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搬到村里当村民

2016-11-25李雅民

东方剑 2016年3期

◆ 李雅民

搬到村里当村民

◆ 李雅民

他们并非大款,买不起豪华的乡间别墅,但为逃离都市的喧闹和雾霾,也为逃避填鸭式的应试教育,一对白领夫妇放弃自家在北京某高档社区带有前后两个私家花园的住宅,搬到北京昌平大羊山下一个非常乡土的村庄,住进一座老旧的民宅,悠然自得地当起了村民。为此他们付出了很高的人力成本和经济代价,但他们却说这样很值,似乎还“赚”到了许多。他们能“赚”到什么呢?让我们去拜访一下他们的家,感受一下他们那新奇的生活理念和追求。

事出无奈

北京正北,昌平、怀柔两县交界处,有座东西走向、海拔850多米的大羊山。山南7公里,有个盛产瓜果梨桃的小村庄。小村儿不大,百十户人家。村内新房不多,盖得七出八进,高低不齐。小街小巷的两旁,到处是一垛垛果树上剪伐下来的残枝断木,看着就像柴禾市场,老乡们用它做饭、烧炕。然而,就在这么一个土得掉渣的小村庄里,却隐藏着一座极富北欧风格的小屋,隐居着一对工作在北京城里的高级白领:室内设计师毛继晖和他的妻子、《美好家园》杂志主编苏燕。

采访那天,按苏燕提供的信息,开车从京承高速下来,沿弯曲的乡间公路,开进她所居住的村庄。进村后下车,打听苏燕住哪,村民们摇头说不知。先前在微信里欣赏过苏家的室内设计与装潢,活脱一座北欧的民居,配上窗外的花园,堪称美丽的世外桃源。可眼下,如此乡土的一个村庄,甚至还在使用旱厕,垃圾随便堆在路旁,便想那苏家多半不会建在这里,而是在那村外看得见风景、环境洁净而又安宁的一个什么地方。打电话吧。手机里毛继晖说:“直接往里开,我在村委会这儿等。”好嘛,他不仅就在这座村子里,而且还是“闹市区”。

见到毛继晖,很精神的一个年轻人,一看就是城中的白领,而非本土的乡民。但他开口就说:“我已是这里的村民了,是新世纪新版‘上山下乡’的代表。”

毛继晖领路,走不远便是他家——样式老土的两扇铁板门,旁边堆放着柴草,门一开,蹿出一条黑色的土狗和一条高大的狼犬,在吠个不停。这分明是一道农家的门户,不想里面却是别有洞天:一亩多地的大院子,栽满各种果树;一条碎石散铺出来的小道,从门口伸向房屋;屋内,熊熊燃烧的壁炉、一道道几近落地的玻璃幕墙,以及那欧风浓郁的开放式餐厅和厨房,让人顿有穿越之感:这是在村里,还是北欧?

苏燕在一张作旧的长桌上优雅地摆弄起茶艺,细语轻声地说起她下乡“插队落户”的缘由。之前查阅过由她主编的《美好家园》,那是一本格调很高的时尚杂志,专教人们怎样打点自己的小家。本以为来这儿皆是苏燕的主意,不想主谋却是她老公毛继晖。

毛继晖,40岁,工作在北京的一个室内设计师。搞设计,离不开城市,特别是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但他却要逃离它,因为那儿有他一些无法忍受的东西。

毛、苏夫妇原本京城里有家。京东五环附近某高档小区一套160多平方米的单元房,被他夫妇俩收拾得时尚而又温馨,墙上大小30多幅艺术品,充满艺术的气息。前后的两个小院,苏燕的私家花园,喜欢园艺的她,栽满果树和花草。然而,有一样东西,他们实在难以忍受,那就是雾霾和焚烧垃圾的异味。

生活中毛继晖特别在意空气的质量。他是一名酷爱自然的“驴友”,喜欢背着帐篷徒步山河,宿在乡野。婚前,他所有的周未,几乎都在北京的大山里度过。而闻惯山中的空气,再到城里去呼吸,特别是在雾霾的天气里,毛继晖仅从心理上就觉得压抑。以前,毛继晖忍着,至少是为工作。2010年有了女儿果果,他变得再也无法忍受。

北京,国际大都市,繁华到令人炫目。然而,种种难以避免的城市病,也在损害着她的环境。汽车数量数百万,排放规模难以估计。再就是海量的垃圾,以及屡禁不止的、私焚垃圾的现象。

毛继晖所在的小区,常有股股难闻的臭味儿。附近另一小区的居民为此抗议过多年,上访,拉布标,但没用,相关部门不是不管,而是找不到臭味儿的来源。老百姓们没办法,逼得部分居民用报纸或胶带封窗缝。

女儿果果两岁时,开始频繁地咳嗽和发烧。4岁不到时,咽炎、鼻炎的征状已出现。经了解,小区里其他的一些小朋友也有这毛病。毛继晖就怀疑这关系到空气的质量。有段时间,特爱较真儿的毛继晖,开着汽车到小区周边四处转,结果发现不少地方在烧垃圾。如他亲眼所见,某物流中心成堆的塑料包装物被人焚烧,那东西燃烧起来气味儿刺鼻,吸入一口,令人窒息。此外,他还见过焚烧汽车坐椅的、橱窗塑料模特的,等等。原来,某些企业的垃圾若交环卫部门清理,一车多少钱,按体积收费,所以就有了焚烧的这一招儿。但那塑料制品烧起来,比那雾霾还厉害,二恶英、氯化氢等,种种有害气体,不仅致癌,还会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和哮喘。毛继晖明白了,难怪自己的果果以及小区里那么多的孩子会咳嗽。而让毛断晖最为气愤的是,就在女儿所在幼儿园的附近,居然也有人在那烧垃圾。

重返自然

有了这样的调查,毛继晖变得再也坐不住。他想,小区虽好,家也舒适,但这有害的气体他不得不防。怎么防?凭他一己之力,甭想改变这现状,更别说改变什么沙尘暴、雾霾和汽车的排放。那就只有躲,躲到一个霾和尾气到达不了的地方,也就是远离城区的乡间别墅。但那需要一笔很大的费用,尽管他与妻子皆为收入不菲的高级白领,北京郊县的别墅,他们依然不敢问津,即使租赁也不成。于是毛继晖就想到了乡村的民宅。北京越是远在山区的小村庄,房屋租赁价格越便宜。别人嫌它远,基础条件差,交通也不便,但那恰是一个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的好地方,毛继晖就想不妨去那里找一栋房屋住下。

这想法不错,但孩子上学咋办?农村空气虽好,教学水平有限,这让毛继辉为难。2012年,好消息传来,北京国际学校华德福的一个分校,建在了北京昌平大羊山南麓的一个乡镇里。此校自幼儿园起直至高中一应俱全,办学理念以人为本。譬如幼儿园,课程的设置是根据儿童不同阶段的意识发展,针对意志、感觉和思考,对儿童的身、心、灵、精神进行整体平衡教育,并结合儿童与生俱来的智慧和独特的个性本质,进行深层意识教育,协助儿童的智慧生成。该校还有一个自己的小“农场”和小树林,种些花草、蔬菜、浆果灌木;还养鸡、兔、牛、羊等动物;幼儿园老师基本不教什么文化课,整天不是唱歌画画做手工,就是到田园里、在太阳底下玩游戏。毛继晖特别推崇这样的教育方式。他爱孩子,但他不会像其他家长那样,自小就给孩子搞什么智力投资,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名义,强迫孩子去上什么数学外语的辅导班。就连幼儿园老师逼着孩子背唐诗、学写字,在毛继晖看来也都是对幼童的误导,甚至是摧残。他认为,那种填鸭式的死记硬背,会磨掉孩子对学习的本能和兴趣。而他,愿给女儿果果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让她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成长。他和妻子苏燕一样,不奢望孩子将来非得成为什么成功人士,只期望她结结实实、轻轻松松地长大成人,能够自食其力就成。所以,他认为把女儿送进那所学校,同时把家也搬到那所学校附近的乡村里去,该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这样既可逃避了雾霾,又能帮助女儿逃掉以后那种作业每天都要写到深夜的学习生活。

岂料,毛继晖把这心思跟爱人苏燕一说,苏燕急了。她说这动机不错,可我上班咋办?你搞设计可以工作在家里,我编杂志必须天天出勤。你想过没有,若是搬到大羊山那儿,每天上班得用多少时间?我是主编,假如我总迟到,如何要求别人?不行,苏燕一票否决。再说,当初在城里买房,她都要挑小区、看邻居,如今让她一下子住到村里去,她还没有这样的思想准备。

苏燕反对,毛继晖坚持,夫妇俩没事就研讨此事,最终三大理由,让苏燕变了主意。一、女儿是妈妈的心头肉,为女儿,当妈的可以舍弃一切,眼见现有环境不利女儿的成长,就应想法改变这处境,哪怕作出一定的牺牲;二、人生什么东西最为重要?是健康。有害于健康的东西不吃,同样,不利于健康的地方能躲就躲,尽可能不住;三,什么是最美的生活、最美的家居?在他们看来,当是那种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是那种出门看得见风景、清晨被鸟鸣叫醒、窗外是自家的菜园和花园、空气能够沁人心脾的乡居。苏燕主编的《美好家园》,封面的题辞就是“好家、好园、好生活”,每期的主题不是“乡居家园梦”,就是“宁静致远,重返自然”,等等。那她自己何不先来一个“重返自然”、实现梦寐已久的“乡居花园梦”呢?于是,苏燕对丈夫说,好,你去找吧,我的困难我克服。

圣上有旨,毛继晖赶紧开上他的沃尔沃,直奔北京昌平大羊山南麓,以华德福昌平校区所在地为中心,遍访四周的村庄。

毛继晖想找那种式样原始、房屋不多、但场地很大的农家院,好让妻子实现她的花园梦,好给孩子一片可供疯玩的天地。不想找起来很难,当下农村,农民盖房也开始建起钢筋水泥的“火柴盒”,要不就把房子盖得挤满院落,剩下一小块儿空地,还要铺上水泥,说是图个干净。

毛继晖逢村就进,“叔叔”“大姐”的逢人就问,结果还真有一个农家院多少接近一点他的理想。那房子一溜六间,红砖灰瓦实木梁,其中四间高高大大地坐落在一个半米多高的平台上。关键是那占地将近一亩的大院子,栽满桃李杏枣和樱桃等数十棵果树。房东家里房子多,这套院落闲置多年,因此还都保持着原貌。房东本以为这宅子旧了,城里人怎会看中这老屋?不想毛继晖一看就乐了。此院深居村内,四邻皆为老乡,毛继晖不在乎,说该咋样咋样,邻家的柴禾若是没地儿搁,挤放到我家门口也没关系。村里有人乱扔垃圾,毛继晖说,只要他不烧垃圾就没事。

苏燕被毛继晖拉着去看房。车子越跑越远,还跑进偏僻的乡村小道,她的心中就嘀咕:这每天上班可怎么办?可等她下车后一吸那清新的空气,一见那宽敞的、栽满果树的大院子,她当即就认可了这个未来的家,甚至要求把房屋后面的半亩多空地也租下来,尽管每年要多交上一万多元的租金。

苏燕一点头,租金转天就交给了房东。租期15年,租金每月五六千元,房东乐了,不明白这么讲究的两个文化人,咋就看上了连他都已嫌旧的老宅子?

尽在不言中

老宅到手,毛、苏夫妇开始收拾。两人分工:前院归苏燕,种花种草;后院归毛继晖,种菜种瓜。装修毛继晖设计;装饰苏燕安排。很快,工程2013年3月启动,百日后老宅子魔术般旧貌换新颜。

既然是回归田园,老宅的外貌毛继晖基本不动。大铁门虽为门户,但为低调保持原状。原先的陈砖旧瓦也一律由它,只是拆掉了所有的破门窗,换以全玻的钢制门和几近落地的玻璃幕墙。老房的屋顶全部木结构,根根横梁皆为粗壮的原木,略有弯曲,还带有一点残存的树皮,顶棚绷板历历在目,板缝间时有坠落的渣土。换别人,多半会吊上个顶棚,没准儿再整上个造型。毛继晖不,他喜欢那木梁的质感,除顶棚绷板处抹以石膏外,其余大小横梁立柱他都让它暴露在外。如此一来,配上底下宽敞明亮的现代化钢制门窗,反倒被他整出来一点北欧民居的味道。

六间老宅四高两低的一字排开,造型单调不说,还有点不大够用。苏燕希望能有北欧那种宽敞开放的大厨房,女儿果果也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室内空间,毛继晖就把那两间位置较低的平房南墙拆掉,接盖出一栋上带几个拱形天窗、下带几道玻璃幕墙的洋房。这栋洋房明显带有异域的风格,高度低于阳台之上的旧宅,中西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被毛继晖有机地捏合在一起,交相辉映。

有趣的是,毛继晖加盖的这栋洋房,外檐一素到底只用水泥,不贴瓷砖,亦无涂料。不仅如此,就连室内包括卧室、厨房、卫生间等所有房间的地面,连同门外的那片平台,也都是一律的水泥素面,不铺瓷砖,更无地板,只在果果的游戏区里铺上一块不大的地毯。相反,院里原有的水泥地,毛继晖统统揭起,用细碎的石子、或一块块脸盆大小的原石,铺出一条条小道。毛继晖之所以如此设计,皆因他那卓而不群的设计理念。

原来,毛继晖的环保意识,体现在他的择居上,也体现在他的设计里。近些年,所有售楼处提供给大众的样板间,装修上无不极尽奢华之能事,看似金碧辉煌,实则过滥的材料堆砌,几年后装修一变,拆下的饰材都是难以处理的垃圾。毛继晖厌恶此举,认为人类不应向自然过度地索取,室内设计应像北欧那样崇尚简约,装修材料尽量少用、甚至是不用。曾经不止一次,毛继晖的客户在设计上指手画脚,譬如要在客厅的墙壁上铺挂大理石,毛继晖劝解,劝解无效后就说“您去另请高明吧”,不惜放弃这笔生意。如今毛继晖设计自己的宅院,自然要实现自己的理念,不仅脚下要做水泥地,就连所有的内墙也都是四白落地,只用涂料解决问题,而且令人难以思议的是,他竟然还在卫生间里,亲手设计并制作了一个台盆一体的水泥洗漱台,同样是不贴瓷砖,不刷涂料,但是配上高档的水具后,居然也很好看。再就是电视墙,毛继晖讨厌那东西,他家仅有的一台小电视,被他放在一间小屋里,还被关进一个柜子中。他说,凭什么要让一个黑乎乎的工业制品,占掉家庭一片最主要的空间?

然而,尽管设计上简约,一经苏燕的装饰,这套房屋顿时就像有了生命。苏燕的法宝,一是张挂绘画、摄影等档次颇高的艺术品,让文化的气息溢满房间;二是摆放极具艺术色彩的工艺品,如古色古香的陶器、茶具和花瓶等,还有不知她哪里淘换来的简约而又仿旧的欧式家具。偌大一套房屋,被苏燕装饰得特别温馨。此时再看那素净的墙和地面,给人一种空灵的美感不说,还很好地烘托了那些书画作品。

唯有遗憾的是,正如苏燕初始忧虑的那样,新家落成之日,是其苦旅开始之时。住到乡下后,她每日清晨5点多钟就要起床,6点多钟就要出门,先坐包车,后挤地铁,马不停蹄地跑上3到3个半小时,才能赶到她在北京朝阳门的公司。往返折腾,她每天6至7个小时在路上。而且经济代价也很大,每月9000元花在包车上。

有怨言,但苏燕又情愿,因她实现了自己的田园梦。她家宅院两亩三分地,1533个平方米,城中那些所谓的豪宅哪个敢比?院中果树43棵,桃李杏枣樱,李是绿皮红肉的西瓜李,樱是难得一见的黑樱桃。春天,苏家园林花团锦簇,蜂扑蝶舞;夏秋两季,果实累累,多得吃也吃不完。满院的花草令人陶醉,清新的空气令人神怡,厨房里做着果酱或是什么果派的苏燕,透过明亮的玻璃幕墙,看着玩耍在花草中的女儿和大狗,心里幸福无比。过去苏燕每天都要熬到深夜,似乎从没睡够的时候。如今她日落而息,每晚8点一过就上床,给女儿讲着故事就睡着了。黎明时分,声声鸡鸣把她唤醒。太阳还没露头,她已开始忙碌在她的花园和菜地,采些盛开的鲜花插进室内的花瓶,摘些新鲜的果蔬放进厨房……如果是在周末,上午她会静静地看书,或是全家一起走进近在咫尺的山林。试问假若除掉上班路上的辛苦,苏燕活得岂不像神仙?

此外,让苏燕最为满意的是,自从搬到乡下,女儿果果的性情更加开朗,小脸儿上渐渐地有了苹果红。因为无论是在那个华德福幼儿园还是在家里,她都远离了雾霾和那些难闻的有害气体,而且大多是玩在室外,阳光普照,空气清鲜,让她越长越结实。自从搬到乡下,果果也变得越来越勇敢,过去她怕虫子,现在虫子怕她;过去她怕大狗,如今大狗是她的玩伴。她甚至学会了爬树,还敢爬上半人多高的砖垛。在乡下的大自然里,果果学到了很多知识,眼界阔于城中的同龄儿童。再说毛继晖,田园的宁静有助于他的创作,他的这一别出心裁的作品、即改造的这套院落,让人看到了他的才华,从而接受了他的理念。

毛、苏夫妇的田园生活,羡慕死他们的那些朋友。每逢周日,朋友们一拨拨前来沾光,摘地里的蔬菜,抢树上的水果,享用这里的阳光和空气。但是否愿意效仿?又都没有这种勇气。苏燕每月的交通费高达9000元,朋友们说这代价太高;毛继晖改造老宅投资六七十万,而按照合同,15年后全都无偿移交给房东,凭什么呢?朋友们说这不合理。总之,经济账一算就都觉得不划算,甚至觉得毛、苏夫妇有点傻。其实,人生的大账岂能这样算?生活乃人生第一大事,幸福而又健康的生活更是人生的第一幸事,毛、苏夫妇把这些看得透透的,所以只有他们觉得这样做很值。

发稿编辑/姬鸿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