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持人语

2016-11-25张清华王士强

新文学评论 2016年3期
关键词:下半身美学人性

◆ 张清华 王士强



主持人语

◆ 张清华 王士强

如果要选一位21世纪以来中国争议最大、最具话题性的诗人,似乎非沈浩波莫属。同时,如果要选这一时期中国最富创造性、最具活力与时代特征的诗人,沈浩波应该说也是前列者之一。话题性与创造力的结合使得沈浩波成为当今诗人群体中一个非常特别的个案。这里面,应该看到,话题性更多是在世俗、表象的层面进行的,其中不可避免包含着误读与偏见,而强劲的诗歌创造力、独特的诗歌美学追求才是沈浩波之所以成为沈浩波最为重要的原因。

沈浩波最初是以一个“闯入者”、“坏小子”的形象进入诗坛的,他以一种挑衅、冒犯的姿态对既有、主流的秩序形成冲击,颇具颠覆性。这让他“暴得大名”的同时也毁誉参半,使他成为一个符号化、标签化的诗人。而今来看当年引起巨大争议的“下半身”诗歌,我们会发现它其实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当年的一些“恐慌”其实大可不必。尽管沈浩波后来曾否认“下半身”诗歌运动的“策略性”,但不可否认无论是其不无夸张的命名本身还是张扬凌厉的宣言恐怕都难以完全摆脱吸引眼球、制造传播效应的嫌疑,同时他们的写作与理论宣言之间也是有着明显的差异甚至鸿沟的。但是,这一名称却可能同时也“歪打正着”,提示、揭橥了新诗人、新的诗歌美学的出现与成长。身体性、及物性、活力、现实感、反抗压制、现代意识……许多新的美学元素由之生发并改变了新世纪中国新诗的格局,多位“下半身”诗歌的成员也日益成为有持续影响力和创造性的重要诗人,这足以证明当年的这些诗人是有想法,有诗歌禀赋和才能的,他们的诗歌“运动”并非心血来潮的恶作剧或者无厘头的胡闹,而是有一定内在基础和支撑的。对于“下半身”诗歌的总体性评价是另外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但褪去关于“下半身”诗人的道德评价,而代之以对其诗歌创作本身的深入考量其实是更为重要的。

沈浩波有着多重笔墨、多副面孔,他的写作移步换形、变化多端,其诗中既有“下半身”、解构,也有神性、庄严,既有私密的个人化体验,也有公共化的社会关怀,既有强横有力,也有温柔缱绻,既有国际视野,也有地域经验,既有人性之“恶”的泛滥与蔓延,也有磅礴无边的“美”与“善”……在在显出其综合性和不可定义性。而在这些的背后,其实也是有统一性的,他的诗呈现的是一位现代诗人在现代中国社会的处境,其写作主体是现代主体。诗歌写作对于沈浩波而言意味着无论如何“与我有关”,意味着担当与责任,他对于“乡村抒情”,对于修辞至上、技艺至上的反对,都与此有关。作为写作者的沈浩波清醒、理性、不世故、不犬儒、个性鲜明、狂放不羁、热爱自由、追求公义,体现了非常清晰的现代性价值理念,这是其诗歌写作的基础和内核。他的写作及物、真实、有力,是真正扎根于我们时代的现实之中的,是与时代现实的撞击、抗衡与对话。沈浩波的诗歌世界丰富、驳杂、狂野,他有着可以消化一切的“胃”,体现着一种极其强韧、蛮野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恰与今日中国经济、社会、文化之发展构成奇妙的对应,是对之的形象化象喻与审视。沈浩波的诗对于人性有着持续的兴趣,他有时甚至不惜冒被误读的危险而呈现人性之邪恶与黑暗,总体来看,他的诗构成了对人性之宽度与深度的勘测,呈现着人性之复杂、旖旎与不可穷尽,就此向度的探索而言,他也是当今时代走得最远的诗人之一。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猜你喜欢

下半身美学人性
盘中的意式美学
牛仔迷情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外婆的美学
婚姻的尽头,藏着人性的底色
纯白美学
想要醒得快?早起揉揉眼眶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