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6-11-25◎张炯
◎张 炯
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张 炯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基于宏阔的世界视野并观照我国文艺、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文艺新的实践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做出了新的贡献。深入学习这篇讲话,对于我国文艺理论工作者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精髓,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予以创新和发展,形成新的体系,随着社会主义运动及其文艺实践在全球推进,日益占有影响广泛的学术地位。它在中国的传播,自二十世纪初至今,已有百多年的历史。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李大钊、邓中夏、肖楚女和瞿秋白等人的推动下,提出“平民文艺”的口号,主张文艺为革命而创作,并涉及文艺领导权等问题,即对当时文艺界和文化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随着“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的过渡,以及左翼文艺的蓬勃发展,鲁迅、郭沫若、茅盾等先辈也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推广做出自己的贡献,并涌现了冯雪峰、胡风、周扬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先后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中国文艺发展的新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的理论思想虽产生越来越“左”的弊病,但建国初他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等方针,正是在深切了解中外文艺和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文艺理论作出的十分重要的新贡献。
毛泽东文艺思想在烛照文艺规律的同时主要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文艺实践的新经验新问题。它以文艺为什么人和如何为的论题为纲,从文艺与人民、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政治、文艺的普及与提高、文艺的创作与批评,以及文艺创作中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继承与创新、世界观与创作方法,文艺创作中人性与阶级性、歌颂光明与揭露黑暗,还有文艺批评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新的观点,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文艺理论。上世纪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大力纠正“左”的理论倾向,根据建国以来文艺实践的经验与教训,放弃“文艺从属于政治”的立论,继承和阐发了毛泽东的正确文艺思想,提出文艺“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新口号,取代“为政治服务”的旧口号,深入地论述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指出党必须按照文艺的规律来加强对于文艺的领导。新世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则同样洞彻文艺规律,广涉中外文艺史实的同时,主要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文艺实践的新经验和新问题。继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人之后,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了新的全面论述。它以文艺必须反映时代、表现人民、坚守真善美的特质为中心,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和文化全球互动的新的历史特点,论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文艺工作者必须以中国精神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以及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等方面的问题。从而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推进到新的阶段。
我国古代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便指出,“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艺扎根于一定的历史时代,它的内容与形式都必然与一定的时代及其历史趋势相联系。这是文艺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习近平讲话的突出特点,就是反复强调文艺与时代的密切关系,强调文艺与特定时代的历史任务相联系,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作为考察当代我国文艺的立足点,这就牢固树立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坚实根基。
如果说五四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为我国民主革命广泛的思想启蒙,为文艺和国家的历史新变开创了胜利之路,那么,社会主义时代的文艺肩负新的历史使命,就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他说,“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他认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他号召“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文艺与时代的关系,也就是文艺与特定国家和社会的现实生活进程的关系。如此全面地阐明文艺与时代的关系,高屋建瓴,确属发前人所未发。
论述创作生产优秀作品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重要部分。讲话不但深刻揭示文艺的真善美的特质,还把它与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将中国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紧密联系起来,予论述以充分的展开。他认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就是“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他说,“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因此,他主张文艺工作者要克服浮躁,努力制作精品。他说:“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古往今来,文艺巨制无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文艺魅力无不是内在充实的显现。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要把创新精神贯穿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而为了制作精品,他认为,还“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各领域文艺领军人物,建设一支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他告诫文艺工作者:“文艺是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努力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除了要有好的专业素养之外,还要有高尚的人格修为,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处理好义利关系,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
“讲话”更把优秀作品的创作与文艺的人民性联系起来,指出,“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他从“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几个方面深入论述了社会主义时代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他指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领域都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他还指出,世界各国人民也需要从我国的文艺作品来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
习总书记把人民的需要视为“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他指出,“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一切轰动当时、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反映的都是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他说:“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不能以自己的个人感受代替人民的感受,而是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他认为,“热爱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要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和具体的实践行动。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从来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关注的中心命题,如此透彻、如此多侧面地加以论述,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经典文献中还属首见。
文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是优秀文艺作品的特征,也是历来文艺理论阐述和分析的重心。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更有精切的论见。他十分重视文艺的思想性,十分重视文艺作品中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他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充分认识肩上的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说:“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他认为,“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他对中国精神及其美学传统做了剀切的论述,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我曾经讲过,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他说:“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他特别重视爱国主义精神的提倡。他认为,“我们当代文艺更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这些论述就把我国文艺应有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讲得十分精辟!把优秀作品应该蕴涵的真善美的中国特色也讲得十分透彻!
在论述党要依靠文艺队伍和遵循文艺规律以加强和改进对文艺的领导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十分重视文艺批评的作用。他说,“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不能都是表扬甚至庸俗吹捧、阿谀奉承,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更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把文艺作品完全等同于普通商品,信奉‘红包厚度等于评论高度’。文艺批评褒贬甄别功能弱化,缺乏战斗力、说服力,不利于文艺健康发展。”他还指出,“真理越辩越明。一点批评精神都没有,都是表扬和自我表扬、吹捧和自我吹捧、造势和自我造势相结合,那就不是文艺批评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天下哪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呢?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有了真正的批评,我们的文艺作品才能越来越好。文艺批评就要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像鲁迅所说的那样,批评家要做‘剜烂苹果’的工作,‘把烂的剜掉,把好的留下来吃’。不能因为彼此是朋友,低头不见抬头见,抹不开面子,就不敢批评。作家艺术家要敢于面对批评自己作品短处的批评家,以敬重之心待之,乐于接受批评。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这些语重心长、义正词严的论述,不但提高我们对文艺批评的重要性的认识,更启示文艺批评工作者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批评标准和批评风气。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本身就是十分重视批判地继承历史上的中外理论资源,十分重视密切联系文艺创作实践,尤其是我国文艺创作实践的典范。他的讲话广泛引述中外许多名家的有益论见和文艺史实,同时又熟悉文艺现状,并针对现实文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切中肯綮的批评,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革命文艺实践的结合。从而也给文艺理论工作者提供了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光辉榜样。他指出,“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他说:“当然,我们强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和弘扬中国精神,并不排斥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我们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
他对现实文艺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创作与传播以及文艺队伍、文艺服务对象的变化都十分了解。他说:“现在,文艺工作的对象、方式、手段、机制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文艺创作生产的格局、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文艺产品传播方式和群众接受欣赏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传统文艺创作生产和传播,我们有一套相对成熟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措施,而对新的文艺形态,我们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这方面,我们必须跟上节拍,下功夫研究解决。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体制,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由于文字数码化、书籍图像化、阅读网络化等发展,文艺乃至社会文化面临着重大变革。要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近些年来,民营文化工作室、民营文化经纪机构、网络文艺社群等新的文艺组织大量涌现,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制片人、独立演员歌手、自由美术工作者等新的文艺群体十分活跃。这些人中很有可能产生文艺名家,古今中外很多文艺名家都是从社会和人民中产生的。我们要扩大工作覆盖面,延伸联系手臂,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他们,用全新的政策和方法团结、吸引他们,引导他们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他还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很快。同时,我国社会正处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什么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都敢干,什么缺德的勾当都敢做,没有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家庭观念,不讲对错,不问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浑浑噩噩,穷奢极欲。现在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问题病根都在这里。这方面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难以顺利推进。”
他十分熟悉我国文艺创作的现状,在充分肯定文艺创作成绩的同时,也严肃指出仍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他说,“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在有些作品中,有的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有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有的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揺钱树’,当作感官刺激的‘揺头丸’;有的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牵强附会,制造了一些文化‘垃圾’;有的追求奢华、过度包装、炫富摆阔,形式大于内容;还有的热衷于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凡此种种都警示我们,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他认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许多文化产品要通过市场实现价值,当然不能完全不考虑经济效益。然而,同社会效益相比,经济效益是第二位的,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要坚守文艺的审美理想、保持文艺的独立价值,合理设置反映市场接受程度的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票房收入等量化指标,既不能忽视和否定这些指标,又不能把这些指标绝对化,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实践出真知。理论创新并非平地起步,而总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前进的。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化成果的结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同样离不开前人积累的理论资源和现实文艺的实践,而且必然要体现理论资源和实践经验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继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又一里程碑,不仅为我国新世纪文艺的繁荣兴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也为我国文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我国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理论批评工作者理应不断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并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张炯: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原所长、研究员
注:引文均见新华社受权公布的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