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海散文选材应突出地域特色

2016-11-25王英林

辽海散文 2016年9期
关键词:官窑选材散文

王英林

辽海散文选材应突出地域特色

王英林

作为具有地域文学色彩的《辽海散文》,我想我们的散文同仁,在坚持反映丰富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还应把握好具有辽海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和山川风貌,以此丰富散文的选材,多方面发掘散文之美。更好地彰显办刊宗旨,更加全面地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辽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旧石器时代的营口“金牛山人”、本溪“庙后山人”、喀左“鸽子洞人”,到新石器时代的 “查海文化”、“兴隆洼文化”、“牛河梁文化”,特别是“牛河梁文化”曾被学界誉为 “中华大地上第一道文明曙光”。尔后,辽海人民从制陶渔猎、祭舞雕鹏,到秦开拓土,始建候城;从汉魏玄菟、慕容三燕,到隋唐复土、王师东定;从辽师继起、沈州中兴,到汗王建都、盛京繁华,以及奉系霸业、汉卿易帜……创造了 7000年的文明和2000多年的繁华。对此,作为辽海的后人应予传承和弘扬,而作为辽海的作家们,更应有自觉的文化担当,以碧海驰鲸之笔力,大书特书丰富的辽海历史文化。

那么,面对浩瀚的辽海历史,散文创作应如何选材呢?选熟悉、典型、新颖的材料。在这方面,辽海文化学者初国卿先生是成功的范例,他的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无论是他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鱼梁鹤影》,还是发表在今年第7期和本期《辽海散文》上的《发现官窑》(上、下),他都以熟悉的史料、典型的事例和新颖的视角,为读者展现了生动的辽海历史画卷,再现了鲜活的人物形象,让具有丰厚底蕴的辽海历史变得可视可感。这里,笔者借《发现官窑》中的一段文字,与大家共同赏鉴:“窑址不仅是陶瓷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根,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比墓葬更有考古和文化价值。它出土的每一件残器或残片,都闪烁着最原始的美不胜收的光华,从这些残片中,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土与火的神奇,釉与彩的绝伦,工艺与纹饰的超妙;每一片古瓷都能让我们领略一次生命诞生的过程,博大与渺小,永恒与短暂,沉寂与升华,竟然那么和谐自然地融会在一起。比如在冮官屯古窑址,捡起一块斑驳的瓷片,抚摸一件带有窑火味的窑具,都比我们观看拍卖场上或是收藏家里的官窑完整器更能真实地感知历史,体味生命。”这段文字是令读者回味和深思的。

辽海还有丰美的山川风貌。比较出名的山有:鞍山的千山,本溪的关门山、铁刹山、老秃顶子山,营口的望儿山,丹东的凤凰山,朝阳的凤凰山,沈阳的辉山,锦州的医巫闾山等。比较出名的河有:辽宁省东部的浑河、南部的碧流河、西部的大凌河、北部的秀水河、东北部的浑江、东南部的太子河、西北部的绕阳河、锦州市境内的女儿河等。而花鸟树木等更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这些山水树木不仅为我们呈现了秀美的风光,而且都有美丽的传说、生动的故事。正所谓“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面对这蕴育在辽海文化中的无限风光,散文创作又该如何选材呢?“寻找树王”的辽海散文作家王琦女士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她以独特的目光和稳健的笔力,不畏艰难的科考精神,行走在广袤的辽海大地,去“寻找树王”,如今在《辽海散文》已发表12篇写树的专题作品,可谓是棵棵树诱人,篇篇文精彩。

总之,如果你对辽海文化熟知了、摸透了,你自然就能从中找出选题,找出文章的“窍”。我们也衷心地希望辽海散文作家,立足辽海现实,把握地域特点,更加全面地反映辽海文化和山川风貌。说到这里,我想起了辽宁精神——“天辽地宁、爱国奉献、诚信务实、创新争先”,同时又感到《论语》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勉励和鞭策着我们!

猜你喜欢

官窑选材散文
朱正文书画作品选
地质视角看冮官窑陶瓷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短道速滑运动员科学选材要素与评价
我国冬季残奥项目“跨项跨界”选材的策略分析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我国“轮转冰”跨项跨界选材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冬奥会项目跨项科学选材依据与对策研究
此“官窑”非彼官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