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学术追求的立足点

2016-11-25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今日海南 2016年6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工作者哲学

文|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找准学术追求的立足点

文|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人民的创新实践,要有理论支撑;人民的实践经验,要有理论提升;人民的价值追求,要有理论提供动能。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真知都源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一句话,为人民做学问,才能做出真学问,做出大学问。

我们做学问是为了什么?这几乎是所有社会科学工作者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古人曾有过很好的回答。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将立德、立功、立言谓为“三不朽”,把“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当作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不朽事业。北宋大儒张横渠更是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当作儒生终生为之奋斗的使命。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高屋建瓴,把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学术追求提升到一个更高、更新、更符合当代中国实际的境界。概言之,就是立足人民、立足中国、立足当代、立足实践。

立足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对宗旨的践行,首先就要把学术追求的立足点放在人民这一边。人民的创新实践,要有理论支撑;人民的实践经验,要有理论提升;人民的价值追求,要有理论提供动能。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真知都源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总之,为人民做学问,才能做出真学问,做出大学问。

立足人民,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和治理国家的鲜活实践总结好,以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立足人民,必须把为人民谋求福祉当作最高的学术追求,要积极探讨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最佳途径,并能及时提出解决民生难题的切实方案,为人民幸福贡献智慧。立足人民,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己任,积极倡导公民道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中国社会最大的公约数转化为最大动力。立足人民,必须使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每一项学术成果都能经得起人民的检验。我们党反复强调“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必须以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就包括学术理论创新在内,也就是说,检验我们学术追求是否立足人民,同样要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

立足中国

中国是一个延续了数千年文明的国家,中国是一个让西方国家猜不透的谜。特别是当代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世所未见的发展奇迹,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以说,古往今来,中国有无数可以探讨的东西。但许多在报刊上填充的学术文章,或者套用不“合榫”的国外的观点解释中国现象,或者只是隔靴搔痒讲几句人云亦云的套话。许多时候,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研究西方学术思想也成了高大上。拿学位、评职称,只要沾上西方学术思想,就能畅通无阻。在当代自然科学领域,中国有许多成果走在世界前沿,但在当代社会科学领域,却鲜有世界性的学术贡献。基于此,把中国哲学社会工作者的学术追求的立足点放到世界这个大平台,十分必要,也十分紧迫。

立足中国,就是要把学术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结合起来,把学术道路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创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理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也就是说,学术追求要说中国话,论中国事。我们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学术何尝不是如此!只有具有民族特色的理论,才能走向国际。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在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我们这一代学人有责任将这个理论体系丰富完善,使其中国特色更加鲜明。当然,立足中国并非拒绝国外先进理论,而是像我们的先贤那样洋为中用,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立足当代

当今时代是一个伟大时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这样一个伟大时代,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大有可为的时代。因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其中蕴涵着多少重大的课题,有多少新的学术领域需要开拓!古人说:文章合为时而著。一个有责任和使命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把“为时而著”作为学术追求的立足点。

立足当代,并非拒绝传统。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历史沉淀下来的精华。我们可以推陈出新,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做出了示范。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进了治国理政的实践之中,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时代的青春。立足当代,就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使优秀文化传统有效地传承下去,泽及后代。当前,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涵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气神。

立足实践

立足实践,是学术追求的大方向,也是学术追求的终极目标。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历史上做大学问、做真学问的人,走的都是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路子。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现状确实令人尴尬:每年教授、学者数量快速增长,每年学术成果数量快速增长。但有资料显示,中国的论文发表量世界第一,引用率相对较低。有效知识供给不足——真正能付诸实践、指导实践的少之又少。绝大多数的文章,或是照抄文件,或是玩文字游戏,或是评职称充数……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社会科学理论的核心是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

立足实践,把所做的学问落实到应用上来,就不能闭门造车,就不能东抄西拼,就应该走下楼,接地气;就应该放下架子,到田野去调查,到社会中去求实证。应该到实践中寻找研究课题,到实践中寻找课题的答案,到实践中检验创新的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理论才不是灰色的,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也才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并成为实践的先导。有这样的学术追求,才能做出大学问,做出真学问,也才能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H

(执笔人:傅治平,海口经济学院人文与经济研究院院长)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工作者哲学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征稿简则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4卷总目次
关爱工作者之歌
菱的哲学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小包哲学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
社会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