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欲臻化境 须用八心
——略说改诗

2016-11-25刘立玉

心潮诗词评论 2016年6期
关键词:诗者化境智者

刘立玉

欲臻化境 须用八心
——略说改诗

刘立玉

诗者,智者也,常见之;一蹴而就者,尤智者也,罕见之,甚或无,宋人刘克庄诗云:“由来作者皆攻苦,莫信人言七步成。”故改诗者,古往今来,司空见惯,层出不穷。

毛泽东有言:“诗难,不易写,经历者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或许难就难在它必须符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规律上;难就难在避俗避熟、求雅求新、求真求美而必须百般润色、精雕细刻、一锤定音这最后一道工序上。可以说,修改,往往是初创的延伸和提升,是面世的关卡与签证,非不智,乃真智也。

诗改,说易,做难,须有以下八心:

第一,要有万仞之心,立于云表,方能“一览众山小”,方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方能去平庸,去僵诗,而非耿耿于一己之悲欢,昏昏于杯水之风波。

第二,要有幽谷之心,入山问樵,入水问渔,能者为师,诚者为友,借鸡生蛋,借梯上楼,借船出海,集思广益,察纳雅言,择善而从,择优录用,而非对镜作揖,孤芳自赏,故步自封,拒人于千里之外。须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真可谓“山外青山楼外楼,更有苍天在上头”。

第三,要有秋月之心,澄怀之意,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冷静处置,不沾浮尘,不辱清名,不图虚名。诗者无私便有诗。“十年磨一剑,不敢试锋芒。再磨十年后,泰山不敢当。”(王梓坤)

第四,要有桥梁之心,立定脚跟,站稳实地,昂首挺胸,乐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成就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第五,要有寸草之心、感恩之情、敬畏之意,惟呕心之创作,方能无愧于诗意的国度、创意的人民、梦意的时代。

第六,要有鲁班之心,精通、精准、精巧、精细,精益求精,别具一格,无懈可击,而非抢工赶时,手下毛糙,忽悠人我,以致功败垂成。

第七,要有壮士之心,对自以为是之处但有损主题或整体者,或对某些容易引发歧义、甚或因无意撞车而赚剽窃之嫌者,须具忍痛断腕、刮骨疗毒之坚忍,自我挑战,甚至不惜“茶馆搬家,另起炉灶”,推倒重来。

第八,要有护婴之心,既为己出,又因稚嫩,更得耐心、细心、精心,负责到底,倍加爱护。爱护不是护短,不存“黄鼠狼仔香、刺猬之子光”的偏爱。爱护,就得对立意不高、语言不新、平仄相悖、对仗不稳、标点不准、制题不精、吟之不爽、错字漏字等等,厉行纠正,勿使遗患,即令是癣疥之疾,也不容病入膏肓。

凡此八心者,智者之为也。

古往今来,凡善诗者莫不是善改者也,反之亦然。且不说白居易“旧句时时改,无妨悦性情”,也不说贾岛月下“推敲”的千古美谈;不说孟郊“夜吟晓不休,苦吟鬼见愁”,也不说卢延让“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不说袁枚“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也不说方干“吟成五个字,用破一生心”,这里单说毛泽东。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诗人,总说自己的作品“歪”,诗味不多,没有什么特色,几首七律,没有一首是他自己满意的。如七律《到韶山》的尾联,将“人物风流胜昔年”即改为“遍地英雄下夕烟”。至于他在“马背上哼成的”诗,从不立马成之,而是反复吟哦,多次修攻。如《采桑子·重阳》,成于1929年10月,直到1962年5月,他不仅将上下阕倒置过来,还把“但见黄花不用伤”定稿为“战地黄花分外香”,可见其多么认真。他不仅自己改,而且请人改,且不是故作姿态,以谦谦君子示人,而是真真切切地礼贤下士,移樽就教,不耻下问,不惜用“笔削”、“斧削”字眼,甘拜“一字师”、“半字师”。有人一口气给他提了二十三条修改意见,竟有半数以上被其采纳,其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可见一斑。当然,他也热心帮人改,如对陈毅、胡乔木等人,哪怕他日理万机。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毕竟是一种愿景,“偶得”也只是“偶得”,千载难逢,凤毛麟角而已,而意不称物、词不逮意却时有发生,故曰:“好诗难得百回改。”鲁迅也曾说过,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这也应当成为诗者之共识。至若八心俱备,其心可鉴也,其诗可取也。至若笔者,生性驽钝,每有所作,必殚精竭虑,彻夜难眠,反复修改,谓之“不落枕头无好诗”。在我看来,修改,恍如一把考古“洛阳铲”,当碰到夯土层时,意味着离宝物不远了,一如碰到难点时,意味着离亮点不远了,便提醒自己,要一鼓作气,切莫功败垂成。

总之,从古至今,修改诗词作品之所以成为常态化,主要是人之认识规律和追求完美之心态使然,而诗改之“八心”乃是杰出诗人之要件。若论诗改之当代典范,非毛泽东莫属。

(作者系洪湖市诗词学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刘 静

猜你喜欢

诗者化境智者
雪地行
父亲的诗者情怀——怀念我的父亲欧阳鹤
智者说
化境
智者说
Reading the Four Books with Aristotle: A Hermeneutical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by François Noël SJ (1651—1729)*
视觉万象 化境心源——学术性与思考型意象油画家任传文
The Wise Man End the Rumer 遥言止于智者
化境(外一则)
乌鸦与皂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