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绿色转型促恢复
2016-11-25李凤双王凯许正
李凤双+王凯+许正
历经全面停伐两年多阵痛,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坚持做好升级改造“老字号”、深度开发森林生态“原字号”、培育创新第三产业“新字号”等“三篇文章”,初步走出了一条绿色转型发展之路,从“一木独大”转向发展“六大产业”,林区“绿水青山”渐变“金山银山”,实现了生态和经济的双恢复。
从1964年开发,到2014年成为我国首批全面停伐林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50年累计提供商品材1.1亿多立方米,但“竭木而伐”也使林区活立木蓄积量减少九成,森林生态持续恶化。
2001年起,大兴安岭加格达奇林业局率先主动停伐,到2014年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伐,林区“阵痛”频显:整个大兴安岭一半木材企业面临倒闭,大批一线生产人员的生活陷入困境。塔河县塔林林场党委书记司勇说,职工平均月收入由3000多元骤降到1000元左右。
尽管遭遇种种困境,但大兴安岭地区审时度势,决定以思想的大解放、真解放,推动林区绿色转型,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严守“生态红线”。
“一米商品材也不能采、不能动,决不允许触红线、碰底线。”大兴安岭地区行署资源局局长刘志说,该局组织对各林业局库存材进行清点,重点加强对木材加工企业的监管,严格实行原料购进报备和销售认证,严肃查处以外购材为名盗伐林木的违法行为。
“千难万难也要守好这片大森林,看好这片林子就是对国家最大贡献。”大兴安岭图强林业局局长胡守庆说,图强林业局所属的林场改为森林管护站,昔日的“伐木人”变成了“护林人”。大兴安岭林区累计1.7万多名职工转向森林管护工作,管护面积覆盖了全部林业用地。
记者了解到,大兴安岭地区在停伐后多次开展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的“兴安行动”,对滥砍盗伐、毁林开荒、拱地头、扩地边等行为予以坚决打击。2016年以来,共查处破坏森林资源案件61起,收回林地469亩,收缴木材120立方米。
此外,大兴安岭地区还积极探索互联网、大数据与森林防火的结合,推进无人机、远红外视频、身份证扫描登记等技术手段的应用,确保夏秋防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
此外,大兴安岭还发挥互联网创新驱动作用,整合区内网络资源,强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互联网+生态旅游”“互联网+森林生态食品”“互联网+生物医药”等方面进行创新研发和探索,取得一定成果。
如今,大兴安岭林区生态资源逐渐恢复,截至2015年底,大兴安岭地区森林面积、活立木总蓄积、森林覆盖率继续保持“三增长”,实现了森林资源“长”大于“消”的历史性跨越,此前遭遇退化的大兴安岭生态资源逐渐显现生机。
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了林区绿色转型,生态优势、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经济优势,“绿水青山”渐变“金山银山”。
中国最北的漠河县北红村,因高纬度的自然山川风貌、木质建筑风情和冬季冰雪美景吸引了许多游人,2015年的旅游收入达到350万元。北红村村支书赵民兴说,从2011年开始,北红村的游客量每年递增。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改变了村民们种地和打鱼的传统生产,越来越多的村民开起家庭旅馆,一年吃喝不愁。
在呼中区复兴菌业木耳栽培区,一片黑黝黝的木耳田长势良好。负责人关兴武从林业局下岗多年,靠镇上扶持,如今将木耳种植生意经营得有声有色。他说:“我们搞的是订单种植,销路不愁。一袋木耳的利润在1元至1.15元,看2016年的长势,收入35万元不成问题,一家子人就指着它了。”
在大兴安岭超越野生浆果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充满轰鸣声的生产车间里,世界领先的果酒、饮料、罐头、果干浓缩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行着,一箱箱精深加工后的蓝莓果干、森林果酒和保健品正陆续不断地从这里“走”向各地,打入2000多家超市,每年实现利税120万元,目前正筹备“新三板”上市。
近年来,大兴安岭文化产业、森林碳汇业等也同样取得较快发展。2016年上半年,大兴安岭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2亿元,增长9.2%。图强林业局碳汇造林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备案,以一年的碳量作质押,获得了1000万元全国首单林业碳汇质押贷款。
大兴安岭地委书记贾玉梅说,2016年以来,大兴安岭地区受停伐影响的重点产业和领域开始实现恢复性增长,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全区经济回暖,林区“绿水青山”渐变“金山银山”,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恢复。
2016年上半年,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6%,同比增幅提高1.3个百分点。“六大产业”上半年增加值增长17.7%,拉动GDP增长3.1个百分点,对经济拉动作用增强,成为全省7个资源型城市中经济率先回暖的地市。
相关链接
大兴安岭的新产业
大兴安岭着力改变“一木独大”的“大木头”经济,通过升级改造“老字号”、创新驱动深度开发森林生态“原字号”、培育创新第三产业“新字号”,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森林生态食品业、生物医药业、森林碳汇业、水经济和绿色矿业及文化产业等六大产业。
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办法,对传统“老字号”企业进行升级改造,融入市场、寻找市场、抢占市场
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将原来的建筑工程处、筑路工程处、建筑材料厂等3户国有企业转制为股份制企业。其中,建筑工程处改制后,已成长为拥有17家分公司和附属单位的集团,每年上缴税收达700万元。
大兴安岭地区还对神州北极木业公司、国林矿业公司、国林旅游公司和国际林业投资公司等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升级改造,平均每年上缴利润 1736万元。
采取“因企施策、梯次扶持、创新驱动”的办法,创新驱动深度开发“原字号”产业
大兴安岭依托17.6万公顷黑土耕地和678.4万公顷森林资源,围绕食用菌、野生蓝莓、北药种植、水资源等“原字号”产业,在原料、立项、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倾斜,还坚持“线上线下结合、直销代销结合、内销外销结合”的方法帮助“原字号”企业扩大销售渠道,支持其在精深加工方面取得更大效益。
大兴安岭林格贝寒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左方说,大兴安岭地区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中科院等部门合作,深度研究野生植物,实现有效成分提取和生物药品、功能食品天然原料开发,依照市场规律,通过创新驱动深度开发的“原字号”产品,远销国内外。
将全域森林生态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培育创新“新字号”产业
凭借“大森林、大界江、大冰雪、大湿地、大石林”的独特景观,加强以漠河、图强为核心的“大北极”旅游区创新升级,并开发森林穿越、湿地观光、界江揽胜、冰雪体验、养老养生和低空飞行等新颖、优质、多元的旅游产品。
近年来,以“北”为媒的文化产业创新也日趋成为引领林区转型的新动力。记者在北极村采访发现,当下的北极村不仅深掘“最北”旅游文化,更结合大兴安岭地方文化特色引入岩画文化、知青文化、古驿站文化、养生文化等多元文化旅游项目,每年都会吸引数十万计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找北”,独具特色的“神州北极”品牌影响力初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