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水坑银锭货币的科学鉴定

2016-11-25杨君中国钱币博物馆

中国钱币 2016年2期
关键词:张献忠银锭真品

杨君(中国钱币博物馆)

中国古代水坑银锭货币的科学鉴定

杨君(中国钱币博物馆)

中国古代银锭是中国传统货币的独特品种,因其价值高、存世少,博物馆和收藏界都难得一见。近年来,由于收藏热潮的持续升温,银锭货币逐渐成为新的热点,银锭造假也日渐猖獗,各大钱币拍卖会、收藏品网站、古玩市场假银锭充斥,严重干扰了博物馆的银锭征集和社会收藏活动。其中,水坑银锭更是银锭造假的重灾区。水坑银锭是一类特殊“坑口”的银锭,过去鲜少受到关注。现在,司法鉴定、博物馆文物征集和民间收藏等都亟需水坑银锭的真伪鉴定服务,社会呼唤着对水坑银锭进行科学地研究和鉴定。

一“水坑银锭”述略

正如古代铜钱的坑口有干坑、水坑和半干坑等,中国银锭货币也偶有水坑的埋藏状态,只是总体水坑银锭的数量不大,以前并不受关注。近年来,尤其是张献忠沉船银锭的大量出水,民间伪造接踵而至,鱼目混珠,真伪莫辨,学界、藏界一时举足无措。由此,水坑银锭的真伪鉴定成为当代钱币学、文博界、收藏圈日益关注的焦点和难点。

所谓“水坑银锭”,是指被埋藏或遗落在常年饱水环境中的古代银锭。银锭所处饱水环境主要有浸水墓葬、江河湖塘底部或其他浸水地层。水坑银锭由于长期被水和泥沙包裹,表层金属受水中化学物质溶蚀,泥沙冲击,氧化硫化等作用,形成不同于平常所见干坑银锭的锈蚀状态。

四川彭山张献忠沉船文物盗掘案列入了公安部督办的特大文物案件,据知情人士透露,部分古玩商人在当地收购非法打捞上来的银锭,找人检测银锭成色,并依照检测的出水银锭成分和外形仿制做旧,和真银锭一起兜售。目前,赝品水坑银锭充斥市场,许多博物馆、收藏家和古玩商购入此类赝品而不自知。水坑银锭真伪鉴定的形势十分严峻。

张献忠沉船银锭有没有可靠的标准器呢?答案是肯定的。“2005年4月20日,彭山县引水工程在江口镇岷江河道内进行施工过程中,由挖掘机在距地表2.5米左右的地方挖出一圆木并从中散落7件银锭。”该七枚由对剖原木包裹的水坑银锭称“木鞘七锭”,现藏四川彭山文管所,是文博界确切披露的张献忠沉船银锭,系明末水坑银锭的标准器,对鉴定真伪水坑银锭意义重大。此后,彭山文管所又在公安部门的配合下及时收缴了另一批水坑银锭,其中,五十两大锭十余枚,这些无疑也是水坑银锭鉴定中真品的标准器。通过对水坑银锭标准器合金成分的检测,外观形制的观察,锈蚀状态的分析,铭文的研究等,形成一套水坑银锭的真品标准数据库和特征总结,是进行水坑银锭真伪鉴定的关键步骤。同时,对比已经确认的赝品水坑银锭特征和数据,进一步优化完善真品水坑银锭的标准特征和数据。经过大量真伪银锭的反复对比,逐渐形成真伪水坑银锭的鉴定标准和方法,并由此继续在鉴定实践中去验证和完善。

以张献忠沉船银锭为代表的水坑银锭主要是明朝末年官铸银锭和张献忠大西政权自铸银锭,其他则是小商锭等散碎银两。其中,明末官铸银锭多来自张献忠对所占领地区官府和藩王的掳掠,年号主要是“崇祯”,“天启”,稍前一些的年号很少;地名主要有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区,如“木鞘七锭”中的“黄冈县”、“京山县”铭文银锭来自湖北,“湘潭县”、“沅陵县”、“巴陵县”铭文银锭来自湖南,彭山文管所追缴的“清江县”、“武宁县”、“庐陵县”、“赣州二府”等铭文银锭则来自江西。张献忠大西政权银锭过去鲜少著录,一直以来学界甚至怀疑张献忠政权是否铸造过银锭,直到张献忠沉船银锭中出水有明确的“大西”政权和“大顺”年号铭文银锭,再加上最近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库藏历史银锭出版的《中国银锭图录》中,披露了一批錾刻有“大顺元年”或“大顺二年”铭文的银锭,从而确切地证明张献忠政权铸造过银锭。彭山文管所追缴的沉船银锭中有一枚(彩页5图1)铭文有“大西眉州征完元年分半征粮银伍拾两一定……”字样,可以确信为张献忠政权大顺元年四川眉州地区的税粮银锭。

二外观锈蚀状态辨伪

水坑银锭的外观状态与普通银锭差异极大。以张献忠沉船银锭为例,出水的银锭一般通体灰黑,灰黑色的锈蚀表层较厚,蜂窝和丝纹等处往往有粘附牢固的砂砾和泥土。试从水坑银锭的色泽和锈蚀层两个方面分别辨析。

1.色泽辨伪

真品水坑银锭呈灰黑色,颜色深湛入骨,表层有温润的光泽感;而伪造的水坑银锭往往使用化学手法做旧,表层颜色虽也是灰黑,但火气十足,无光泽感。

“木鞘七锭”中的“京山县十五年……”银锭(图2)具有水坑银锭最典型的外观形态:灰黑色外观厚实有层次;丝纹等处偶有金属基体裸露,银质表层致密有自然光泽;沉积泥沙的土色与银锭金属色过渡自然,等等。赝品银锭“灌县万历弎拾年……”(图3)颜色通体单一,灰黑无光泽。

老银锭的“宝光”在一般老银锭中普遍存在,水坑银锭由于埋藏环境的原因,较少出现“宝光”。“木鞘七锭”中的“湘潭县运粮官军行月银五十两”银锭(图4),锭面丝纹处裸露大片老银锭温润的银光,与黑色包浆和泥沙沉积错落分布,自然有层次。迄今还未见赝品水坑银锭中有仿造出“宝光”特征的,部分赝品水坑银锭人工做旧的锈蚀层剥落处显露出银色(图5),呈现粗糙的金属灰色,无光泽,离老银宝光相距甚远。

真品水坑银锭中有呈现五彩光色泽的,这属于银锭锈蚀状态的一种。如“庐陵县”银锭(图6),五彩光丰富,有紫褐色、蓝紫色、银光色等,色彩较艳丽,层次过渡自然。赝品水坑银锭中也有类似五彩光的,应不是伪作者刻意仿造,而是在人工做旧过程中偶然形成的。如赝品银锭“湖广布政使司征解元年京饷银伍拾两正……”(图7),五彩中虽有蓝紫色,但颜色较灰暗,色泽板滞,过渡层次少。

2.锈蚀层辨伪

水坑银锭容易出现厚实的黑色锈蚀层,考其成因,应主要由于水中的硫离子与白银产生化学反应而形成。如张献忠沉船银锭沉积在岷江江底,有机物质在江底沉积腐败,形成沼气,沼气中的硫化氢容易对白银产生化学作用,日久便产生厚厚的锈蚀层。

真品水坑银锭锈蚀层,如银锭翅内部位(图8),最容易产生层积的锈蚀层,锈蚀层较厚较硬,黑色有结晶感,较难剥离。锈蚀层脱落处可见银锭金属基体表面仍是黑色,且深沉入骨。赝品水坑银锭锈蚀层(图9)轻薄易脆,稍碰即碎裂,甚至一粘就脱落(图10);表层脱落后往往会露出银锭基体的灰蓝、灰黑色,无光泽无层次。

真品银锭翅外的锈蚀层在木鞘朽坏后往往粘附泥沙,日积月累,锈蚀层与泥沙锈结包裹在一起(彩页6图11),较为坚实;底部蜂窝会粘附泥沙,内嵌颗粒,但状态自然(图12)。赝品水坑银锭的制造者往往在做旧环节将泥沙和化学药液混杂一起涂抹银锭,银锭所粘附的泥沙松浮在表层,没有厚实的锈蚀层把泥沙包裹在内的特征,且所用沙子较细,过于均匀(图13),显出了人为的痕迹;收缴的半成品无文银锭(图14),真实地呈现了这种作伪手法。

三铭文辨伪

1.铭文内容辨伪

有些假银锭錾刻的铭文内容本身就存在错误,文义矛盾,严重背离史实。如一枚“嘉靖十九年襄王府助剿饷银伍拾两一锭”(图15),其中的“剿饷”是明末著名的“三饷”(辽饷、剿饷、练饷)之一,是崇祯十年(1637),崇祯皇帝在兵部尚书杨嗣昌的建议下以剿灭农民起义军的名义征收的,“嘉靖十九年(1540年)”比“剿饷”真正施行的时间早了近百年,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严重背离了历史真实,内容错乱。

赝品银锭“四川十四年漕米银·五十两正·抚臣廖大亨……”(图16),“廖大亨”是崇祯后期的一位四川巡抚;另一赝品银锭“四川十六年漕米银·伍拾两正·抚臣陈士奇……”(图17),“陈士奇”是崇祯末年的四川巡抚。此类银锭过去鲜少出现,其特有的内容和布局给学界和收藏界印象深刻:其一,“四川某某年某某银”的横幅般的铭文;其二,“抚臣”、“按臣”等官衔和人名出现在铭文里。根据历代银锭的铭文版式,时间年代一般都是竖幅构图,从上往下阅读,基本不见横排布局的。历代五十两大锭多为税收银锭,而地方税收的主体单位是“县”,再高一级的“府”或“州”。因而,银锭铭文内容多为“某某县”,府州一级的较少,基本不见“布政司”等省级机构名称的。该类横置时间并有抚臣、按臣铭文的银锭挑战了学界和收藏界对银锭的传统认识。到底该类银锭有没有真品呢?答案是肯定的。《中国银锭图录》收录了一批该类银锭,编号从第129号到133号的五枚银锭,铭文都是“四川十六年”,“抚臣陈士奇”等,银锭税收类型为“地亩银”、“秦饷银”(图18)等。但是,民间所见,赝品更多,如上面介绍的两枚,税收类型都为“漕米银”,即漕粮折银。根据历史常识,漕粮是明代政府从江南产粮区征收供应北京的粮食,主要通过大运河北运,在北京粮食充足的情况下,漕粮可以折成银两上交,即“漕米银”。漕米银仅是有漕粮征收的省区才会折征的。明朝漕粮省区主要有:南直隶、江西、湖广、浙江、山东和河南。四川地区离北京太过遥远,根本不是政府征收漕粮的地区,不会出四川的“漕米银”。还有一枚“大顺二年新繁县漕米银伍十两正……”(图19)的赝品银锭,也犯了同类错误。“大顺”是张献忠在成都建大西政权的年号,富庶的成都平原,无需漕粮供应,征收“漕米银”更是无稽之谈。

2.铭文制作特点辨伪

真品张献忠沉船银锭铭文基本都为锤凿錾刻而成。当时工匠运锤凿如笔墨,率性而就,铭文风格虽有工整者(图20),有俊秀者(图21),有朴拙者(图22),都自然流畅,不刻意,不拘泥,不狂怪。如今,赝品银锭铭文制作者都不具备在金属上手工刻字的娴熟技艺,因而,赝品银锭铭文的破绽较多,如刀凿入刀出刀无规矩,凌乱不堪;文字结体错杂无美感;铭文风格不是拘束僵硬,就是怪异散乱,体现不出传统工匠自成一格的刀凿字体。

如赝品银锭“嘉靖叁拾柒年黄州府解王府岁禄银”(彩页7图23),笔划杂乱,笔势、章法皆无,通篇铭文面目可憎。亦如赝品银锭“征完崇祯拾壹年分资州通课司上解税银伍拾两正……”(图24),乍看铭文笔划凌厉、率性,似有可观处,细审则发现铭文用笔简单、草率,笔划张扬斜出,陷入芜乱支棱的恶境。再如赝品银锭“崇阳县矿冶银贰十两正”(图25),凿刻笔划狂乱,字形散漫,如乱草铺街,释读尚有困难,更无美感可言。

四金属含量辨伪

根据对“木鞘七锭”和彭山文管所追缴银锭等张献忠沉船银锭标准器的合金成分检测,发现张献忠沉船银锭一般含有96-98%的银,1-2%的铜,1-2%的铁,部分银锭含有少量的金。其中的铁成分,主要来自高温银液与铁模的机械冲击和粘附,以及铁屑浮渣在锭面的沉积。沉船银锭基本与中国历代银锭的成色一致,差异不大。

张献忠沉船银锭中的高仿品往往依据盗掘的真品银锭成色配方来伪造,使得金属成分检测手段也难以识破其真面目。但即便如此,银锭熔化铸造过程复杂,各种因素都影响了最终银锭的成色,伪造者也往往配方比例不准确,或混入古代银锭铸造中没有的其他金属,合金成分检测仍然可以作为一种鉴定参考。

对于不懂古代银锭配方的伪造者,其往往使用工业纯银(图26)来铸造假银锭,这样的银锭经X射线荧光分析仪器检测,白银含量显示为纯银。如赝品银锭“福建布政使司征解万历拾捌年分新饷杂役银伍拾两正吏候”(图27),再如赝品银锭“崇祯玖年永春县牛俱银贰拾两正匠李”(图28),经X射线荧光分析仪检测,金属成分为纯银,属赝品无疑。

五铸造及形制特征辨伪

水坑银锭的铸造和形制特征辨伪与普通银锭辨伪的原理是一致的。其中,“蜂窝”是中国古代银锭通常具有的特征,从现代工业铸造银锭的角度看,蜂窝应是铸造缺陷,是要极力避免的。但是,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蜂窝被视为铸造银锭专有的特征之一。银锭蜂窝是白银熔化过程中吸收的氧气在冷凝过程中溢出,并被银液挤压在银液和铁模之间形成汽泡所撑出的空间,这种铸造缺陷在中国古代往往作为判断银锭成色和真伪的重要标志。真品银锭浇铸时,形成蜂窝状气泡,一般呈圆球状空腔,内壁光洁。此处以张献忠沉船银锭为例,有针对性地举例说明如下。

真品水坑银锭的蜂窝由于在长期水坑环境中的锈蚀和泥沙的粘附,外观形态有自己的特点。如真品银锭(图29),蜂窝及底部凹陷处有黑色锈蚀结晶层,结晶明亮有厚度;而赝品银锭(图30)底部蜂窝有些不自然,而且黑色锈蚀没有明亮的结晶;有的赝品银锭由于伪造者没有掌握银锭的铸造工艺,出现了奇怪的蜂窝(图31),可以断定为赝品。

古代银锭铸造中,由于铁模反复使用,铁模底部出现冲蚀坑和裂隙,而这反映在银锭上,就是底部出现凸块和相连的脉纹,这是古代银锭铸造的正常现象。如真品水坑银锭底部(图32)凸出的部分是冲蚀坑形成的,周围的脉纹是由与铁模底部冲蚀坑相连的裂隙所致,状态自然;有的赝品银锭底部出现怪异的凸起(图33),凸块出现在多处,形制和位置都不固定,古代银锭的底部从不见这种凸块,大概是伪造者发现有些真品银锭底部有凸块,但不明白产生的原理,刻意在模具底部搞出了凹坑,想仿造凸块和脉纹,结果画虎类猫了。

真品水坑银锭的双翅是在铸造过程中摇动熔化的银液形成的,一般是对称的,但由于银锭铸造过程偶然因素较多,存世的真品银锭有许多双翅并不绝对均匀,有高,有低,但一般不会出现双翅反差极大的。而赝品银锭“荣县申解大顺元年分半征银伍十两……”(图34),前翅高大,后翅没有起来,仅有一个高边而已,反差悬殊。亦如“大顺二年新繁县漕米银伍十两正……”(同图19),后翅已起,较低矮,前翅只有高沿,没有高起的薄翅,这都是伪造者在铸造过程中没有掌握好浇铸温度等环节所致。

以上从古代水坑银锭的外观锈蚀、铭文、金属含量、铸造及形制等角度和层面进行了辨伪剖析。辨伪准确与否还须在具体的鉴定中去实践;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不断地循环往复,才能切实提高辨伪水平,正确判断水坑银锭之真伪。

(本文撰写得到了四川省文物局、眉山市公安局、彭山区文管所、彭山区看守所等单位的大力协助,在此致谢!)

注释:

(责任编辑高聪明)

猜你喜欢

张献忠银锭真品
银锭的收藏价值
译者素质和翻译主体间性再谈
江阴博物馆馆藏明清银锭
爷爷教孙写“人”字
古币银锭的收藏价值
画错的恶龙
画错的捕猎图
张献忠:别老叫俺杀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