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行合一:外国记者的革命叙事与中共形象

2016-11-25李金铮

社会观察 2016年5期
关键词:斯诺共产党红军

文/李金铮

知行合一:外国记者的革命叙事与中共形象

文/李金铮

中共执政形象不仅是一个令人深思的现实课题,也是一个值得回味的历史问题。革命史是千百万先辈的鲜血凝结而成的,历史的经验、历史的价值不能忘记,曾经的过去是了解现在的源头活水。革命战争年代中共形象的历史资料非常丰富,既有共产党自己的遗留,也有社会各界的记录,皆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

一如笔者在《以民为本:外国记者的革命叙事与中共形象》(《河北学刊》2015年第3期)中所说:“形象这个问题有其特殊性,选择和使用与‘研究对象’无关的‘他者’的记述进行分析,更有可能呈现其现象与本质特征。”尤其是那些无党无派的作者,“所考察和记录的虽不能说全部是事实,但应该是基本可信的”。基于此,本文选取的素材,仍是外国记者深入中共根据地、解放区的纪实作品,包括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哈里森·福尔曼的《北行漫记》和杰克·贝尔登的《中国震撼世界》。它们基本反映了中共苏区革命、抗日根据地和解放战争的整个历史进程。

三位记者为了了解共产党革命的真相而到根据地、解放区进行考察,基本上保持了中立立场。他们的记录,不仅反映了他们眼中的中共形象,还通过所采访的领袖人物、农民群众、普通士兵,具体而生动地反映了中共的执政理念、执政行为和精神面貌。他们得出了共产党“知行合一”的形象判断,并成为外国人认知中国历史形象的一部分。

“知行合一”的中共形象

共产党“知行合一”形象的第一个表现,是斯诺访谈所讲的“改变贫农的处境”。在中共的革命理念中,贫苦农民占中国民众的绝大多数,抓住了贫苦农民就等于解决了民众的支持问题。要想得到他们的支持,首先要解决的是他们的生计,尤其是土地问题和税收问题,因为土地贫乏和苛捐杂税是导致农民贫困的直接因素。中共领袖充满了对富人的仇恨和对穷人的同情,这一精神气质成为共产党重视民众和发动民众的原动力。共产党改变贫苦农民处境的理念,得到了具体实施。在苏区时期,不仅重新分配了土地,捐税也减轻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了与国民政府基本一致的二五减租政策,但与国民党不同的是,确实坚决地执行了减租减息的规定。在日本投降以后的解放区,恢复了土地革命政策,税收负担也趋于公平合理。通过实行土地改革和减轻税收的民生政策,根据地、解放区农民的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正如贝尔登考察晋冀鲁豫边区时所说的,任何政府所能给予人民的最宝贵的自由,是生存的自由,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给解放区人民的最大恩典是使他们免于饥饿。

共产党“知行合一”形象的第二个表现,是“在这里人人平等”。这句话同样出自斯诺的访问。所谓平等,主要是指精神意义上的平等,是满足士兵、群众对平等的渴望。斯诺在接触少先队员时发现,他们喜欢红军,是因为在红军中,他们生平第一次受到人的待遇,他们认为自己跟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在接受福尔曼采访时也说:共产党之所以获得这样多的战绩,主要是由于铲除了过去军阀的军队中军官虐待士兵的流弊,队伍中有非常高的士气,尤其是军官与士兵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红军指挥员敢于牺牲的战斗作风,给斯诺以强烈刺激。“红军军官习惯说:‘弟兄们,跟我来!’而不是:‘弟兄们,向前冲!’”农民也感觉到与共产党干部没有多大距离,民众不把他们当成外人。农民们似乎并不怕共产党的“官员”,而是将他看成是自己人,看成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从国民党领袖和中共领导人的比较,也可以发现共产党与人民的关系非常密切。在陕北,毛泽东、徐海东、林彪、彭德怀毫不在乎地走在红色中国的一条街上。在晋冀鲁豫边区总部所在地冶陶,“将军们和行政大员们倒确是如同普通士兵和农民一样,随意在街上走动,根本不需要护卫”。

共产党“知行合一”形象的第三个表现,是“厉行节约”。这句话同样来自斯诺的评论。他说:“共产党没有高薪和贪污的官员和将军。”中共领导人的生活艰苦朴素,彭德怀的司令部,不过是一间简单的屋子,内设一张桌子和一条板凳,两只铁制的文件箱,红军自绘的地图,一台野战电话,一条毛巾,一只脸盆,和铺了他的毯子的炕。他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彭德怀吃的很少很简单,伙食同部下一样,一般是白菜、面条、豆、羊肉,有时有馒头。在晋冀鲁豫边区,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半年之内下乡三次,外出期间,“要带上粮票,自己做饭。有时我们的工作人员吃得比最苦的农民还差”。尤其值得提出的,中共干部很少有贪污腐败的现象。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副主席戎子和对贝尔登谈道:“我们不像国民党那样,不因贪污受贿、营私舞弊而损失巨额金钱。贪污几乎是不可能的,一切付款和收款都必须通过一个监督委员会办理,因此几乎不可能在数字上搞鬼。各地农村的财务机构必须在公告牌上公布账目,人和人都可以要求查账。还有,我们是在为一种理想而斗争。要是我们从国民党统治的贪污腐化的社会跑出来,到这里又搞那一套,那有什么意思呢?”尽管在革命战争的历史环境下,共产党的军政干部很难有贪污腐化的空间,但领导要搞生活特殊化,也并非完全没有条件。共产党干部能做到廉洁自律,显示了一种自我革命的勇气和精神面貌。

“知行合一”赢得民心

在革命过程中,由于共产党革命做到了“知行合一”,结果正如贝尔登所说的,共产党比国民党更有效地“赢得了人心”。民众支持与参加中共革命的实际证据,最能说明共产党与民众的这种关系。在斯诺的实地考察途中,发现农民参加红军的例子比比皆是。更多的农民,虽然没有参加红军,但他们支持了红军、帮助了红军。福尔曼所见抗战时期的情况,贝尔登在晋冀鲁豫边区的所闻所见,也是如此。朱德也很自信地对福尔曼说:八路军、新四军是人民的军队,他们受人民的支持。通过人民的帮助,我们可以得到有价值的情报。我们知道敌人的每一移动,我们在自己有利的条件下,才与敌人接触。当敌人大军压境时,我们就到它的大后方,我们相信那里的人民会支持、保护和给我们提供给养。这些都证明,共产党在民众心目中树立了值得信赖的正面形象。

民众何以支持与参加中共革命,是中共革命史的一个“元”问题。对此,国内外学术界已多有探讨和争论。本文虽然意在研究革命时期的中共形象,但借助于外国记者视野下的具体描述,也为这一问题提供了佐证。我们从外国记者生动的笔触中强烈地感受到,在革命战争年代,确有一批坚持革命理想的仁人志士,为了改变中国的落后状态,为了建立新的社会,为了给人民大众谋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贡献了自己的一切。可以这样认为:经济改革、平等精神、民主意识、清廉自律、保护民众等,都孕育和保证了共产党的光辉形象,也成为民众支持与参加中共革命的根本动力。

中共执政应汲取革命时代的历史经验

抚今追昔,值得思考的是,当今中共执政应该从革命时代的中共形象中汲取哪些历史的经验?

笔者以为,以民众利益为核心,注重解决民生问题,追求平等和民主,领导廉洁自律,争得民众的拥护,应该是执政党及其政权稳固的不二法门,也可以说是中共执政的永恒命题。在革命历史上,共产党依靠民众,给予民众,取得了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以后,更应该依靠民众,给予民众,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承认,中共全面执政以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惊人成就,令国人自豪和骄傲。但也不能不说,当今中国社会矛盾丛生,尤其是贫富分化加剧、社会不公严重、贪污腐败横行、官僚主义突出、伦理道德滑坡、干群关系紧张,都使得中共形象遇到了巨大的瓶颈。令人欣慰的是,全社会无论上下,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危机,也一直在试图努力解决,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一些地方,问题仍然相当之大。在那里,理论多于实际,口号大于行动,外表多于内涵。本文要强调的是,中共革命的历史依然有我们值得找回和重视的价值,共产党是靠踏踏实实争取人心的,不是靠空谈大道理,更不是通过强迫,赢得了人民对他们事业的支持。

我更大疑问的是,为什么在革命时代行之有效的经验,在和平建设时期却经常成为一种口号,而非实际行动?显然,那种因为现在有诸多问题,而从中共革命史中寻找所谓“黑暗”“污点”的办法,是情绪化而非理性的。在那样一个腥风血雨的年代,谁也不能否认,共产党的确是凭借依靠民众、给予民众的理念和行动,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

当今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与革命时代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为民众谋幸福、取得民众尤其是中下层民众拥护的精神应该是一致的。我以为,最紧要的问题是,如何以制度建设保证这种精神的弘扬,如何建立党民共同的信仰和行为准则,最终就是如何做到收拾民心,增强“民心指数”。诸如此类都是中共执政面临的巨大挑战,也严峻考验着中国共产党的智慧。

(作者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摘自《河北学刊》2016年第2期)

猜你喜欢

斯诺共产党红军
爱听红军的传说
共产党是好琴手
共产党一心为中国
与毛泽东携手创建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湘籍英烈
十谢共产党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斯诺登获得俄永久居留权
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斯诺登在俄居留延长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