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深刻的交流
2016-11-25程继龙
湛江文学 2016年7期
※ 程继龙
诗是深刻的交流
※ 程继龙
长期以来,我对诗感到迷惑,现在慢慢有点明白了,套用鲍勃·迪伦的句式:“一个诗人要走多少路,才能把诗想明白”。
诗是交流,一种更便捷、深刻的交流。
因此要降低难度,清醒地面对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的遗产,避免盲目的深度、晦涩,避免过度修辞。
要回到诗的原初,难道将当初写下第一行诗时的强烈愿望忘记了吗,没有人愿意孤独如一个封闭的钢球,走向人,成为共同体,尤其是心灵共同体中的一员,说出诗,无私地分享诗,是最符合人性的事,也是一种朴素的享乐。如果诗还在,没有人绝对孤独。
让肉身醒来。既然人们普遍认为人是半兽神,那么就理应让肉身在场,写作基于我们本真的欲求、渴望、颤栗、痛楚、欢乐,要充满人气,人的气味。避免伪高尚。
连通日常、幻觉。从自身存在的金字塔底座直到塔尖上的天空,都要成为诗艺作业的场所。正视复杂,避免单调。
正如波德莱尔所说的,让“真”成为诗的第一目标。求真先于求善、求美。情感之真、事实之真、表达之真。如果虚假不实,就没有重新走向真善美三位一体的可能。在动荡不已的现代文化中,须先走求真之路,重固一切事实,这个路也许还要走一个世纪。为了对真负责,要不惮于表现现实的黑暗、残酷,以及由于人性发展不当带来的残忍。
活泛一点,让幽默趣味涌溢而出,像泡沫,像天空的云彩。我们也曾悲愤、哀伤,也曾不计后果地培养荒诞的怪癖,但是现在还要诙谐一点,不时自嘲,使自己和他人都轻松一点。换种眼光看世界。诗歌正是换种眼光、换种思维方式。
在浮躁的时代,貌似处处众声喧哗,但是非常缺乏真正的交流,就让诗歌重新回到交流吧。在诗歌中,我们说出没处说、说不好的话,倾倒出内心的隐秘、不满和渴望。而且我们希望收到良好的效果,收到从远处传来的美好的回音。
找到爱、找到存在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