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越时空的“年味儿”

2016-11-25袁跃兴

今日海南 2016年2期
关键词:际遇年味味儿

文|袁跃兴

穿越时空的“年味儿”

文|袁跃兴

曾经读过现代散文家钟敬文先生的《岁尾年头随笔》,文中他这样诠释文人的年节情怀:大自然本身并没有什么年岁的区分,它不过是遵循一种法则在不息地运行。人类本着他的生活需要和认识能力,去给予它一定的段落标志,既然有了这种标志,它就要和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发生许多关涉……

的确,过年,不只是一个时节,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些善感多情的文人墨客,每至此常常会激发起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对新旧交替、万象更新的欣喜,对旧生命逝去、新生命开始的感悟,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和期盼……

虽然岁到佳节,人逢其盛,但由于人的际遇不同,过年时所带来的心态、感受也是不同的。“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心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这是陆游在《新年》一诗中描写民间迎接春节时喜气洋洋的欢庆气氛,在热闹浓烈的春节来临时,诗人也仿佛童心未泯,生命似乎年轻了许多。

其实,文人更看重的还是年节本身,是年味、年俗、年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在他们的文化心理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鲁迅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这段文字,幽默又温情,介绍了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的过年时的送灶文化习俗。

试想一下,从古至今,无论过年的心境际遇怎样,感受体味如何,中国文人描写过年的醉人情景、抒发年节的浓浓情怀已成为文人的一种集体文化意识。丰子恺的《过年》、钟敬文的《岁尾年头随笔》,都写了故乡从农历十二月十五,办年酒,做年糕,烧祭品猪、鸡、鱼、肉,祭年菩萨,拜祖宗,买年画、春联、春纸、神像,看戏法,接财神等过年中的繁华气象,年俗趣味。这些年味十足的年俗文化,是文人的怀旧,也是他们对传统的认同,这种精神认同是他们文化的根。这让人羡慕过去年味的浓烈、醇厚的同时,也让人感叹,尽管岁月流转,但这些作家文人割舍不断对过去的年节、年味的情结。而这些诗人、作家笔下的“年味儿”,则穿越了时空、穿越了文字,散发出不休的文化魅力!

本文责编/钟瑜 邮箱/zy200928@qq.com

猜你喜欢

际遇年味味儿
虎年春来年味儿浓
宜帮菜的年味召唤
“土味儿”拼多多
年味儿与虎年春节
馒头里的年味
味儿
郎世宁的际遇与转折又如何创造出独特的郎式写实风格
海坛年味
山陕:追溯黄土地上的年味
我们时常宽己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