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营销模式的创新
2016-11-24王伟萍程璐
王伟萍程璐
摘 要:随着全球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首先总结了电子商务的特点,然后详细分析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营销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认为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对产品的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更加强烈,因此企业在制定网络营销策略时,需要围绕消费者需求进行。最后基于4C营销理论,从消费者、成本、便利、沟通等四方面,提出了当前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网络营销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模式;创新
一、电子商务及其特点
电子商务是指交易当事人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各类商务活动,包括服务交易、货物交易和知识产权交易等。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商务,手段是电子,强调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贸易过程的电子化。与传统商务模式相比,电子商务具有以下突出优势:一是经营成本更低。电子商务所打造的网上交易平台,不需要传统商务模式下那么多的店铺和员工,并且快捷的信息反馈可以实现零库存,这些都能为企业节省大量的成本投入。二是服务更加便利。在传统商务模式下,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都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和客户都能从中得到很多便利,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就享受到各种消费和服务,并且还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同时从多家商场内购物。而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可以实现跨区域、跨国界的经营活动,并且在扩大经营范围的同时也能提高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三是支付手段安全性更高。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网上购物首要考虑的就是支付安全问题。电子商务的安全性主要依靠技术手段和安全电子交易协议标准来保证。随着近年来加密机制、签名机制、防火墙等应用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电子商务的支付安全性大大提高。四是集成性更高。由于电子商务集合了大量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电子商务可以借助这些新技术实现对商务事务的整体性和统一性管理,以提高对消费者服务的效率。例如,服务器可自动汇集消费者信息到数据库,并且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消费者的消费特点,以进一步寻找营销的突破口。
二、电子商务为网络营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电子商务为网络营销带来的机遇
1、电子商务的出现极大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在电子商务时代,网络购物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呈现出较高的独立性的特点,这些消费者不仅要求所需产品或服务不仅要能满足功能性的需求,并且希望其能够满足个性化的需求。而在传统营销环境下,消费者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导致其在搜索能够满足其功能性和个性化需求的商品时,需要付出较高的搜寻成本。但是,在网络营销环境下消费者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可以便捷地查询到自己需要的产品和商家信息。并且,消费者在网络上可以货比三家,及时了解到产品的更新换代信息,从中挑选更加物美价廉的个性化产品。例如网上购书而言,消费者无需为了买一本书而跑遍各个书店,只需在网上书店查询,就可以获取所需图书的详细信息并且购买,甚至可以对图书的包装、物流等方面做出特殊要求,以满足自身的个性化需求。
2、电子商务使企业与消费者实现了双向交互式沟通
在传统营销模式下,企业会充分考虑消费者喜好需求来进行产品设计工作,然后在营销阶段围绕着产品的特点制定策略。但是这一模式在实际操作中会遭遇很多困难,比如消费者多是只能对现有产品提出建议,而对于正在设计的产品无法就能否满足自身需求做出评价。而在网络营销环境下,企业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产品设计话题讨论等低成本的方式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获取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并且,很多消费者也乐于参与到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这会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设计的市场适应度,使设计出来的产品能够得到更多消费者的满意。
3、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络信息公开促进企业营销公平竞争
传统营销模式下,企业产品宣传力度受资金投入、品牌知名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那些资金更充足、品牌更知名的大企业所经营的产品,自然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注意,而中小企业的产品就容易遭到消费者的冷落。这种情况使得中小企业的产品营销与大企业之间存在一种不公平现象。可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网络信息具有较好的公开性,且同行业不同企业的产品所针对的消费者群体大致类似,在这种环境下企业之间的营销竞争会更加趋于公平。即便是中小企业通过电子商务,也能以相对较少的成本投入而获得较大的产品信息受众面。
(二)电子商务给网络营销带来的挑战
1、电子商务的发展容易加剧全球化竞争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物理距离、文化距离和心理距离。如此一来,企业不仅要面对本地或本国行业对手的竞争,更可能面临一些跨国企业的挑战。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些保护本土企业的贸易壁垒政策。但是从长远来看,本土企业的这种独立范围内的竞争优势必然会逐渐减少。因此,企业在制定网络营销策略时,也要考虑到来自全球的竞争挑战。
2、电子商务的发展容易导致信息虚假、信息不完善和信息垄断等情况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能够获得海量的信息。可是如何从那么多的信息中,甄选出对企业网络营销有用的、真实可靠的信息却并非易事。假如企业无法及时找出有用的信息,就可能导致做出错误的、片面的判断,那么所制定出的营销策略也肯定是有问题的。另外,企业在制定网络营销策略时需要一些关键性信息,可是这些关键性信息往往被某些部门或机构所垄断,如何获得这些被垄断的关键信息,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大挑战。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营销模式创新策略
目前,企业营销理论正在由4P向4C转变。传统市场营销理论遵循科特勒提出的4P原则,即从Product(产品)、Price(价格)、Place(渠道)和Promotion(宣传)四个方面来制定企业的营销策略,强调应将产品的功能诉求摆在第一位。由此可见,传统的4P策略主要是围绕产品定位来制定的。但是在网络营销环境下,消费者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愈发强烈,这就要求企业在产品设计和策略制定时对消费者人群进行细分,根据不同的需求来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因此,以舒尔茨为代表的营销学者就提出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4C营销策略,即从Customer(消费者)、Cost(成本)、Convence(便利性)、Communication(沟通)四个方面来综合制定营销策略。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被拉近,企业能够近距离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制定营销策略。因此,充分考虑消费者需求是企业制定网络营销策略的首要因素。因此,本文从4C原则出发,提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网路营销的创新策略。
(一)从消费者(Customer)角度考虑网络营销策略
传统营销始于产品发布,而网络营销则始于产品设计。为此,企业应当在网络营销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双向沟通的便利,利用网络调查和沟通的方式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或者通过面向消费者需求的专业化网站和垂直型网站建设,来采集消费者需求信息,进而将其需求尤其是个性化需求融入产品设计当中,设计出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产品。另外在产品销售阶段,要针对消费者的不同喜好,对产品特性进行细分,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二)从成本(Cost)角度考虑网络营销策略
4C理论中所强调的成本不单单是指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也要考虑消费者为了购买产品所付出的搜索成本。网络营销能够大大节省消费者搜索产品所付出的时间、精力消耗,并且在网络环境下消费者更容易进行货比三家,从中选购性价比最高的产品。然而客观上讲,网上购物比实体购物的风险要高。因此,企业在制定网络营销策略时,不仅要考虑制定合理的产品定价,以实现对营销成本的控制。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网上购物的风险成本,制定出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消费安全保障的营销策略,例如承诺正品、提供运费险等。
(三)从便利性(Convence)角度考虑网络营销策略
所谓便利性原则是指为消费者提供最大的购物和使用便利。在如今的商业活动中,竞争的焦点不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质量,企业能够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也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核心竞争力。现代营销理论认为,企业的营销行为存在于产品的售前、售中、售后等各个环节,尤其是企业能够提供的产品服务便利性,将极大影响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传统的B2C商家常常只重视产品售前和售中服务,而缺少便利的、周到的售后服务。淘宝就是最好的证明,很多淘宝卖家在售前客服上服务态度良好,对于消费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能够做出耐心的解答和解释。可是到了售后阶段,卖家面对消费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就显示出不耐烦、爱答不理等负面情绪。因此,企业自制定网络营销策略时,要保证售前、售中、售后的服务态度同等良好,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
(四)从沟通(Communication)角度考虑网络营销策略
传统营销模式下,企业更加注重开展促销活动,所谓促销就是向消费者极力推荐自己的产品,是一种单向的劝导行为。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络营销中,企业应当同消费者建立一种良好的、可循环的双向沟通关系,这样既可以实现企业向消费者介绍产品特点的目的,也可以让消费者充分表达出自己的需求,从而设计出最适合消费者的产品。企业只有在网络营销时通过与消费者进行良好、充分的沟通,才能建立一种基于共同利益的企业——消费者关系。
总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网络营销需要突破传统,不能墨守成规。企业的网络营销活动要紧紧围绕着“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消费者排忧解难”这一核心基础,发挥自身优势、弥补自身不足,来制定新的网络营销策略。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电子商务领域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作者单位:1.青岛滨海学院;2.莱芜双泉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龚靓,蔡芳萍. 论网络营销对电子商务的推进作用[J]. 中国商论,2015,26:75-77.
[2] 郑姣明,曾祥宇,杨雨朦,吴天鸣. 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行为与网络营销策略研究[J].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5,10:84-85+87.
[3] 吕薇. 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网络营销渠道研究[J]. 福建质量管理,2016,05:72-73.