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金融的“王者之道”

2016-11-25杨妍琳

时代金融 2016年27期
关键词:大数据互联网金融

【摘要】大数据时代,信息科技的不断成熟推动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在金融领域,随着金融科技和大数据技术的渗透,旧的银行体系正逐渐被解构与重建,本文从大数据金融“法”、“术”、“势”三个方面入手,对大数据金融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大数据 互联网 金融

先秦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提出了“法”、“术”、“势”的理论,依法行事,权术谋略、借势造势,三者相辅相成,最终即能成就王者之道。时至今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科技的不断成熟推动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在金融领域,随着金融科技和大数据技术的渗透,旧的银行体系正逐渐被解构与重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传统的金融机构是固步自封、作茧自缚?是做追随者,亦步亦趋?还是突破性创新,引领时代发展?把握机遇,因势利导,新时代的王者即将归来。

一、大数据金融之“法”:“法”,即“法规”“制度”

第一,从大数据金融体系构建层面看,任何新兴业态的良性发展都需要具备公平的市场环境,健全的法律保障。就如同种子的培育,需要适合的土壤、适宜气候,耐心的灌溉。纵观各国历史,凡是相关法律法规较为健全,开放包容的国家,科技进步往往越快,新兴业态也层出不穷。以美国为例,早在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拜杜法案》,让大学、研究机构能够享有政府资助科研成果的专利权,极大的带动了技术发明人将成果转化的热情,《拜杜法案》出台十年之内,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率翻了十倍,重塑了世界科技的领导地位。《拜杜法案》的核心思想是分享成果、分享创新,从而增进社会财富。科学的科技政策、优越的科研条件以及自由的创新精神,让美国半个多世纪以来保持着绝对的创新竞争优势。从国内情况来看,2015年以来,在“互联网+”浪潮和顶层制度设计的推动下,大数据技术及服务快速发展,《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国家顶层设计的重要文件先后出台,给涌现的大数据浪潮掀起波澜,开启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新格局,培育了高端智能、新兴繁荣的产业发展新生态,各种网络金融、数据服务公司、第三方征信机构层出不穷。大数据金融被广泛应用于信用贷款、征信风控、精准营销、预测市场走势、维护金融安全等各种领域。然而表面繁华的背后,问题仍然如影随形。最突出的两个问题是合法性的问题以及共享与安全的问题。大数据金融离不开数据,大量私人数据需要被收集和提取,如何界定私人数据与公共数据的界限?如何保护个人的数据稳私权?数据安全和数据市场规范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而面对大数据技术发展与信息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在法律方面依然没有很好的解决,目前的立法与监管的框架与逻辑和时代发展节奏不完全吻合。另一方面,大数据的本质是信息的开放与共享,但现实情况是数据的共享在各个行业之间仍然存在各种壁垒。近年来,国家政策方面表现了积极推动大数据发展的态度,但整合分散的数据源仍然是一个障碍,行政主管机构拥有大量的原始数据,但涉及多部门管理,地方政府的统筹协调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是转让给具有高级计算和储存能力的大型数据公司,还是与各类企业共享,数据开放的尺度仍然是当前有待摸索的难题。2016年年初,贵州出台了全国首部大数据地方法规《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对大数据定义、数据共享、公共机构采集数据、大数据平台“云上贵州”、数据权属、数据交易和数据安全等方面作出了规定,在大数据立法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对国家层面立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支持。法规的确定,也将为大数据金融良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从大数据金融发展主体自身层面看,金融机构规范大数据金融业务发展,需要制定内部规范的制度和体系,建立数据管理机制,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严防数据泄露。在大数据应用上,要合规创新,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合规体系,统一风险偏好,加强全过程动态风控监管,为各项业务划清红线,明确业务发展边界,建立对客户的风险甄别及风险对冲机制,有序开展大数据金融创新,建立严格的风险隔离和防火墙机制,为大数据金融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

二、大数据金融之“术”:“术”,即“技术”“战术”

第一,技术层面,重在工具。大数据技术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发展,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应用等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进展。在金融领域,金融数据经过多年的积累,历史数据量庞大,随着大数据工具的日益普及,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助推,金融数据挖掘能力也得到飞跃式的发展。比较突出的是SAS、R等计量统计分析工具被应用于预测建模、机器分析和实现数据的可视化,计算能力的显著提升,更助推了数据集中相关性分析,提高模型预测的精准度。在另一层面,仅仅依靠金融行业自身的历史数据具有局限性和不对称性,以此为基础进行建模分析存在极大缺陷,需要通过引入各种渠道的外部数据,补充客户的消费习惯、支付能力、支付偏好等行为数据。在工具应用上,网络爬虫工具通过梳理公开信息网站信息,分析挖掘、数据清洗、中文分词、关键字提取能力,在海量媒体、政府、社交等外部网站,自动抓取客户相关行为信息,对客户欺诈行为、失信行为进行甄别。内外部数据源的清洗、整合及模型生成、优化到管理维护,构建更加完备的金融数据体系。

第二,战术层面,重在应用。近年来,大数据金融的应用发展开始出现蓬勃发展的机遇期,创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主要体现在精准营销和风险控制两个方面的应用。

在精准营销方面,就大公司类客户而言,利用建立在充足数据源基础上开发的大数据模型,分析出企业所处行业的业务规律、挖掘企业的潜在需求、计算企业的真实生产经营状况和还款能力,进而优化金融产品设计方案,提供不同的营销策略,提升金融服务针对性。同时,通过综合衡量宏观环境、市场状况、企业对金融机构的综合利润贡献、自身规模、行业、市场地位、风险状况等各方面因素,借助大数据分析应用,对企业进行多维的盈利分析,对金融机构自身进行贷款定价分析,双方均实现了精细化管理;就个人客户而言,大数据全方位的应用成果展现于“360度客户画像”,其重点就在于扩充客户信息来源,获取尽可能多的非结构化数据,从单纯的金融领域延伸到电子商务、社交媒体、游戏社区等等客户生活方方面面获取数据来源,经过数据加工,利用大数据的计算能力,掌握客户行为偏好、消费偏好、社会阶层、现金流水等情况,细化到每个客户个体的分析,甚至可以推断客户的个性、情感,预测客户期望和需求。在这方面可以借鉴阿里巴巴集团的做法,近年来阿里集团积极构建大数据布局,在原有C2C电子商务平台的基础上,在支付宝、余额宝、微博、陌陌、音乐网站、高德地图、打车软件、UC浏览、墨迹天气、美团等领域也进行了布局,通过上述平台的数据采集功能,阿里的数据渠道覆盖生活各个方面,大数据成为其最为核心的能力。除了搭建平台,还可以尝试利用金融科技成果,开发虚拟现实的可穿戴等移动设备,将金融服务内嵌其中,实现与客户的实时化、远程化地交互,以网络为媒介发布信息,撮合交易,缩短金融产品的交易路径,快速聚拢客户资源,增加客户粘性,在长期经营中积累大数据优势,为金融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

在风险控制方面,大数据金融实现了风控自动化,在开户认证、风险征信、信用评级评分、标准化贷前贷后管理、风险预警等方面得到很好的应用。依托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挖掘海量数据碎片中的关联性,构建身份验证、反欺诈、还款能力等信用模型,建立实时风险管理视图,实时计算结果,量化风险评估,帮助金融机构进行电子化的风险管理和预测,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同时解决了传统风控中数据分析的滞后性,提升效率和准确性。

三、大数据金融之“势”:“势”,即“优势”“趋势”

马云曾说:“人类正在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他认为IT时代是以“我”为中心,DT时代是以“别人”为中心,产业各方必须加强协作,信息共享和技术互补,保护消费者信息和资金安全,提升自身金融安全及风险防控能力,加强与同业合作,分享金融风险甄别及反欺诈经验,通过行业自律组织加强信息共享,提高整个行业风险防控水平,提升社会公众长期利益,联防联控,营造更全面的安全生态。大数据金融时代,合作共赢必定是发展趋势。在大数据技术体系中,数据是各方连接的中心,数据交易平台促进了大数据链条各方的整合,通过搭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产生聚合效应,实现客户信用信息共享和查询,有利于改善全社会的诚信环境。传统银行在规模、客户数量、信息、资金等方面具有优势,尤其是中小银行,如果能以开放共享的态度,积极与各方合作,那么无论是在技术缺陷弥补、信息渠道拓宽,还是在客户资源整合、风险防控体系共建等方面都将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简介:杨妍琳(1979-),女,回族,广东广州人,任职于江苏银行风险管理部,研究方向:金融学。

猜你喜欢

大数据互联网金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P2P金融解读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