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2015年农村经济和城乡居民收入形势分析
2016-11-24王璐瑶
王璐瑶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在全国全省经济增长相对放缓的大背景下,郑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郑州在都市生态农业上先行先试、率先发展的要求,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优化生态、繁荣农村为目标,抓改革、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新的成效,呈现出基础稳固、保障有力、转型加快等特点,为现实“两个率先”夯实了基础。然而农业靠天收的大局面没有根本改变,部分指标增速出现下行态势。
一、运行的总体情况及特点
(一)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农产品产量有升有降
201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276.6亿元(含巩义,下同),比上年增长3.0%;增加值实现153.5亿元,比上年增长3.0%,比全国低0.9个百分点,比全省低1.4个百分点,农业生产总体平稳。近年,由于农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部分农产品产量出现回落,肉、奶、菜、果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粮食和禽蛋增长。
1、粮食增产。在粮食种植面积下降的情况下,全年粮食总产保持在160万吨以上,达到168.3万吨,比上年增长3.9%。其中,夏粮产量为85.6万吨,比上年增长5.4%;秋粮产量为82.7万吨,比上年增长2.4%。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347.7千公顷,比上年下降2.5%。其中,夏粮播种面积为172.2千公顷,比上年下降2.3%;秋粮播种面积为175.5千公顷,比上年下降2.6%。与之相反,随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粮食单产逐年提高,2015年全市粮食单产为322.7千克/亩,比上年增长6.5%。
2、蔬果面积产量双下降。2015年全市果园面积为21.4千公顷,比上年下降6.6%,水果产量为27.5万吨,比上年下降4.4%。在2012年水果产量达到30.8万吨的历史高位后,连续三年出现回落。全年蔬菜种植面积64.5千公顷,比上年下降4.7%,产量为273.6万吨,比上年下降4.5%。与水果生产形势相同,蔬菜产量在2012年首次突破300万吨达到302.1万吨后,连续三年出现下降。
3、肉蛋奶“两降一增”。2015年全市猪牛羊禽肉总产量为25.7万吨,比上年下降2.6%,其中,猪肉产量17.8万吨,比上年下降4.0%;禽蛋产量23.0万吨,比上年增长1.1%;牛奶产量42.8万吨,比上年下降10.7%。
4、林渔业后劲强力。2015年郑州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突出抓好生态廊道、森林公园体系、环城生态林建设、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着力打造美丽郑州。2015年完成林业生态廊道467公里,植树造林3.45千公顷,四榜植树685万株,中、幼林抚育2.84千公顷,义务植树361万人次,植树数量达1362万株,全年实现林业增加值3.4亿元,比上年增长2.6%。截止2015年底全市共有森林公园24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森林覆盖率达到33.36%。
2015年水产品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全年水产养殖面积发展到9.8千公顷,水产品产量14.9万吨,位居全省第二位。完成渔业增加值9.4亿元,比上年增长6.9%。
(二)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
2015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较快增长,达到2650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2%,实际增长8.4%。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3和0.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09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7%,实际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2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实际增长8.4%。农民收入增长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1,比上年缩小0.1个百分点。从居民收入结构分析如下:
1、工资性收入增长趋缓
2015年,全市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趋缓,增速为近几年较低水平,但仍是可支配收入增长的首要拉动力。全市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6683元,比上年增长9.4%,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3.0%,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5.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20014元,比上年增长7.8%,增幅回落0.4个百分点,拉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9889元,比上年增长10.6%,增幅回落0.2个百分点,拉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0个百分点。
2、经营净收入平稳增长
2015年,全市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为3552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为2715 元,比上年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经营性净收入为5259元,比上年增长5.7%。
3、财产净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
2015年,全市居民财产净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市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为1233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为1202元,增长12.8%;农村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为1298元,增长16.2%。2015年房地产市场逐渐升温,房屋出租价格持续上涨,居民房屋出租收入增长明显。
4、转移净收入较快增长
2015年,全市居民转移净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是拉动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的动力。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为5033元,比上年增长10.1%,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1.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为7168元,增长8.9%,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2.0 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为678元,增长8.7%,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1.8个百分点。
(三)农村消费活跃,投资下降
2015年随着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不断增长,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强劲,达到 12080元,比上年增加955元,增长8.6%。全市实现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7亿元,增长14.6%,高于全社会3.1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8%。全市实现农户固定资产投资83.7亿元,比上年下降12.5%。
(四)农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
从产品贡献看,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为社会稳定和推动各项改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方面,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米袋子”和“菜篮子”;另一方面,农业的发展推动了相关产业特别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的发展,2015年规模以上现代食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437.9亿元,比上年增长4.7%。
从市场贡献看,农村是工业品重要消费市场。农业生产资料需求的不断增长,带动了农用工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全市农机化投入2.9亿元,农业机械原值达到50.2亿元,比上年增长4.1%,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277亿元,比上年增长14.6%。
从要素贡献看,农村为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劳务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大量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近年在全市从业人员中,城镇从业人员在逐步增加,农业从业人员在不断减少。2015年全市农业从业人员为93.1万人,比上年下降1.6%,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
二、影响因素分析
(一)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
2015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为582.0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年末全市联合收获机拥有量达9700台,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稻麦联合收获机拥有量达6501万台,玉米联合收获机拥有量达3199台。
(二)农业基础条件和设施不断完善
2015年,继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产创建工程,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3.4万亩,高标准农田达到66.5万亩。投资3亿元,完成47个1000亩以上、总面积5.9万亩集“菜篮子”工程、休闲观光、生态可持续于一体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0.2千公顷,比上年增长7.6%;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9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31.4%;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7千公顷,比上年下降12.3%。农业基础条件的不断完善对粮食生产起到很大的保障作用。据测产,全市小麦万亩示范方平均单产在500公斤以上。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效明显
2015年,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完成拆迁9.91万户,3591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7.6万套,1070万平方米;回迁安置群众5.1万户,19.91万人,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四)农业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2015年全市重点培育全产业链农业产业化集群,以种养加工、农业流通、休闲农业、示范园区和涉农服务5个集群类型为主导,年底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集群28个,其中省级集群11家、市级17家,全年集群销售收入超过两千亿元,在中部省会城市中位居前列。农业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
三、主要问题
(一)农村居民出现“增产不增收”现象
今年,郑州市粮食生产喜获丰收,但国家粮食收储价格大幅下降,种粮农民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现象。据了解,今年郑州市玉米收购价格为每斤0.8元左右,而去年同期,玉米收购价格在每斤1.05元以上,降幅在20%以上,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制约了农居收入的增长。
(二)城市扩张加快,挤占农业发展空间
近年,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建设迅速扩张,新型农村社区连片而起,农业生产空间萎缩。2014年郑州市建成区面积412.7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30平方公里,增长7.8%。2015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下降2.5%;蔬菜播种面积下降4.7%。
(三)部份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落,影响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突出表现为小麦、玉米、生猪、牛奶等农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自2014年始生猪、牛奶价格走势持续处于波动状态,直接影响当年及后期生产。2015年以来生猪价格整体呈现恢复性上涨,生产形势有所转好。但牛奶价格一直在低位运行,致使牛奶生产大幅度下降。2015年小麦、玉米价格大幅回落,且存在一定程度的滞销卖难问题,粮食生产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怪像。
(四)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在国际经济增长预期下调,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等大环境下,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就业形势及收入增速受到影响。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比上年放缓1.4个百分点,特别是工资性收入,增速放缓10.2个百分点。另外,在农业生产成本增高、自然条件的不确定性、市场风险增大和粮食难以持续大幅增产等因素影响下,农民的经营性收入持续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农民增收渠道较为单一,农民增收难度也日益加大。
四、几点建议
(一)快速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
一是要进行土地确权登记,给农民吃下定心丸后,快速加大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二是充分与社企合作,实行订单种植,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打破以往靠国家收购的旧思想,从需求上、质量上要效益,避免出现“增产不增收”的伤农现象。
(二)尽早划定城市建设红线,有力保护农业发展空间。
对郑州市区周边良田进行有力保护,尽早划定城市建设红线,确保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
(三)引导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正确引导畜牧业实施产业化规模化养殖,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机制,加大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确保生猪生产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发展,加强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建立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防止出现农产品价格的过度波动,维护农民利益,保障市场供应。就现阶段而言,应适度提高农产品价格,平衡工业与农业、城镇与乡村的利益关系,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保障农产品市场供给。积极探索物联网、“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进一步激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四)多措并举,保障农民持续增收
一是拓宽农村增收渠道。加快推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村有意愿、有能力的劳动者自主创业。加强农村劳动者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引导其就业创业。二是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生产优质安全农产品,增加经营性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产品加工业效益使农民从产业链中实现价值增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让农业融入第三产业,打造农民收入新的增长极。三是搞好农机购置补贴、粮食直补、放大农业补贴政策效能,促进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五)加强麦田管理,确保2016年夏粮丰收
目前,郑州市小麦已进入起身返青期,很快进入旺盛生长发育阶段,春季麦田管理关键阶段即将到来。根据对全市228.07万亩小麦的苗情调查,苗情整体长势良好。全市小麦一类苗点麦田面积的30.8%,比上年下降4.5%;二类苗占56.9%,比上年增长3.3%;三类苗占11.9%,比上年增长0.5%,当前大部分麦田墒情较好,对小麦返青生长有利。调查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部分麦田杂草较多,部分麦田病虫草防控压力加大;部分麦田群体不足,个体偏弱;去年11月和今年1月两次强降温天气影响,部分麦田出现不同程度冻害。
针对当前小麦苗情特点,全市各级农技人员要深入乡村农户和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实行分类、看苗管理。积极开展好麦田管理技术培训、宣传和指导服务工作,确保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春季麦田管理,要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加强肥水调控,促弱控旺,打造合理的群体结构,为丰产丰收打好基础。(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