如果在期末考试期间有无学生通宵刷夜的可能?管理员表示,考试前的一两天,图书馆里来学习的人会稍微多一些,但也绝对不是“人满为患”,基本午夜两点以后就没人了。
经过以上三种验证方法,李柘远结束了对哈佛大学图书馆的调查。当他凌晨三点从勒蒙图书馆走出来时,整个哈佛校园都已沉浸在睡梦中,回荡在李柘远耳畔的只有早起鸟的鸣叫和自己的脚步声。
通过这次调查,李柘远认为哈佛图书馆没有开到后半夜是有其原因的,因为哈佛学生本身并没有这样的需求。供需一定是平衡的,如果学生们每天有通宵学习的需要,图书馆一定会延长闭馆时间。通过走访,他还发现,像哈佛和耶鲁这种名校的学生大多会用巧劲读书。以耶鲁为例,几乎所有人都把学习安排得很紧凑,他们会列出自己一天的工作清单,把当天的学习任务一条条列出来。有些同学还会进一步划分优先级、给自己设置完成一项功课的时限,比如,“7点钟晚饭前必须把50页的阅读做完。”他们不认为学得越晚就越有成效。而国内很多同学,常常会把“我昨晚刷夜刷到几点”当成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儿。
Q&A
《大学生》:为什么一到哈佛就开始着手调查此事?
李柘远:我本科在耶鲁读了四年,来哈佛读书,除了倒时差,其他方面基本不需要适应,我感觉很亲切。我们9月才开学,我8月底就到学校了,那阵子,刚好没太多别的事,就展开调查了,也希望可以借此了解哈佛。
《大学生》: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小细节,你的那篇调查报告有多处截图、数据,甚至连最开始微博粉丝和你的对话以及你在图书馆官网的查找情况,都一一截图,重点内容还用红笔圈出来,看得出你很严谨、细致,之所以如此,是担心此文一出会有人站出来质疑你吗?还是跟你学经济学的背景,一贯的做事风格有关系?
李柘远:既然要做调查,就得有理有据,尽我所能把细节,把有关我结论的证据用一种最严谨的方法一一呈现出来。这跟我本科读经济学背景有一定关系。经济学是讲求曲线和公式的专业,所以凡事都不能太随意,不能一拍脑门认为这件事是这样的,那个是那样的。我希望用事实和证据说话。
此外,从耶鲁毕业后,我在高盛集团(世界著名投资银行)工作了两年。在投资银行工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做事得严谨,比如在做一间公司上市的项目时,需要我们做很多细致的IPO尽职调查工作。其实这次做图书馆调查也有点像是个尽职调查,当然它没有公司尽职调查那么严肃。
《大学生》:调查报告中提到,你随机采访了30位同学,对一所大学尤其是世界著名大学,只抽取30人作为样本调查,覆盖面够大吗?有说服力吗?为什么不去图书馆查找有无统计每天进出场馆人数的相关大数据来做说明呢?
李柘远:这30多位同学,都是我完全不相识的。为了保证客观性,我没有采访任何我的朋友。所有的采访对象,全是我在路上随机拦下采访的。这30位同学来自哈佛不同院系、不同年级,他们的年龄、国籍甚至种族都各不相同,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样本的普遍性和不重复性。为了确保同学不重复,我特意选择了哈佛本科生出没最多的哈佛庭院进行随机采访,每次采访之前,我都会先询问对方的基本情况,如果前面两个已采访过低年级本科生,那么第三个一定得是大三大四或者研究生,如有重复,我就选择放弃换人。我采访的同学基本覆盖了哈佛所有的学院: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教育学院等都有。
至于图书馆统计每天进出馆人数的大数据,我并没有找到,因此只能实地考察。走访每家图书馆时,除了亲自观察、拍照记录,我都做了双保险,一对一跟管理员进行了核实、采访。
《大学生》:这件事之后,还会不会继续对哈佛校园内或其他网上热议的话题作出更正和校队?
李柘远:找茬和纠错不是我一贯以来的习惯,但是对真实和真理的追求,我还是有的。我不会刻意去找这里错了,那里不对。如果看到一些关于哈佛不太客观有偏颇的情况,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还是会去做一些辟谣,我觉得纠错本身不是为了纠错,而是希望大家不要被一些错误的信息蛊惑和误导。
《大学生》:经过自己的实地考察后,你对哈佛图书馆有什么初步印象?
李柘远:我平时也很喜欢泡图书馆,在图书馆里看书跟在咖啡馆不太一样,在书香的气氛下,看着周围同学看书、写作业,你常常会有一种被激励的感觉。
哈佛图书馆里有很典型的美国常春藤大学的感觉,学术味很浓。没有人在图书馆吃东西、讲话。哈佛资源优厚,图书馆里座位很多,学生们从来没有为抢座头疼过,因此不会出现占座现象。自习室和阅览室都设计得很漂亮,当哈佛学生的确很幸福。
《大学生》:调查发布之后,经过互联网的传播,目前有什么反馈吗?
李柘远:我觉得挺惊喜的,这篇调查发布之后,所有的言论基本是一边倒地支持我,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有人说风凉话。
一开始我只是发在自己的微博上,后来经过一些微博大号的转发,逐渐形成了病毒式的传播,截止到目前,这篇调查已经有六七千万的阅读量了,我自己的微博也因此涨了不少粉,很多网友给我留言,谢谢我给大家辟谣,还原真相传播正能量。
记者手记:
采访李柘远之前,我照例做功课在网上查找了很多关于他的资料,原来这个90后大男孩来头不小:耶鲁本科,哈佛研究生,是个不折不扣的超级学霸,更厉害的是,此人不但学习好,还帅出天际线,曾有好几次在路上被星探发现后邀请他加入模特公司,都被他一一婉拒。他的微博有12万粉丝,年初还曾经发起过一个“100天10本书”的活动,号召大家一起读书。
这样一个堪称完美的大男孩去做这么一件事,坦白说,一开始,我曾以“小人之心”地认为他别有所图,难不成借话题炒作?在列采访提纲时,我心里对他做这件事的初衷始终有个大大的问号,一些问题也提得比较尖锐,我想弄清楚,他到底出于什么目的来做这件事,执行的过程是否真的严谨、认真,还是看起来“严谨”。
因为有地域的差异和11个小时的时差,我们只能通过电话采访。此前其他跨时区的电话采访,我遭遇过受访者突然“放鸽子”,还有的甚至完全忘记了约定的采访时间,只好另改计划。但李柘远非常守时,极力配合我的时间,我们约定在北京时间晚上9点采访,他在美国时间清晨6点多就提前发信息提醒我,虽然只是一个小细节,其严谨的个性可见一斑。
采访中,他谦和有理,坦诚对谈,我相信这是一个有热情的大学生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仅此而已,别无他心。
责任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