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中国留学生*
2016-11-25濑尾爱三郎赵艺真潘世圣校译
濑尾爱三郎 著 赵艺真 译 潘世圣 校译
忆中国留学生*
濑尾爱三郎著赵艺真译潘世圣校译
大正七年(1918年)八月末我有机会来到福冈。那时九州大学九月开学。自从来到福冈,我将近四十年没有离开过这里。这一年,班上来了四名中国留学生,郭君是其中一位。
这四位学生都不是性格张扬引人注目的学生,虽说是留学生,在班级学校一点没有被当作不同人看待。因为钱潮君是我在名古屋高中的同学,余霖君和我都在生理学研究室,在一起的机会自然很多,所以我们变得熟起来。但我与夏禹鼎君、郭沫若君没有什么特别交往,因此我没有机会接触到郭沫若福冈时代的内心。从这一点讲,由我来谈医学生郭沫若不太合适。再加上我很健忘,关于从大正七年(1918年)到十一年(1922年)的医学生时代的生活,我基本都不记得了。四名中国留学生中,钱君和郭君皮肤细腻白皙,钱君又高又瘦,高中时代,体操老师叫他名字时,我常听成“线香”(日语发音与“钱潮”相近——译者),让我联想到点燃的香冒出的细长的烟。他面色白皙举止文雅,像是从《聊斋志异》中出来的中国高贵美男子。他大学毕业后进入小野寺教授的内科研究室并取得学位,现在在浙江杭州开了医院。
郭君作为“郭沫若”广为人知,但医学部毕业生名单上写的是郭开贞。之前我因为有事给他写信,收件人写的郭开贞,却被退回来了,由此可见,郭开贞这个名字在中国没有通用。学生时代的郭君不是钱君那样面色白皙的美男子。他很瘦弱、中等身材,很普通。听说是个文学青年,但我在学生时代并不知道。大正八年班上来了个姓陶的中国留学生,是个才子。我感觉郭君和陶(晶孙)君关系很好,而跟其余三位留学生因性格不同并不很熟。郭君毕业比我晚一年,他跟陶君一起于大正十二年毕业。陶炽(晶孙)性格很特别,行为与众不同,好像有很多逸闻。战后他由台湾来到日本,遗憾的是他前几年去世了。
我听说郭君听力不好,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记得他总是坐在礼堂最前面。标本展出的时候,病理学学生围着标本来回走动,人群中就有郭君的身影。回顾这些,他似乎是个认真的学生。
我在名古屋上高中时,和钱君一起还有一个叫郁文的中国留学生。他是个文学青年,放弃医科转到文科了,他后来作为“郁达夫”广为人知,并和郭君成为近代中国文化运动的同志。
余君、夏君也是才子。余霖君大学毕业后进入后藤教授研究室专修外科,获得学位后在上海开了诊所。此人不属于思想家,是位优秀的临床医生。夏禹鼎君大学毕业后进入东京大学药理学研究室,取得学位并转为临床医生,现在在浙江省宁波一所医院当内科医生。
这样看来,我们班上四名中国留学生有三名都作为临床医生自立门户,只有郭君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且获得成功。我想郭君的功绩在这里就不必赘述了吧。
译自《九大医报》第25卷第3号(郭沫若先生特集号,1955年12月)
(责任编辑:廖久明)
*本文为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回忆郭沫若作品收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5AZW011)的阶段性成果。
2016-10-24
濑尾爱三郎,九大医学部生理学教授,曾担任九州大学郭沫若先生欢迎执行委员会委员。
赵艺真,华东师范大学日语系硕士研究生。
校潘世圣,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任、教授,日本九州大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