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自贸区建设与内陆高新区的转型发展

2016-11-25宫权凌

科技与创新 2016年20期
关键词:自贸区转型发展

宫权凌

摘 要:当下,我国内陆高新区面临着发展动力不足、产业拓展受限、体制机制落后、转型升级疲软的瓶颈。在国家自贸区战略的大背景下,内陆高新区应该积极借鉴近两年多我国自贸区建设的有益经验和成功做法,努力突破自身的发展瓶颈,从而加快推动园区的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

关键词:自贸区;内陆高新区;太原高新区;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F752.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20.049

文章编号:2095-6835(2016)20-0049-02

自1988-08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实施以来,高新区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设立。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新区在内陆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排头兵”与“对外开放窗口”的重要作用,但近几年来也遇到了发展动力不足、产业拓展受限、体制机制落后、转型升级疲软的瓶颈,无法在内陆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巨大、产业结构亟需调整的情形下继续发挥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的引领作用。内陆高新区作为地方发展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的聚集区和改革开放的窗口,其产业结构和发展状况等具有趋同性,总体上表现为经济基础较差、经济结构不优、经济总量过小、产业优势不强。

自2013-09我国首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设立以来,自贸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制度创新的“风向标”。自贸区作为当下最开放的“开发区”,内陆高新区有必要借鉴其建设的有益经验和成功做法,加快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脚步,从而有效推动园区的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

1 我国自贸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截止到2015-12底,我国共设立了4个自贸区,分别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

1.1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上海自贸区于2013-08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区域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及陆家嘴金融片区、金桥开发片区、张江高科技片区3个片区,是以上7个区域空间结构的“合并版”和职能架构的“升级版”。

作为我国首个单边设立的自贸区,上海自贸区最大的亮点与特色是:进一步开放投资贸易领域和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对外商投资首推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对区内货物与人员实行更加灵活的监管措施;全面促进投资与贸易便利化等。

1.2 我国其他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其他三个自贸区分别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时于2014-12-12由国务院批准设立,其战略定位分别为挂钩京津冀协同发展、立足面向港澳深度交融和进一步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从而更好地辐射与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深度开放、高度融合、全面合作、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 自贸区的概念解析

自贸区即自由贸易园区,依据《京都公约》的解析,自由贸易区是指一国的部分领土,在这部分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关税及其他各税而言,被认为在关境以外,并免于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

自贸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自由贸易区(FTA:free trade area)包括北美自由贸易区(简称NAFTA,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中国、日本、韩国,在建)、中欧自由贸易区(简称CEFTA,在建)等,属于多边协定;狭义的自由贸易区(FTZ:free trade zone)是指在某一国家或地区境内设立的实行优惠税收和特殊监管政策的小块特定区域,属一国(或地区)境内关外的行为,是一种单边协定,例如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3 自贸区的比较优势

自贸区是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区、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跨境工业园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升级版,是享受国家特殊政策的“开发区”,是国家进行制度性创新的“高地”,是推动进出口贸易发展的“新特区”,是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人才、技术、资本、商品和服务等生产要素自由、合理和高效流动的新平台。

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发展步入转型期和换档期,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从职能上来说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下全球经贸发展的新趋势,也不能有效地满足我国持续深化改革、加快扩大开放、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新要求,亟需转型升级,从而进一步释放进出口贸易方面的制度红利。

自贸区已经成为当下我国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平台功能最齐全、业务手续最简化、经济自由度最大的“开发区”,与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及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开发区相比,自贸区法律法规更加规范、完善,行业投资与贸易领域更加多元、宽泛,政务环境更加优化、透明,行政许可更加简化、高效,监管模式更加灵活、健全,对外开放层次更高,政策优惠力度更大,市场拓展和业务合作平台更高端,对内外资企业以及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更明显,对周边区域的辐射效应更显著,从而能更多地释放政府的制度红利,更好地激发企业的市场活力,更有效地优化要素的资源配置,更有力地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4 我国建设自贸区的重要性

自贸区是当下我国非跨境合作自由贸易园区的最高级,也是当下我国对外开放的主窗口和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开发区。其主要任务是要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从而带动和辐射全国经济发展。

建设自贸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国家战略举措, 是我国打造改革开放第二季的“排头兵”,是我国下一轮经济体制与行政体制改革的“桥头堡”,是我国“开发区”转型升级与制度创新的“风向标”,是我国推进改革深化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有利于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多边合作与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5 内陆高新区的发展现状与瓶颈

以太原高新区为例,2014年太原高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为401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17亿美元(其中进口为0.94亿美元,出口为0.23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在全国120多个国家级高新区中,太原高新区的综合指标排名约在40多位,没有形成自己的区域优势和产业特色,存在着以下四方面的主要问题:产业聚集效应不明显,区域竞争优势不突出,开放型经济发展严重不足,区域国际竞争力较弱。

整体上来说,与张江高新区、苏州高新区等国内先进高新区相比,内陆高新区的进出口贸易规模过小,进出口贸易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过低(例如,多年来太原高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约占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基本保持在4%左右),园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过于差,对国际进出口加贸集团和外资的吸引力过于弱,园区的国际型企业集团过于少(例如,太原高新区没有一家规模以上的进出口贸易企业),相配套的外贸政策和外贸服务设施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园区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园区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增强。

作为内陆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聚集区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高新区承担着全省产业率先转型、结构率先升级、经济率先发展、制度率先创新的重任,在率先推广与复制我国自贸区的有益经验和成功做法、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理应先行先试、敢行敢试、多行多试、善行善试。

积极借鉴我国自贸区的各种有益经验和成功做法,大力推动内陆高新区的思想大开放、区域大开放、平台大开放和制度大创新,进一步提升园区的产业层次,优化园区的产业结构,提高园区的国际竞争优势,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内陆高新区突破发展瓶颈、深化改革开放、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6 以自贸区经验推动内陆高新区发展的必要性

6.1 有利于创新发展思路

我国自贸区的最大亮点就是制度创新,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准入前国民待遇等一系列制度创新,使得自贸区迸发出越来越多的生机与活力。

借鉴我国自贸区建设的有益经验与成功做法,加快制度创新,有助于内陆高新区进一步创新产业发展思路、理顺产业发展理念、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创新产业发展平台,从而加快推动园区的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平台升级、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

6.2 有利于拓展发展新空间、布局产业新领域

借鉴我国自贸区建设的有益经验与成功做法,对于进一步推动内陆高新区优化产业结构、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拓展产业发展新领域、拉动我国自贸区与内陆高新区之间“飞地经济”的发展、扩大内陆高新区的招商引资平台以及承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四大自贸区设立后,创新性地开始使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使得诸多产业项目得以在自贸区解除禁令、落地发芽、创新发展,特别是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项目等在上海自贸区获得批准后,对于内陆高新区加快布局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6.3 有利于企业加快“走出去”、提升国际竞争力

总的来说,内陆高新区整体开放性较差,园区的进出口贸易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园区企业的国际市场拓展能力不足,园区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不高,大大制约了内陆高新区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借鉴我国自贸区建设的有益经验与成功做法,有助于园区企业更好地借助自贸区的大平台加快“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的步伐,从而有效提升园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7 加快与自贸区的对接,实现“四大”转变

通过借鉴我国自贸区建设的有益经验与成功做法,加快我国自贸区与内陆高新区的对接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双方的信息互通、资本流通、贸易畅通、项目融通和人才沟通,加快促进内陆高新区实现“四大”转变,从而有效推动园区的全面转型和快速发展。

7.1 从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

通过加快与自贸区的对接和合作,不断汲取自贸区的国际养分,带动内陆高新区进一步解放思想观念,促使国外更多的先进技术、一流人才和国际资本等要素资源向内陆高新区涌动,从而加快推动园区深化开放,有效促进园区对外改革。

7.2 从小区域向大格局的转变

通过加快与自贸区的对接和合作,突破内陆高新区在自家地盘单打独斗的传统格局,推动内陆高新区发展“飞地经济”;同时借力自贸区,利用自贸区的诸多资源建设高新区的分园或者分支孵化器,从内涵和外延两个维度充分拓展高新区的园区发展空间,借助自贸区的内在开放性优势带动高新区拓宽自身的区域发展格局。

7.3 从低端化向国际化的转变

通过加快与自贸区的对接和合作,利用自贸区的区域政策优势,借船出海,帮助内陆高新区企业加快“走出去”,提高园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市场拓展能力,推动园区产业从低端化向国际化拓展,推动园区企业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有效地促进内陆高新区的产业升级,从而实现“货通天下”。

7.4 从小散台向大平台的转变

通过加快与我国自贸区的对接和合作,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内陆高新区的业务职能,改变以往园区企业散乱发展、各自为战的局面,整合园区的各项资源要素,在园区搭建深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进出口贸易公共服务综合性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和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为园区本地企业向国际市场拓展铺好通道,为园区本地公司向国际化企业升级搭好平台。

参考文献

[1]周元,王维才.我国高新区阶段发展的理论框架——兼论高新区“二次创业”的能力评价[J].经济地理,2003(04).

[2]王树海,闫耀民.国家高新区未来发展的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03).

[3]钱震杰.比较视野下自由贸易区的运行机制与法律规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自贸区转型发展
天津自贸区辐射效应研究
转型发展形势下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自贸区谈判背景下中日韩经贸合作前景分析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