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信息质量建模及感知差异性比较研究
2016-11-25田笑怡
田笑怡,李 晶, 2,余 琴
(1.安徽大学 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中国科学院 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190)
网络教育信息质量建模及感知差异性比较研究
田笑怡1,李 晶1, 2,余 琴1
(1.安徽大学 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中国科学院 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190)
基于用户体验视角,探究网络教育信息资源质量各维度对学习绩效的影响机理,并比较使用者对三类资源的质量感知差异,对于延伸对有关问题的认识有重要意义。通过收集233份调查问卷,使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法验证概念模型。研究发现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内容质量、形式质量和效用质量对信息使用产生正向影响,进而正向影响用户的学习绩效。通过比较课程网站、搜索引擎和在线教育社交平台的信息质量特征差异,为改进和优化现有教育资源的用户体验提供参考。
网络教育资源;教育信息质量;结构方程模型;感知差异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教育资源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再次对网络教育资源利用提出要求,强调“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加强网络教育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与共享”[1]21。Web2.0环境下教育信息的总量呈“爆炸式”增长,学习型虚拟社区和网络课程每天都提供着新的教育资源。那么,这些教育资源是否符合“优质”的标准,如何衡量教育信息资源质量标准呢?现有的文献主要围绕某一类特定的教育资源,评价的焦点集中于信息系统功能特征和硬件规模方面,多立足专家或机构视角开展质量评价研究,而较少关注到对教育信息内容的质量评价,也鲜有将教育信息资源用户作为评价的主体进行研究。事实上,用户是教育信息资源质量的直接感受者,用户使用后带来的学习效果是衡量资源是否达到“优质”的主要依据。本文将从用户使用网络教育资源的体验视角出发,建立网络教育信息资源质量评价的概念模型,通过收集用户一手数据,揭示在不同类型教育资源使用背景下用户感知高质量信息对用户学习绩效的影响机理。
一、网络教育信息质量的维度分析
信息质量是一个兼具情境特征和主观色彩的抽象概念,依赖于信息使用者的目标和任务需求。教育信息是社会信息的子集,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后,能够在信息化环境下运行且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各种资源的集合。互联网环境中存在的教育信息资源主要包括媒体素材、试题、课件、文献资料、网络课程、资源目录索引等。教育信息质量是学习者在查找和使用上述教育资源过程中对信息内容、形式和效用等属性做出的价值优劣程度的判断。尽管这种基于价值的评价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但是从教育的本质出发,对优质资源的衡量依然存在一个恒定的标准,即是否能够帮助用户完成既定学习目标、提升学习绩效、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
目前,由于缺乏坚实的理论支持,很难找到一个广泛公认的教育信息质量的评价体系,通过表1的文献回顾可以看出,教育信息质量是一个包含多维度(多级指标)的复杂变量。信息管理学和信息科学理论认为,信息资源包含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次[2]14-15。教育信息资源作为一类特殊的信息资源,也应对应包含这三个层次的特征:即形式特征、内容特征和效用特征。语法层次是信息最基本的层次,对应教育信息资源形式方面的特征;语义层次是信息包含的内容属性和逻辑属性,对应教育信息资源的内容特征;语用层次,是信息对使用者产生的价值和效用,对应教育信息资源的效用特征。基于对教育信息资源质量的多维理解,本文提出了网络教育资源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资源形式质量、内容质量和效用质量三个维度。网络教育信息资源质量的主要维度及其定义见表1。
表1 网络教育信息资源质量的主要维度及定义
二、网络教育信息资源质量概念模型构建
本文在教育学、信息管理学、信息系统、信息科学等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四个假设并构建了理论模型(图1)。
图1 概念模型
(一)信息质量与信息使用
网络教育资源各维度质量是驱动学习的内在动因和促成学习者使用的内在机制,高质量的教育信息资源对用户使用行为将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因此,本文假设:
H1:网络教育信息的内容质量与网络教育信息使用之间具有正向相关关系。
H2:网络教育信息的形式质量与网络教育信息使用之间具有正向相关关系。
H3:网络教育信息的效用质量与网络教育信息使用之间具有正向相关关系。
(二)信息使用与绩效
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一些文献报道了在个体层面上,用户使用信息系统对其绩效将产生影响,包括正向的和负向的影响。如Delone等将信息系统使用作为影响绩效的一个前置变量,并在后续研究中再次强调了信息系统使用对绩效影响的作用关系[3]。尽管信息系统使用与绩效影响的关系未定,但毫无疑问的是,如果系统不被人使用是不会存在任何绩效的,因此信息系统用户的使用行为是产生绩效的前提。信息资源也属于广义信息系统的范畴,网络教育信息是存在于互联网环境中的,依托于网络系统平台的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学习者使用网络教育信息的行为是改变其学习绩效的前置动因。在教育学领域,学习绩效是研究学习机制的关键因素,也是对学习进行研究的目的所在。本文中,学习绩效是指学习者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使用网络教育资源所取得的学习业绩和学习效益,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知识、专业技能以及行为态度等方面的综合体[4]。现有文献提出学习者参与度是影响学生学习绩效的重要因素,如Klem等研究认为低参与度会阻碍学习绩效[5]。不同于传统教育环境,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中受教育者积极使用资源即是一种高度参与的体现。由此,本文假设:
H4:网络教育信息使用与学习绩效之间具有正向相关关系。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使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法验证概念模型。
(一)变量设计与数据收集
本文的概念模型包括5个一阶潜在变量,每个潜在变量都由3-5个观测变量组成,所有的观测变量的设计都来自于已有的文献[11-12]。量表采用5点李克特量表,请被调查者在(1)“强烈不同意”到(5)“强烈同意”中选择。在确定变量的各题项后,首先进行了小范围的预调查。在设计问卷的同时,为了获取被调查者关于网络教育信息更详尽的认识,本文还对十名经常使用网络教育资源的用户进行了开放式访谈。定性研究形成的结论可以帮助完善问卷并为定量分析的结论提供合理的解释。
考虑到网络教育信息依托互联网平台,本文主要通过邀请熟人填写网络问卷来收集数据。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233份。在233个样本中,男性约占45.1%,女性约占54.9%,女性高于男性。在日常生活中女性也比男性更偏好利用网络学习,所以样本的人口特征符合一般的规律。被调查者的年龄分布在15-25岁之间,占全部调查人数的87.1%,即被调查者主要是少年和青年人。大部分被调查者(91%)是大学生。被问及较多使用的网络教育资源时,69.5%的人更偏向使用搜索引擎直接获得教育信息,偏好使用课程网站和在线教育社交平台的人分别为13.3%和14.59%,还有6人选择了其它类型的资源。超过半数被调查者使用网络教育资源的时间超过三年,可以认为样本人群具有使用网络教育信息的经验,能够对经常使用的资源质量做出判断和评价。
(二)测量模型的有效性分析
首先,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以确定测量模型的有效性。信度是指问卷的可靠性或稳定性,本文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通过SmartPLS 计算得到组合信度(CR)与Cronbach Alpha系数值来进行衡量。效度是指测量题项设计的准确性,主要包括内容效度和建构效度。由于本文的测量指标均来自已有文献,因此可以认为这些变量和题项是清晰和表意准确的,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构建效度又分为收敛效度和区分效度,可以通过因素的相关系数和交叉因素负荷量来判断。由表2可知,变量的组合信度值都在0.85以上,Cronbach Alpha系数中所有值也都在0.73以上。一般认为,组合信度与Cronbach Alpha系数达到0.7即表明测量模型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同时,各变量的平均方差提取(AVE)也都在0.5以上。根据Fornell等[8]提出的判断收敛效度和区分效度的方法,本文的测量模型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和区分效度。因为(1)每一个变量的AVE平方根都大于该变量与其它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2)每个变量内各因素间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而每个因素与其它变量间的荷载系数值则相对较低。
表2 验证性因子分析
(三)结构模型验证
本文通过SmartPLS软件对模型进行路径参数估计,然后利用bootstrapping方法对原始数据选取容量为1000的重抽样样本,在此基础上检验路径系数的显著性。从图2利用软件估计出的各个路径系数及其显著性结果中可以看出,本文所有的因果关系都通过了假设检验。本文也将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作为控制变量,但没有发现它们对网络教育信息使用产生显著影响。
图2 模型运行结果
(四)不同类型网络教育信息的比较分析
本文将常用的网络教育信息分为三类:课程网站。搜索引擎和在线教育社交平台。网络课程主要包括精品课程、大规模开放课程(MOOC)、公开课等。搜索引擎包括百度学术和谷歌学术等。在线教育社交平台包括问答型网站、贴吧、学术博客和学术论坛等类型。为了进一步揭示用户使用不同类型资源感知的信息质量差异,本文对在网络教育信息的内容质量、形式质量、效用质量各题项上选择“同意”和“强烈同意”的人进行了交叉统计分析,使用百分比进行标准化处理,结果见图3-图5。
图3 信息内容质量感知差异比较
图4 信息形式质量感知差异比较
图5 信息效用质量感知差异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理论模型的验证发现,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内容质量、形式质量和效用质量对使用行为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进而正向影响用户的学习绩效。通过比较用户使用偏好差异发现,网络课程、搜索引擎和在线教育平台三类资源在细分维度上仍然存在诸多引发用户“差评”的因素。本文建议可以通过资源间相互“取长补短”,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信息质量体验,进而提升用户的学习绩效。
现阶段,课程网站的建设常常是“为评而建”,缺乏统一性、规范性和可适用性,在满足国际标准方面与国际公认的设计较好的网站还有一定的差距。此外,课程网站的交互性也亟待加强。现有的网络课程主要以微课视频、文档、随堂测验、讨论、期末考试等模块为主,大部分仍停留在静态信息的发布上,较少设计有学生参与的环节。一些MOOC 平台虽然设置了互动环节,但功能较弱,课程内容与互动系统相分离,教师投入的时间精力有限,师生之间的互动难以有效展开。因此,网络课程在开发时,除了改善系统质量外,还应充分考虑课程的互动性。如设置多种形式的小组讨论,教师定期答疑,助教协助批改作业等,从而提高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
搜索引擎以其方便快捷、覆盖性强、检索相关度高等特点受到大多数人的青睐,而成为当前获取和利用教育信息资源的主要方式。在前期调研中也发现,许多用户在获取教育信息资源时首先是在搜索引擎上进行搜索,初步了解该信息后再根据需要转向其它类型资源。但是数据分析显示,用户对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的正确性、可信性、来源权威性等评价都较低。此外,搜索引擎的可重用性较差,这是由于搜索引擎提供的网页更新速度快,具有很强的实效性,特别是近期热门的话题在几天之后就会迅速沉没甚至消失;一些教学视频则需要使用专用的视频软件才能观看,资源的下载还需要注册、花费金币等,这些都为教育信息的再利用增加了障碍。在网络数据保存方面,维基百科、ArXiv等组织在实现数据的版本管理和长期保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建议搜索引擎服务商对涉及学术教育类的产品应进行可靠备份,为用户提供可复用的资源。
近年来,教育社交平台因其涵盖面广、互动性强、提供个性化服务等特征而为人们所重视。通过分析发现,用户对在线教育社交平台内容的准确性、信任度、来源权威性和内容丰富性的评价均高于搜索引擎和课程网站。以知乎为代表的在线教育平台可以通过网页推送、话题结构、关系网络等手段引导用户快速找到最感兴趣的话题,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用户对在线教育社交平台信息来源可验证性的评价较低,因此,建议此类教育平台的服务提供商能在系统设计中提供更多的信息源验证入口,为用户提供更具信度的资源使用环境。
[1] 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北京: 国务院, 2010.
[2] 谢阳群, 汪传雷, 许皓. 微观信息管理[M]. 合肥: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4.
[3] DeLoneH, McLean E.TheDeLoneandMcLeanmodelofinformationsystemssuccess:Aten-yearsupdat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03,(4).
[4] 贾斌, 徐恩序, 张景生. 国内学习绩效研究发展综述[J]. 电化教育研究, 2013,(11).
[5] Klem A M, Connel J P.Relationshipsmatter:Linkingteachersupporttostudentengagementandachievement[J].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2004,(7).
[6] Venkates V, Morris M G, Davis G B, et al.Useracceptanceofinformationtechnology:Towardaunifiedview[J]. MIS Quarterly, 2003,(3).
[7] 王佑镁. 国家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教学可用性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 2010,(4).
[8] Fornell C, Larcker D.Evaluatingstructuralequationmodelswithunobservablevariablesandmeasurementerror[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81, 18(1).
(责任编辑 何旺生)
Online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QualityModelling and Perceived Difference Comparison
TIAN Xiaoyi1,LI Jing1, 2,YU Qin1
(1.SchoolofManagement,AnhuiUniversity,Hefei230601;2.InstitudeofPolicyandManagement,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190)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user experience perspective to find the online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 quality affection in all dimensions of the mechanism of learning performance, and to perceive differences in comparing different types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 users. The 233 questionnaires verified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It was found that the content quality, form quality and utility quality of the online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had positive impact on information use, and then influenced the learning performance positively. According to comparing differences among web course, search engine and online education social platform, the conclusion was to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for optimizing and improving the user experience of existing online educational resources.
online education information resource; education information qualit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perceived difference
2015-05-2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5CGL0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15YJC870013)、安徽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J10118520260)阶段性成果
田笑怡(1996-),女,吉林长春人,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在读;李晶(1985-),女,安徽蚌埠人,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博士后;余琴(1995-),女,安徽望江人,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在读。
G434
A
1674-2273(2016)04-012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