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澄江傩文化升级版刍议
2016-11-25胡耀池
◎胡耀池
打造澄江傩文化升级版刍议
◎胡耀池
继2015年5月,由中共澄江县委、澄江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澄江县委宣传部、澄江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承办的首届澄江傩戏文化节以后,为了进一步推进澄江关索戏、太平花灯的研究,加强澄江与全省各地傩文化的交流,由中共澄江县委、澄江县人民政府、玉溪市文化广播电视局主办,中共澄江县委宣传部、澄江县文化广电体育局、玉溪市艺术创作研究所承办的“2016澄江傩戏、傩文化学术研讨会”将于2016年5月9日—11日第27届立夏节暨第二届澄江傩戏文化节期间举办。
以澄江本土资源为依托,以傩戏文化节为载体,传统与现代、古老与时尚、傩文化与经贸活动相结合,通过展演、研讨等系列活动,推动傩戏傩文化的深入研究和交流,打造澄江关索戏、太平花灯文化品牌,使广大观众感受传统戏剧艺术价值和魅力。节日规格越来越高,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这是开放澄江、绿色澄江、文化澄江、旅游澄江、和谐澄江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澄江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成果的集中展示。
我作为一名关注傩戏傩文化研究的剧评人,已经收到玉溪市艺术创作研究所发来的“2016澄江傩戏傩文化学术研讨会邀请函”。这使我想起了我曾是1994年8月在云南澄江举行的中国云南傩戏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组委会办公室秘书组组长,在研讨会召开前后曾撰写和发表过两篇文章,一篇是《关索戏:民间戏曲艺术保护的范例》,另一篇是《少数民族傩文化研究的新进展》。后来,我是汇集这次研讨会云南学者研究成果的《云南傩戏傩文化论集(续集)》一书的副主编和特约编辑之一。二十余年来,在戏剧工作中,我与包括关索戏研究人员在内的部分云南傩戏傩文化传人和学者有所交往,并对其中的诸如王勇(昭通端公戏文化学者)、郎万平(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富源县古敢水族吞口雕刻与制作人)等作过实地采访。如今,我被邀请参加澄江傩戏傩文化学术研讨会,总要根据研讨会要求,提交一篇论文。于是,便将自己搁置多年的关索戏若干资料翻出来,与时俱进地审视一番,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一、以筹建关索戏、太平花灯历史博物馆为切入点,加大澄江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力度
专演颂扬三国蜀汉剧目的关索戏,属于傩戏中的军傩系列,是流传于云南省澄江县阳宗镇小屯村的一个古老而稀有的傩戏剧种。2011年,澄江关索戏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太平花灯是流传于云南省澄江县松元村彝族群众中的一种花灯艺术形式。《请灯神》、《拉火草烟》、《包二接姐》、《正月燕子报春早》等传统太平花灯剧目表现了古老花灯的演出习俗,农耕时代的风土人情以及人们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企盼。澄江太平花灯于2006年被列为玉溪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筹建澄江关索戏、太平花灯历史博物馆,目的是为了全面而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展示关索戏和太平花灯两个古老剧种的历史与现状。以更加爱护澄江本土文化资源中最为珍贵、最有亮点的关索戏、太平花灯这两个项目,把关索戏、太平花灯摆在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更加突出的位置,将澄江关索戏和太平花灯这一文化品牌做强做大。这是其一。
其二,在澄江帽天山发现有距今5.7亿年前软体动物化石群,澄江化石地已列为世界自然遗产。而被傩戏学家们称之为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军傩关索戏,在澄江境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两种稀世珍宝,吸引着世界古生物学家、傩戏学家们到澄江来考察和研究,以更好保护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澄江软体动物化石群已有专门展示的场所,收集、整理和研究机构及人员也比较健全。如果再筹建澄江关索戏、太平花灯历史博物馆,前来澄江观光旅游的人们又增加了一个观察、了解澄江历史文化的窗口。这样,澄江的动物化石群和关索戏、太平花灯两种稀世珍宝更加相得益彰、相映生辉。
其三,澄江阳宗小屯的灵峰寺,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重修于道光七年(1822年),一直保存至今。它是关索戏祭祀、排练、放置面具、服装、道具的唯一场所,是研究关索戏的历史遗址。小屯村周围的五个山峰,与关索戏中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五虎上将是一种巧合。但这一美丽的传说却一直流传于民间。1953年前属于澄江县管辖的宜良草甸,在清康熙年间就有傀儡戏活动。据刘体操、黎方等研究,草甸与小屯两地,仅一山之隔,相距八公里。“草甸碑”上记载的“妆以傀儡”,人戴面具的表演,乃是小屯村的关索戏班子去“妆”的。说明关索戏的流传已超出了小屯的范围。澄江旧城金莲山上的关三小姐墓,是三国蜀汉时期汉寿亭侯关云长之三女关银屏与汉兴亭侯澄江旧城人李恢之子李蔚夫妻二人的合葬墓。墓碑为清宣统二年立,它是研究三国蜀汉时期的古迹。澄江县人民政府于1992年2月把包括灵峰寺、关三小姐墓在内的二十七处,列为澄江县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单位,依法进行保护。原生态文化考察是旅游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说体现传统文化精华的澄江关索戏、太平花灯与旅游相结合的话,那么,我们可否考虑为前往澄江观光、考察的游客,提供一幅考察关索戏的旅游地理路线图,即澄江县城关索戏、太平花灯历史博物馆,小屯村的灵峰寺,旧城金莲山上的关三小姐墓和宜良草甸相衔接的旅游线路。当然这里面还有个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其四、澄江小屯的关索戏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六日演出,既是傩戏技艺的展示,又是一种民俗活动。世代相传至今。它寄托着民间驱邪逐疫、祈求清洁平安的愿望。澄江松元村彝族群众通过演出花灯剧祈求太平,故名“太平花灯”。关索戏、太平花灯,作为澄江文脉或传统,本身是相对不变的,但也是不断丰富、变化和发展的。变的是我们对它的接续和转化的能力。传统一经被激活和转化,就变成积极的、向上的力量。澄江小屯是关索戏的发祥地,由那里的农民演员演出的关索戏,从剧目、人物、面具、表演到演出习俗,都是一种保存完好的军傩品种,原生态、地道、原汁原味。观看关索戏就要到小屯去看。如果易地、易时、易人进行表演,处于世俗的文化娱乐环境之中,其艺术形式和风格很可能发生变异,丧失其古老而又独特的韵味。得不偿失。但可以考虑组织力量,提供相应条件,编演取材于关索戏或太平花灯的新的剧节目。这对我们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就看我们的接续和转化的能力了。
二、筹建澄江关索戏、太平花灯历史博物馆,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也许澄江县博物馆已经有关索戏、太平花灯的内容。我未曾参观过,不了解具体情况。我在这里建议筹建澄江关索戏、太平花灯历史博物馆是专门化、专业化的博物馆,要将关索戏、太平花灯的保护传承纳入科学化、系统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玉溪市、澄江县以及省内外相关人员对关索戏研究成果,为筹建澄江关索戏、太平花灯历史博物馆奠定了文献资料基础。几十年来,关索戏研究成果越来越显著。
1959年,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引下,中共澄江县委宣传部派人到阳宗小屯,挖掘、收集和整理了《收周仓》、《三请孔明》等关索戏剧目,并组织排练,准备参加玉溪专区民间戏曲会演。为此,李兴唐、郭伟烈在《小戏报》1959年2月7日第三版发表了题为《我省又一地方剧种——“关索戏”在发掘整理中》的报道文章。
由刘体操、阮永骞合写的《关索戏》一文,原载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云南戏曲曲艺概况》一书。此文是“文革”以后最早把关索戏介绍出去的文章。后来,刘体操又在《云南戏剧》、《民族艺术研究》期刊陆续发表了《浅析关索戏与傩文化》、《关索戏——军傩家族的重要成员》、《珍贵的关索戏脚本》等论文。
从1984年初起,经过七年多的调查、收集、整理、修订,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1月出版了由洪加智主编,刘体操、杨应康副主编的国家重点艺术科研项目《中国戏曲志·云南卷》子项目《关索戏志》一书。书中包括综述、大事年表、剧目、音乐、表演、舞台美术、机构、演出场所、演出习俗、轶闻传说、传记、附录等内容。这是关索戏最全面、最深入的一次挖掘整理,为保护、传承、研究关索戏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关索戏志》具有存史性、文献性和咨询性的价值。
1994年8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所、玉溪地区行署文化局、澄江县文化局联合主办的中国云南傩戏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关索戏之乡——云南澄江举行。关索戏作为傩戏剧种之一,被列为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组织与会代表到澄江小屯看关索戏演出;在研讨会《云南傩戏傩文化展览》上展出了关索戏的祭药王,演出、辞神、面具等文字和实物资料;杨应康、陈天佑分别向研讨会提交了题为《澄江县阳宗镇小屯村关索戏调查》和《关索戏——典型的戏曲型傩戏》的长篇文章。
由玉溪地区行署文化局编,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所戏剧研究室、中国戏曲志云南卷编辑部刊印的《云南戏曲传统剧目汇编(8)傩戏第2集关索戏于1997年8月面世。这次汇集的关索戏演出剧目,大都是根据澄江县文化局组织关索戏老艺人龚向庚1984—1987年间所记录的脚本45出整理、校订而定稿的。其中,有收入《云南戏曲传统剧目汇编》(5)傩戏第1集的由洪加智校订的关索戏《点将》、《古城会》、《取长沙》和《山岳认兄》四个脚本;由郑开绮校订、收入《关索戏志》一书的《收周仓》、《夜过巴州》、《李恢说合马超》、《张邦与巩固大战》、《三娘公主战》和《花关索战黄山岳》六出戏;有刘体操校订的,第一次刊出的关索戏《桃园结义》、《大破黄巾》、《三战吕布》、《关羽斩颜良》、《关羽诛文丑》、《关羽保嫂过五关》、《三请孔明》、《博望坡》、《水淹下邳》、《子龙保太子与张飞断当阳桥》、《赤壁鏖兵》、《刘表让位》、《智周瑜诈蒋干》、《阚泽下诈降书》、《庞统献连环计》、《草船借箭》、《孔明借东风》、《夏口伏兵》、《江陵伏兵》、《华容道遇关公》、《赵云取桂阳》、《山岳战张千》、《张飞取武陵》、《过江招亲》、《甘露寺相婿》、《洞房花烛》、《刘备回荆州》、《芦花荡三气周瑜》、《张飞取天荡山》、《张飞夜战马超》、《子龙与马超战》、《马超取西凉》、《马超认娘》、《黄忠与肖龙大战》、《秦蛟与严颜大战》共35出。这一大批脚本,是抢救、保护和传承关索戏的重要成果。
由于稿件篇幅所限,还有一些关索戏大事要事,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如果把关索戏的源流、剧目、人物、面具、表演、服装和演出习俗以及各类研究成果收集、整理出来,放进澄江关索戏、太平花灯历史博物馆中去,那是精彩纷呈,很有特色、很有看点的。
但是,几十年积累起来的关索戏研究成果,至今仍分散在不同单位和人员的手上。由于机构人员变劝,久而久之,很多珍贵资料难以找到,甚至有散失的危险。迫切需要有一个固定的文化艺术部门即历史博物馆肩负起关索戏、太平花灯保护主体责任,从体制机制上对关索戏、太平花灯进行保护。通过征集,将关索戏、太平花灯相关资料汇总到历史博物馆中去,由历史博物馆对相关资料作专门的收集、整理、研究和展示,使之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和提升。为后人提供一笔看得见、摸得着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保护关索戏、太平花灯,功在当代,利在后世的善举。希望能引起澄江党政领导和文化主管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三、措施与办法
将筹建澄江关索戏、太平花灯历史博物馆列入澄江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规划之中。
筹建澄江关索戏、太平花灯历史博物馆,使之成为澄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演和研究中心,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由澄江县委、澄江县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吸引民营资本投入。从基础设施到软件建设都要抓细、抓落实。使之成为新时期新阶段澄江县标志性文化工程之一。
聘请曾相继担任澄江县文化局局长、玉溪地区行署文化局局长,在澄江关索戏研究工作上颇有建树的刘体操,玉溪市艺术创作研究所原所长、曾任文化部云南傩戏傩文化课题负责人孙军等参与澄江关索戏、太平花灯历史博物馆筹建工作。
(作者系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副编审)
责任编辑:杨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