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搬出深山奔小康

2016-11-25李鹤文叶飞

当代贵州 2016年35期
关键词:搬迁户易地园区

李鹤 文叶飞

江口县积极探索出易地扶贫搬迁“四定法”,较好地破解了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的一个个难题,让搬迁群众搬出希望、搬来幸福。

初秋,走进江口县双江街道窍湾、凯德街道周屯、坝盘集镇三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要求,高标准、高起点、科学规划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规划区内,一栋栋土家风格传统民居鳞次栉比,整洁宽畅的街道两旁正在有序进行美化、绿化、亮化工程,一个个环境优美、产业配套、安居乐业的移民新村跃然眼前。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条决战贫困的通途,要把居住在深山区的贫困农户搬出来,确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必须实施困境突围。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出易地扶贫搬迁‘四定法,较好地破解了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的一个个难题,让搬迁群众搬出希望、搬来幸福。”江口县委书记袁刚说。

以就业岗位定搬迁人数 破生活保障难问题

江口县以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为目标,以就业岗位定搬迁人数,实现搬迁群众就近务工,增加收入,加快脱贫步伐。

江口县人社局联合县扶贫办及乡镇对全县景区、园区、企业、合作社可提供岗位数进行调查统计,全面摸清全县就业岗位底数,建立搬迁户劳动就业帮扶安置台账。按照每户搬迁家庭至少1人就业的标准,综合区域、产业类型、岗位类型等因素,因地制宜,区域性划分确定易地搬迁人数。

坝盘镇在确定搬迁点人数之前,首先实地了解群众经济收入来源及主要致贫因素、就业现状,然后再深入搬迁点周边的种植基地、农业合作社、建筑工地等进行实地调查,统计出就业岗位150余个。因此,该镇计划搬迁150户,确保“一户一就业”,有效破解群众搬迁后生活保障难问题。

同时,根据搬迁户家庭就业需求,结合搬迁户劳动就业帮扶安置台账,合理绘制“一户一岗”或“一户二岗”的人岗衔接信息表,并进行公告和适时更新。

据统计,江口县2016年可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计划新建集中安置点7个,搬迁安置1259户4515人。

以群众意愿定搬迁地点 破“穷窝”难移问题

江口县通过组织镇村干部进村入户召开“院坝会”“堂屋会”等方式,认真聆听群众心声,广泛征集群众的搬迁意愿。同时,大力宣传国家易地扶贫政策,充分调动群众搬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当面提问和发放问卷等形式征求搬迁对象意愿,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兼顾县乡规划、交通、产业、地理等因素,科学选定几个较为理想的搬迁点,再召开村民大会,经过村民小组评议、村委复议公示、乡镇复核再公示、县初审、市审批、省抽查确认等7个步骤确定搬迁地点。最后,群众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确定搬迁意愿,选择园区、集镇、县城等安置点,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需求。

针对少部分有故土难离情结,不愿搬迁的群众,镇村两级干部反复深入搬迁户家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帮助群众卸下思想包袱。

以户籍人口定安置面积破大小不均问题

江口县以“保障基本、安全适用”为原则,结合实际,吃透政策,以户籍人口多少决定户型面积大小。家庭人口3人以下的计划住房面积80平方米,家庭人口3-5人的计划住房面积100平方米,家庭人口5人以上的计划住房面积120平方米。再根据搬迁户的家庭情况,规划安置房户型的大小和数量,做到建设与群众需求相统一。

双江街道在窍湾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通过对搬迁户家庭人口进行调查摸底,分类统计,结合国家对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的政策要求,严格按照户籍人口数确定安置面积、选择户型,既解决了“人多房挤”“房多浪费”的问题,又遵循了国家住房政策要求,群众搬迁入住后满意度非常高。

“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这个政策好,我们搬迁过来后,交通便利了,环境好了,吃水用电也不愁了,比起以前好得太多。住的房子宽敞明亮,一家人还可以在城区周边找活干,生活越来越好。”入驻窍湾新村的易地搬迁户杨勇军高兴地说。

以家庭情况定脱贫措施 破“腰包”难鼓问题

江口县针对不同搬迁户的家庭情况,分类施策,结合实际,科学制定“一户一策”的脱贫措施,有效破解搬迁群众“腰包”难鼓问题。

对于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动力的“三缺”搬迁户,通过引进种植企业到搬迁点周边发展特色果蔬种植,积极引导搬迁户参与产业发展。制定一户人均一亩的种植产业带动计划,通过政府每户补助3000元创业资金、贫困户自行贷款30000元以上作为入股或启动资金,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对于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动力、有土地的“三缺一有”搬迁户,依托搬迁点周边的蔬菜、茶叶种植基地,将易地移民搬迁户原住地土地流转给园区企业及种养殖大户,每户平均每年可获得1000元至2000元不等的土地租金收入。

对于有技术、有劳动力的搬迁户,统筹协调就业岗位,通过对搬迁户进行岗前培训,推荐搬迁户就近择业,从而增加搬迁群众的工资性收入。

对于有资金、有技术、有劳动力的“三有”搬迁户,依托农业园区,着力打造特色风情乡村旅游,推荐搬迁户修建乡村客栈及采摘篱园,兴办休闲农庄和农家乐等,做活辖区第三产业,新增就业岗位。

凯德街道周屯搬迁点针对208户贫困群众,拟定“一户一策”脱贫措施,精准统计出208户共有劳动力198人,除去外出务工的88人,对余下有技术的35人协调进入园区企业工作,对其余家庭妇女中有劳动力的就近安排到园区和产业基地打短工,基本保证每个家庭有1人以上实现就业。

凯德街道还打破区域限制,依托县城区和周边3个园区1个基地,实现搬迁群众用原有土地拿租金、用扶贫资金入股拿股金、到园区或基地务工拿薪金的“三金三变”,探索出“飞地脱贫”新模式。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突出亮点,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切实做好移民贫困户的群众工作,对移民贫困户入住后的生产生活状况进行动态跟进,保证搬前一个样,搬后大变样。确保每一个安置点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群众称心,建成富学乐美的美丽新社区样板。”江口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杨云说。

江口县是“两欠”程度最深、扶贫开发和同步小康任务最为艰巨的区县之一。居住在深山区的贫困群众大部分还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小康梦想对他们来说遥不可及。

近年来,江口县各级各部门因地制宜,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通过引领示范,借助“精扶贷”等优惠政策,带动贫困户以多种形式参与发展生产,共享发展红利,真正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

8月9日,贵州省副省长刘远坤一行深入该县凯德街道明星村、周屯移民搬迁点安置调研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时,对周屯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选址规划、工程建设进度表示充分肯定。

8月13日至14日,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巡视员杨椠深入江口县指导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到周屯、窍湾移民搬迁安置点进行现场调研,对该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

8月14日,铜仁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晏深入江口县凯德街道明星村、太平镇黑湾河实地调研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时,对凯德街道办事处周屯安置点让群众搬出“穷窝”、斩断“穷根”,依托县城区域和周边3个园区1个基地,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探索解决贫困群众搬迁后发展致富问题的积极有效做法表示赞赏。对该县依托县城和园区集中安置搬迁群众,以“三金三变”统筹解决住房、就业等问题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凯德街道周屯易地扶贫搬迁点已被选为2016年全国易地扶贫现场观摩会的其中一个观摩点。

(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搬迁户易地园区
整合后开发区(园区)名单“3+17”
铜鼓县:以“四真”提“四感” 高质量推动易地搬迁后扶工作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河北邯郸拥有现代农业园区167个
释放“六有”活力 抓实后续扶持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臧学万
易地扶贫搬迁户的社会适应困境研究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