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尚美之路
2016-11-25邹映娣
邹映娣
陈之佛先生用一生走了一条“尚美”之路,他所设计的图案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我校毗邻陈之佛艺术馆,对于上林学子来说实在是一份艺术的饕餮大餐,是很好的学习机会。我校的美术教育也有着较好的历史传承,我们致力于探究在美术教学中结合慈溪当地文化资源,开展美术特色教学,使本土文化得以传承与发扬。石涛也说:“笔墨当随时代”,那么今天,让我们的教学跟着时代一起探索,为图案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为此,我从以下三方面做了实践与思考。
一、巧构思
图案教学重在启发学生创意思维,即要求我们能够摆脱习惯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进行聚合思维,通过对创作素材的组合联想创作出艺术形象,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我在教学时运用了以下的方法进行引导:
方法1:想象与改造
图案创作对于初中生来说,难度可想而知。我想到了“想象与改造”,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本无关系的形象,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与逻辑相互重合,统一形成一个新的形象。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去找可以共用的元素,进行组合,形成一幅有内涵的图案作品。
例1:在海洋鱼形图案教学中,学生对于鱼形装饰比较困难。我就引导学生对鱼的外形进行提炼,把握最基本特征,再对基本型加入诸多形象结合而成,如嘴巴变乐器把手、机器,尾巴变银杏叶,鱼鳍变绳子……形象间彼此共用,无形中便引发了学生的头脑风暴。装饰问题也迎刃而解,一个个生动有趣的鱼形图案由此诞生了(图1-3)。
方法2:联想与添加
在图案创作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主题明确的情况下,画面显得空洞无美感。”生活中,我们不缺乏联想,在创作时,为了使画面更加丰富,可以运用联想的方法,尝试从一个点开始将思维扩大,根据现有和已知的素材,添加装饰性的纹样,使画面显得生动。
例2:《瓢虫》一课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把各种素材罗列出来的:
相似联想:从瓢虫的形态、特质方面进行想象,有学生想到了乌龟、球类、手表,圆形的标志,神秘的图腾,高科技的卫星等(图4-6)。
相关联想: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由瓢虫想到春天,春天想到了各种花卉,
瓢虫上的圆点联想到衣服花纹;由七星瓢虫想到了害虫,像超人一样的农田卫士等(图7-8)。
对比联想:对相反性质的事物进行联想和回忆,如:圆和方(图9)。
同样的圆形,学生产生的联想不同,瓢虫图案精彩万千。
方法3:尊重结构与特征
在图案设计中,我们可以抓住主要结构与特征,对内容进行改造。把一些看似毫无关系的形象组合在一起,促使思维的发散。教师给予一个创意点,学生容易获取成就感。抓住主要结构与特征进行组合构想非常直观,但这不是直接的运用,而是进行再次创作的运用。
例3:《卡通人物》一课里,我让学生把卡通外形画出来,并让学生们说说自己选择的卡通形象有怎样的特点。学生说:狸是个小姑娘像花朵一样娇气,KT猫小清新,嘻哈猴憨态可掬……有了这些概念以后,我让学生拿出自己收集的图案,在主要特征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组合构想,相互讨论。不多时,学生说:“嘻哈猴头大大的我把房子套进去,不就可以了啊(表1)!我能不能把这花卉纹样运用到阿狸上?小清新KT就用兰草纹样装饰吧”……抓住主要特征的组合构想,灵感也随之而来(图10-12)!
二、精创作
图案具有高度概括的艺术特色,具有较强的装饰性。设计构思的训练并不是图案的全部,有了创作灵感,还应该注重对画面形式美感把握的训练,否则,再好的想法也没有实效。
方法1:变化与统一
变化与统一是图案设计基本的形式美法则。指的是在创作中每个元素的运用都要讲究变化,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让画面生动而又魅力。因此,我注重引导学生在细节的变化中求得整体的统一,避免琐碎松散,失去主调;另一方面注重引导学生在统一中如何寻求变化。
例4:《抱鼓石图案设计》一课中,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组抱鼓石的连环图案,教师则共同参与每一组的设计活动中。我要求学生:抱鼓石外形可以统一起来,细节部分做一定的变化;主体图案确定下来后,针对画面做一定的装饰,比如同样的线条,我用疏密的变化,也可以是粗细、长短的变化……通过这样的尝试练习,学生明白了什么是变化与统一。抱鼓石连环图案令人焕然如新(表2)。
方法2:对称与均衡
大自然中很多现象和物体都是对称和均衡的。格奥尔基.瓦连廷诺维奇.普列汉诺夫说:“欣赏对称、均衡的能力是自然赋予我们的。”图案设计中运用对称分布、均衡排列,会使画面极具装饰性。我用了巧妙“借力”引导学生理解对称与均衡。
例5:对于学生来说形的绘制是比较难的,我要求学生图案设计稿画一半就可以了,另外部分则借助拷贝纸用旋转、平移、反射等方法印画。我告诉学生:“图案设计要注重视觉上的统一,这就是对称和均衡的美”。同时,因为能向拷贝纸借力,学生省去了不少绘画时间,也觉得图案设计如此“简单”(图13-18)。
三、重评价
传统的美术教学只注重以最后作品的呈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这样容易抹杀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和创作的积极性。《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为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协调统一……”我们的评价要从单一型的评价转向多样发展性评价。评价不仅仅是教学的句号,是教学逗号,省略号,完善的评价方式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十分明了,同时也能为今后的学习指明方向。
①注重学习表现的评价
初中阶段学生进入了“模拟写实阶段”。他们不满足于创作过程的愉悦,开始关注作品最后呈现的面貌,以像或不像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对自己作品的不满意程度开始加大。这就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做提示性的评价,激发创作热情。
例6:《春天》一课中,我提到了学生喜欢的一个话题“春游”,引导大家说说春游中遇到的事。教师也随手在黑板上画一画春天典型的花卉植物,还添加一些情节,又引起学生一片七嘴八舌的共鸣。最后我说:“请同学们,把你们喜欢的画面画下来,只需要草图就可以。”在收到学生底稿时,多给予学生正面的评价,如(表3)“图1很有创意,富有装饰感”,“如图2很有传统味”,“如图3很空灵、有意境”等等。接着告诉学生这就是创作,他会觉得还是很容易的嘛,然后进入到稍难的阶段了,学生也产生了快点出成品的欲望(图19-20)。
②采用多样性的评价
传统的美术课堂中学生作品点评环节往往只有二、三个同学能发表意见,课后展示的作品就撤去了,很多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多少实际的效果。我把学生作业拍照后上传到网上展示,增加一个“我来评价”的环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喜欢的作品,说说自己创作思路和过程等。学生们在欣赏作品的时候更加细致了,评价中有的是学生情绪的自然流露,有的是对作品的建议与意见,这样的评价交流的方式更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还实现家长网上互动评价,家长能自主选择想要欣赏评价的作品,还能对认为优秀的作品献上礼物,送上笑脸,并留下自己的意见与建议,无形中也让家长肯定了孩子的美术学习。
例7:一次网络作业展览过程中部分学生和家长的评价
同学1:我最喜欢的是孙一格的画,我觉得她的蝴蝶图案轻盈灵动,巧妙的运用了重像法,构思实在太棒了。
同学2:许诺画灯泡图案构思新颖别致,注重均衡美,我觉得我应该向许同学学习,争取自己的美术作品再上一个台阶!
家长1:这次作业展览真是让人震撼,我没有想到我的孩子美术课堂作业能这么美,期待有更多的作品啊!
家长2:以前,我一直反对女儿学习美术,看了女儿的作品我才觉得原来学习美术这么有意思。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图案教学时,注重强化作品创意构思,形式美创作、评价多元化的视觉效果,用以充分调动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和表现欲。结合陈之佛图案艺术探究多元化图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是我校追寻尚美特色教学之路的有效尝试,相信通过我们不断摸索实践,必定能够在优秀文化传承和审美教学中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
(慈溪市上林中学教育集团 浙江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