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高校如何进一步做好校友资源的管理与开发

2016-11-25

长江丛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校友资源校友高校

王 鑫



浅析我国高校如何进一步做好校友资源的管理与开发

王 鑫

【摘 要】校友资源作为高校宝贵的办学资源,其作用和重要性已经成为国内外高等教育者的共识。我国高校校友资源开发的较晚,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实践中还存在较多问题。本文在分析了高校校友资源开发意义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校友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 校友 校友资源 管理与开发

校友资源是指包括校友自身的人才资源及其所拥有的公共关系资源、信息资源、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的总和。合理开发校友资源,将其转化为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能够积极推动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校友资源的管理与开发越来越受到高校和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在国外的大学评估体系中,校友参与度和校友捐赠率被视作衡量一所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在评价大学的社会影响时将校友捐赠列为重要指标,权重达到了5%。

一、高校校友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现状

校友资源是一种双向性、可持续性资源,又是一种“潜在资源”,如果不去开发,就会造成闲置与浪费。在我国,高校校友资源的管理与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需要探索与改进之处。

在思想观念上,由于校友资源的管理与开发需要较长时间和较大投入,我国部分高校基于短期利益,没有充分认识到校友工作对于学校文化传承和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部分高校只注重校友的资金与实物捐赠,而忽视对知识、信息、科技、合作等方面的开发利用;部分高校只关注与杰出校友的联系,而忽视了对普通校友的关心与帮助。

在组织机构上,部分高校没有成立校友会,或是没有单独成立处级部门,而是挂靠在其他行政部门之下;多数高校的校友办机构设置较为简单,没有根据工作职能细化分工或是分工不清;部分高校院系二级校友会尚未成立,地方校友分会数量较少或组织联络性不强。

在人员配备上,国外高校从事校友工作的人员众多,哈佛大学有400多人,耶鲁大学有300多人,而国内高校校友工作队伍相对薄弱,校友工作专职人员一般为10-20人。兼职校友工作人员缺乏,有的还承担着教学、科研、行政等本职工作。校友志愿者也缺乏,没有充分发动在校学生。校友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强,理论基础不牢,缺乏对资源开发方法和途径的研究。

在方法和途径上,多数高校除了为返校校友联系人员、场地、住宿外,没有主动为其提供更多服务。由于条件限制,校友不能享受到母校的教育资源或设施服务。校友活动在次数、规模、形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仅限于联谊聚会、毕业周年返校、校庆返校、举办讲座等,没有更多创新性、特色性的活动。部分高校没有利用校友资源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缺乏对在校生校友意识的培养。再者,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做得不到位,仅在网站上对知名校友的事迹进行宣传,其他宣传途径较少。部分高校尚未建立校友信息网络管理系统或校友信息库,掌握信息的仅限于各地校友会成员,对大部分校友无从掌握。

在捐赠数额上,美国不少名校的校友捐赠率达到30%-40%,普林斯顿大学高达61%,哈佛大学为48%,近年来哈佛大学校友基金每年均超过300亿美元。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6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显示,位居2015年度中国高校校友捐赠前三位的分别是:北京大学21亿元,清华大学19.55亿元,武汉大学12.31亿元,尽管已经跨入十亿元俱乐部,但与国外一流大学相差甚远。

二、加强校友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加强重视力度

高校校友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以情感为纽带,以沟通为基础,以合作为前提,以服务为手段,以活动为载体,以发展为目标”。更新观念,加强对校友工作的重视程度,遵循积极主动服务、互利互惠共赢的原则。高校应当注重校友工作的制度化建设,规范“校友捐资助学机制”、“校友合作办学机制”和“校友科研合作机制”等相关机制;建立校友工作奖励机制,对为校友工作作出较大贡献的杰出校友、工作人员、在校生进行表彰或奖励;加大校友工作资金投入力度,增加年度预算经费;对尚未建立校友会的省份地区,尽快建立地方校友会。

(二)改革组织机构,推行院系二级管理

高校应当积极进行组织机构改革,把校友工作办公室设置为独立的处级部门,尽量避免挂靠在其他行政部门之下。优化校友工作办公室的部门划分,细化分工,形成校友工作的良性运行体系。可借鉴同济大学的“校友之家”、武汉大学的“校友之家”、复旦大学的“复旦校友俱乐部”及深圳大学的“校友大厦”,专门规划出场地和设施,建立用于校友工作的活动场所,营造出“家”的温馨氛围,承办各种校友相关活动。

建立院系二级校友工作管理机制,设立学院校友分会,学院办公室设置一名校友工作专职人员,调动学院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校友工作的管理重心下移,以更短的组织半径把更多的校友吸引过来。

高校的海外校友如今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他们分布在高校、科研部门、企业集团等全球科学技术前沿。积极开发海外校友资源,是高校适应经济、科技全球化发展,促进国际合作交流,建设国际一流学科、一流大学和师资队伍的重要力量。

(三)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在校生校友意识

根据国外高校经验,每万名校友应配备一名专职校友工作人员。高校应适当增加专职校友工作人员,并加强对其进行思想认识和业务素质的培训;选配一些熟悉学校情况、热心校友工作的教职工和退休老教师担任兼职工作人员;从在校学生中培养大批校友工作志愿者,为校友的日常工作和大型活动等做好人力资源储备。

在校生是未来的校友,校友意识培养的关口不在毕业,而在入学和平日。高校应当注重培养在校生的校友意识:邀请知名校友在开学典礼、新生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和毕业典礼上演讲;坚持开展“致***届全体毕业生的一封信”活动,将即将毕业的校友纳入校友管理体系;通过学校网站主页、校电视台、校广播站、校报、微博微信等途径来宣传知名校友的先进事迹;鼓励在校生参与校友返校接待、校友采访以及校友班级聚会等活动;邀请知名校友回校做讲座、开讲坛,介绍其成长成功历程。

(四)增加服务项目,开展创新活动

校友工作既要为高校发展服务,更要为校友个人事业服务。校友毕业后仍然会在进修深造、科研合作、实验设备、公共设施、图文资料等方面存在需求,学校应当积极主动地为其提供服务帮助,邀请校友参与到学校发展和建设中来。例如北京大学通过为校友会会员发放“校友卡”来提供多方面的优惠服务:可从图书馆借阅书刊,可进入文体场馆参加活动,回母校修课或短期培训给予优先和优惠,可在校内商店优惠购买特殊纪念品,可免费获取校友会刊物,可参加学校组织的旅游活动等。

在开展常规性校友活动的同时,高校应当围绕合作领域、行业产业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开展更为丰富多样的、创新性的校友活动,以加强广大校友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可以借鉴美国高校的校友俱乐部形式,如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校友俱乐部经常举办讨论会、演讲会和交流会。清华大学近年来举办了校友乒乓球、羽毛球等联谊赛,不同行业的校友分别举办了“金融投资及产业发展论坛”、“房地产协会论坛”及“互联网与新媒体行业论坛”等行业活动。

(五)加强校友工作的宣传力度

加强校友工作的宣传力度不仅能提升校友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培养在校生的校友意识,同时有益于提升学校在国内外的美誉度、知名度。通过实物宣传的方式,在办公楼、图书馆、教学楼等处放置校友书架,在上面放置校友工作期刊、校友的专业书籍、个人传记及文学作品;选定学校的特定区域制作并定期更新校友文化长廊,长廊内悬挂校友的个人简介及个人物件、书籍、字画等。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宣传校友的先进事迹和各地校友工作的新面貌、新经验。

(六)建立校友信息数据库

各高校应当尽快建立或完善校友信息数据库,建立覆盖全球的校友联络体系,对全国各地及海外的校友信息进行全面掌握,适时跟踪更新,提高校友联络率。同时,在数据完善基础上,开展对校友信息的统计分析,分析出校友的总数,校友的省份分布、校友的行业分布。浙江大学创建了班级录,目前已收录了从1866级到2015级的共3261个班的班级录,共有14395名校友加入,工作人员及校友间可以通过搜索年级和班级快速找到某位校友。

校友资源是学校具有潜力的不竭资源,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合理管理和开发校友资源既能够满足校友的多样化需求,也能够有力地推动母校的建设与发展,在两者双赢的基础上推动科技和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邓娅.校友工作机制与大学筹资能力—国际比较的视野[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1):142.

[2]陆志华.高校校友会工作现状及其理念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2012(3):68.

[3]陈瑞,孙卫.高校校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初探[J].高教学刊,2016(11):195.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学生工作处)

作者简介:王鑫(1986-),男,汉族,河北秦皇岛人,硕士研究生, 研究实习员,燕山大学学生工作处,研究方向:学生教育。

猜你喜欢

校友资源校友高校
学习校友大名人 争做校园小名人——澄江中心小学以校友大名人引领校园小名人成长
香港服装学院专场发布
校友风采
“互联网+”校友资源开发探索思考
校友资源有效利用下的高校学生就业创业课程建设
校友资源有效利用下的高校学生就业创业课程建设
探讨校友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校友会就业基地”模式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应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