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港台青年国家认同的三维分析

2016-11-25李龙

社会观察 2016年5期
关键词:政体政权主权

文/李龙

港台青年国家认同的三维分析

文/李龙

港台民众国家认同研究:从二维到三维

1. 西方二维分析视角及其应用

在西方国家认同研究中,国家认同包含主权意义的国家认同和政权意义的国家认同,前者是根本性的国家认同,后者是派生性的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的二维分析视角基本能够有效解释各国公民的国家认同现象。(1)公民既有主权意义的国家认同,又有政权意义的国家认同。例如,美国公民认同自己是美国人,同时认同选举产生的民主党政权。(2)公民只有主权意义的国家认同,无政权意义的国家认同。一是激进的政权不认同。例如,部分埃及公民反穆巴拉克政权,激进的政权不认同往往导致对抗和冲突,造成政局动荡;二是温和的政权不认同。例如,部分美国公民不认同民主党政权,但并非通过激进暴力方式,而是通过选票。以上两种情况中,公民主权意义的国家认同并不存在问题,政权不认同并不影响公民认同自己是埃及人或美国人。但相较于(1),(2)中公民的国家认同程度要低一些。(3)公民既无主权意义的国家认同,又无政权意义的国家认同。实际上,无主权意义的国家认同肯定就无政权意义的国家认同,这种情况属于分离主义。例如,乌克兰东部克里米亚大部分公民既不认同自己是乌克兰人,又不认同乌克兰中央政府,采用全民公决、武装对抗等形式脱离乌克兰。主权意义的国家认同是根本性的国家认同,因此(3)属于最为严重的国家认同危机。

2. 中国内政的复杂性与二维分析视角的局限

国家认同的二维分析视角在分析中国港台地区民众的国家认同时存在局限性。例如,香港大部分民众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认同香港是中国领土主权的一部分,即具有主权意义的国家认同,同时也基本认同中央政府对香港的管治,即具有政权意义的国家认同,但是,为什么结果呈现出来的仍然是香港人的国家认同危机呢?再例如,台湾民众对大陆政权的认同也存在分歧,少部分民众坚持中国国家认同,但是不认同大陆政权,而是认同台湾的“中华民国”政权,这与西方国家认同研究中竞争性的政权认同不同,表现为敌对性的政权认同;大部分民众反对中国国家认同,但承认(非认同)大陆政权。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央港关系和两岸关系具有特殊性,无先例可循,这对既有西方国家认同理论构成挑战。因此,有必要在主权意义的国家认同和政权意义的国家认同基础上增加一个新的维度——政体意义的国家认同,将国家认同的二维分析视角发展为三维分析视角。

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三维分析

1. 主权意义的国家认同

从主权意义的国家认同来看,香港青年排斥中国人国籍认同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主权意义的国家认同是根本性的国家认同,因而这属于最严重的国家认同危机,排斥中国人国籍认同极有可能衍生出分离主义,即从主权意义的国籍不认同恶化为主权意义的领土主权不认同。

对此,中央必须强硬回应:(1)强化香港青年的中国人国籍认同。未来中央有必要要求港府在国民教育中强化主权意义的中国认同,即香港不是国家,而是中国领土主权的一部分。此外,中央需要加强香港青年与内地的联系,在联系中让香港青年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国家的存在。(2)防范分离主义利用香港青年。部分泛民势力走向极端化,和外部反华势力勾结,传播“港独”言论,在香港内部煽动香港青年对抗中央政府,破坏国家主权。对此,中央需要密切关注其最新动向,防范香港青年被利用。

2. 政权意义的国家认同

从政权意义的国家认同来看,香港青年对抗中央的程度越来越严重。泛民势力并未反对主权意义的国家认同,辩称完全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但是意图将“一国两制”中的“一国”虚化,造成事实上只有“两制”,没有“一国”。这种“不反国家反政府”的论调根本站不住脚,它仅从狭义上理解国家认同,将国家认同等同于主权意义的国家认同,甚至是观念中的国籍认同,忽视了另一个维度的政权意义的国家认同,二者缺一不可。中央有必要进一步强化香港青年政权意义的中国认同,即“香港是中央政府下辖的一个地方特别行政区,是一级地方政权,依法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的管治”。

3. 政体意义的国家认同

从政体意义的国家认同来看,香港青年基本不认同内地的社会主义政体。依据“一国两制”方针,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保留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具有极大包容性,既包括内地人对香港政治制度的包容,也包括香港人对内地政治制度的包容。

然而,香港青年世代常常采用二分思维来区分内地和香港的政体,即“内地是不民主的,香港是民主的”。香港青年可以在政体意义上不认同内地,但需要尊重。现实却是,香港青年混淆国家认同的维度,将政体意义的不认同内地转而扩展到政权意义的不认同中国,对中央依法管治香港采取对抗态度,甚至从政体意义的不认同中国扩展到主权意义的不认同中国,走向分离主义。

台湾青年国家认同的三维分析

1. 主权意义的国家认同

从主权意义的国家认同来看,当下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主要存在两大问题。(1)国家认同的混淆。在主权意义的国家认同上,部分台湾青年坚持中国认同,部分台湾青年则坚持台湾认同;在中国认同的内涵上,通常坚持中国认同的台湾青年将中国理解为“中华民国”,坚持台湾认同的台湾青年则基本将中国理解为中华人民共和国。(2)中国认同的减弱。台湾青年世代主权意义的中国认同越来越弱化,坚持中国人国籍认同和台湾是中国领土主权一部分的比例越来越低。

在主权意义的国家认同上,台湾青年的中国认同危机较香港青年更为严重。香港认同主要具有“地区主体性”,不能在主权意义上根本性地冲击中国认同;而台湾认同则具有“国家主体性”,在主权意义上根本性地冲击了中国认同。由于央港关系与两岸关系不同,因此,香港青年主权意义的中国认同中的“中国”,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台湾青年主权意义的中国认同中的“中国”可以是“一个中国”原则下的中国。

2. 政权意义的国家认同

从政权意义的国家认同来看,台湾青年对大陆政权表现出复杂态度:(1)少部分支持蓝营的台湾青年与国民党的官方主张类似,不承认大陆政权,认为“中华民国”政权才是中国的合法政权。(2)大部分支持蓝营和部分支持绿营的台湾青年事实上承认大陆政权,将大陆政权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而他们认同的是台湾的“中华民国”政权,这种承认是与中国相联系的承认。(3)部分支持绿营的台湾青年对大陆政权也持承认态度,但他们认同的是台湾政权,否认台湾政权与中国存在联系,这种承认是与中国无联系的承认。

在两岸关系现状下,台湾青年可以不认同大陆政权,相反在政权意义上,不认同大陆政权反而比承认大陆政权更具积极意义。原因在于,前者属于“一个国家内部的两个政权之争”,反而有助于维持台湾青年主权意义的中国认同;后者走向“一国两府”或“两国论”,削弱台湾青年主权意义的中国认同。但是,这仅是两岸政治关系定位尚未明确情况下的“权宜之计”,是为了主权意义的中国认同而搁置政权意义的中国认同的“无奈之举”。随着两岸走向统一,需建构台湾青年对大陆政权合理的认同。

3.政体意义的国家认同

从政体意义的国家认同来看,台湾青年基本不认同大陆的社会主义政体,并误认为“台湾是民主的,大陆是不民主的”,在政体上并不认同大陆。实际上,“一国两制”完全有能力包容台湾青年不认同大陆政体,两岸“和平统一”后,大陆仍然不会寻求台湾青年认同大陆政体。“一国两制”下,台湾青年需要尊重而非敌视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出现维度混淆,从政体意义上不认同大陆转而在主权意义上不认同中国。中央有必要在对台工作中让台湾青年全面客观地了解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一国两制”方针。

结语

在研究港台青年的中国认同时,国家认同的三维分析视角具有两点价值:(1)内地(大陆)青年的中国认同强于香港青年,香港青年的中国认同强于台湾青年;(2)港台青年的中国认同中,普遍存在维度混淆问题。

借助于三维分析视角可以对未来强化港台青年中国认同进行准确定位:(1)在香港青年国家认同问题上,有必要全面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决反对主权意义的不认同国家,防范分离主义;反对政权意义的不认同国家,确保中央政府依法有效管治香港;允许政体意义的不认同内地,但必须尊重内地社会主义政体,揭露香港青年国家认同中的维度混淆问题,避免其因为政体意义的不认同内地而出现政权意义或者主权意义的不认同中国。(2)在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问题上,中央需要制定对策强化台湾青年主权意义的中国认同,坚决反对“台独”;两岸政治关系定位尚未明确前,允许台湾青年无政权意义的中国认同,但要强化台湾政权与中国的联系,在两岸政治关系定位明确后,需要建构台湾青年对大陆政权的合理定位和认同;允许台湾青年不认同大陆的社会主义政体,但需要尊重,不能出现国家认同的维度混淆,因为政体意义上不认同大陆转而在主权意义上不认同中国。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摘自《中国青年研究》2016年第2期)

猜你喜欢

政体政权主权
高度角对GNSS多系统组合短基线RTK影响
陕甘宁边区政权治理经验探究
党的七大擘画建立新型国家政权的蓝图
主权
《块数据3.0 :秩序互联网与主权区块链》
亚里士多德理想政体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浅析英美法政体的异同
中国首个钓鱼岛主权馆在刘公岛开馆
近代中国的两种自由概念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变迁理论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